辛亥元老何遂家族的革命祕史

作為一位革命者,何遂早年參與了推翻清政府,起兵反對袁世凱復闢,建立民國,是辛亥革命元老;後又參與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積極抗日,建立新中國,參與了兩次改朝換代。更難得的是,他的五個孩子,四個都是共產黨,幾代人都在為民族的解放和崛起而奮鬥。

辛亥元老何遂家族的革命秘史

辛亥元老參與“北京政變”

何遂,1888奶奶出生在福清港頭鎮佔陽村。在他早年的革命事蹟中,最值得稱道的有兩件:一是發起成立同盟會廣西支部;二是率北洋軍部分官兵起義。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直系愛國軍人馮玉祥、胡景翼、孫嶽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迫使在山海關督戰的吳佩孚從海上逃離北方。“北京政變”後成立了“國民軍”,馮玉祥任國民軍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胡景翼、孫嶽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分別兼第2軍、第3軍軍長。何遂任第3軍參謀長兼第4師師長,同時任國民軍空軍司令,由北京政府委任為航空署長,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北京政變”後,何遂和孫嶽在陝西為西進的問題發生爭執。最終何遂選擇離開第3軍去日本考察。後來,孫嶽病逝前找回何遂,希望何遂替他“辦理軍隊的後事”。何遂不忍推託,在敗局已定的情勢下就任第3軍代理軍長。

1926年4月,國民軍撤出北京,第3軍瓦解,何遂去了杭州,在此沉醉於考古癖好中。有一天,蔣介石委託陳銘樞找到何遂,讓他利用與直系的舊關係,策動吳佩孚的部下,特別是吳的主力靳雲鶚部,倒戈響應北伐。何遂答應遵命照辦。在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基於直係軍閥固有的矛盾,靳雲鶚和魏益三倒戈響應北伐;田維勤沒有接受北伐軍的委任。吳佩孚被迫率殘部狼狽逃往四川,投奔了楊森,煊赫一時的直係軍閥集團至此徹底垮臺。

何遂辦完這件事情後,蔣介石曾單獨請他吃飯,對他讚賞有加。1927年末,經李濟深推薦,何遂擔任黃埔軍校“代校務”,蔣介石同意了。

辛亥元老何遂家族的革命秘史

不滿降價誒是主動請纓抗日

1929年3月爆發了蔣介石和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的“蔣桂戰爭”,蔣介石獲勝將李軟禁於湯山,並開除了李的國民黨黨籍。李濟深與何遂交好,何遂於是打了辭呈,不等回覆,帶著家眷回到北平。

1930年春,“蔣、閻、馮中原大戰”山雨欲來。戰爭一觸即發之際,宋美齡的親信邢契莘邀何遂和其在歐洲觀戰時結交的好友徐祖善一同來訪,邢契莘轉達了蔣介石的意思:讓何遂去見馮玉祥,勸說馮玉祥要冷靜,不要和閻錫山搞在一起,在蔣閻對抗中保持中立,是為上策。何遂表示,自己和馮玉祥的關係不算好,可以去見馮,轉達蔣的意思,但不能擔負勸說之責。何遂為此到山西,在太原晉祠會見了馮玉祥,轉達了蔣介石的意思。這年5月,蔣、閻、馮中原大戰爆發,至10月,閻、馮戰敗。

1931年初,何遂應楊虎城之邀(國民軍時期,何遂任第3軍參謀長兼第4師師長,楊虎城是第3師師長,他們的關係很好),到陝西西安當了第17路軍的總參議。同年10月,蔣介石提名何遂當了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但此時,何遂激於民族義憤正全身心地投入北方抗日救亡活動,他與朱慶瀾將軍一起組建了“遼吉黑抗日義勇軍民眾後援會”,奔走呼號,宣傳抗日,向前線輸送彈藥和慰問品,自己也把南京中央研究院收藏其古物獲償的4萬大洋全部捐獻了。

何遂還主動請纓當駐熱河的第55軍軍長。但他的抗日行動,反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不滿,受到多方掣肘;甚至北平的家在大白天遭到多名“黑衣大漢”的搶劫。直至1933年熱河失守後,他才辭去軍職,於1934年舉家遷往南京。當時國民政府立法院的院長是孫科,孫對何遂相當倚重。何遂從此成為國民政府的一名高官。

