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头条|环保督察: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不乐观,治理不严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不乐观,治理不严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不乐观,治理不严

1、环保督察: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不乐观,治理规划不严不实

2018年6月27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了现场督察。从督察情况看: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及巴彦淖尔市围绕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做了一些工作,在分凌生态补水、环湖湿地建设、干渠河道管护、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统筹不力、治理进展缓慢等问题,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解读: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对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黄河水质和度汛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020年底前建立收费制度,消除“垃圾围城”城市病

按容器收费、按质量收费、按垃圾袋收费,我国的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正逐步完善。日前,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解读:随着相关政策日益完善,垃圾计量收费是未来发展趋势,将由试点城市推向全国。而这将有助于掌握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源头,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城市科学健康发展。

3、光热发电商业化变奏:自主技术路线催涨行业景气度

鉴于光热发电技术在和火电进行联合循环减少能耗及大规模稳定并网发电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今这一可再生能源宠儿正逐步来到聚光灯下。日前,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正式并网成功,标志着光热发电大规模商业化利用拉开序幕。

解读:在电价预期逐渐清晰以及国产化深化的背景下,早有市场预期光热发电到2020年投资规模将达1000亿元以上,且前景不可估量。

4、海水淡化呈现全球热,国内抢位战已然打响

2018年6月28日,新加坡本地的第三座海水淡化厂正式开幕。大士海水淡化厂耗资2亿多元,占地3.5公顷,4月投入运作,每日淡化海水量约为11万多立方米。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用海水淡化技术提炼出了淡水。我国近年来在海水淡化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产业繁荣的同时,免不了迎来了抢先布局者。

解读:在环保产业如日中天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无疑迎来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重大机遇。

5、培育光热产业链格局,首个大型化光热电站并网成功

6月30日晚,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一次带电并网成功,意味着中广核新能源已具备大型光热电站系统集成核心能力,具备培育和初步建成我国光热产业链的能力。

解读:“十三五”仍将是光热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实现不依赖于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之路。

6、黑臭水体治理进入新阶段,下半年或将迎来拐点

为督促地方从根本上解决水体黑臭问题,推动地方进一步加快治理步伐,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进一步重塑“水清岸绿”的生态愿景。

解读:未来的黑臭水体治理可能的方向是系统化、生态化和智慧化,即通过人类劳动的链接将黑臭水体转化为生态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量。

7、中央环保督察组:南昌市存在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在江西南昌市督察时,对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环境信访案件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发现南昌市对外公开“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问题,部分没有整改到位,存在明显的“表面整改”“虚假整改”问题。

解读: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来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让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做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

8、江苏沙钢