辛亥元老何遂家族的革命秘史

四個孩子是地下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南京,這時任國民政府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何遂,結識了周恩來、葉劍英、博古和李克農等中共領導人。有一天,何遂在家裡宴請中共代表團,葉劍英告訴他,中共代表團駐地要加強警衛,現缺少槍支。他立即叫兩個兒子把家中的4支長槍和兩支手槍送到十八集團軍辦事處。

程潛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時,何遂任該戰區高級幕僚室主任。有一次,他陪同周恩來乘一輛小汽車,由河南前線赴山西五臺山八路軍總部。兩人數日交談,他深獲教益。在八路軍總部,他見到了朱德、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相談甚歡。此後,他利用同閻錫山的舊關係調整過八路軍與閻的矛盾,還通過當時在軍令部任次長的林蔚去疏通,給八路軍增加了軍餉。

1943年皖南事變後,何遂收到三子何康轉來的董必武一封信,得悉八路軍辦事處經濟上有困難,他不顧當時政治局勢的險惡,親自驅車前往曾家巖周公館,見到董必武,表示了對蔣介石破壞抗戰的不滿,並面交一筆現款。後來,董必武、葉劍英贈送他延安生產的毛毯、衣料作答,他一直珍藏在家中。

何遂是國民黨,但他的五個孩子中有四個都是共產黨員。他將自己年輕的子女託付給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中共領導,赴延安參加革命。他以這種方式,表明了自己下半生跟隨共產黨,堅持抗日的決心。而他的兒女們則利用何遂在國民黨的特殊地位,從事地下黨工作,獲取了大量國民黨的秘密情報。

早在1937年,何遂的兩個兒子就去了延安。1939年,深受革命影響的何康也要求去延安學習,何遂便對周恩來說:“我有兩個兒子去延安了,老三再走,我也呆不下去了。”何康雖沒去延安,但周恩來卻把何康找到八路軍辦事處談話,這使何康成了一名地下黨員,並任重慶南開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時年僅16歲。

何康的妹妹何嘉也是共產黨員,黨組織還多次安排她利用父女的特殊關係,協助何遂工作,為黨獲取情報。何嘉在一篇文章中回憶,1949年,她作為一名地下黨員,和父親何遂共同工作。在這一年裡,父女倆人三次會見白崇禧,拜會李宗仁,勸他們和談息兵,避免生靈塗炭。“這是很奇妙的關係,既是父女,又是為完成一個共同任務而努力工作的同生死的戰友。

策反“密使一號”吳石

何遂最傳奇的經歷是策反“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吳石和何遂是生死之交,他是我黨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情報官,被毛澤東稱為“密使一號”。1950年6月10日,被捕前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中將參謀次長的吳石在臺灣遇害,他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共產黨身份這時才被揭密出來。

吳石曾在桂南戰役上承擔了大量運籌協調的幕僚任務。但他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和腐敗越來越失望,並在何遂的影響下,開始與共產黨密切接觸。

1947年4月,何遂、吳石,還有中共華東局書記劉曉等人在上海錦江飯店會見,吳石正式加入共產黨。此後,吳石以何家為中轉站,經常在往返於上海和福建,為黨送來許多重要情報。

解放前夕,吳石飛往臺灣,與共產黨漸漸失去聯繫。1949年8月,何遂與女兒何嘉受命前往臺北,並與早在那裡潛伏工作的何世平會合,取得與吳石的聯繫,在何遂的影響下,吳石同意繼續為共產黨工作,直至被蔣介石殺害。

解放後服從共產黨領導

解放戰爭時期,何遂與中共領導人經常接觸,對共產黨託付的任務總是積極、認真地去完成,還多方掩護和協助已成為中共黨員的子女兒媳進行地下革命工作。

共和國成立後,何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

1954年,何遂在太湖療養時,陳毅看了他的詩稿,曾寫了一首詩送給他,並將自己的近作《莫幹好》一詞抄贈給他。他非常高興,把陳毅的贈詩裱在自己詩集的卷首。

50年代末,何遂的一些親友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衝擊,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但他始終沒有動搖過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1968年1月,他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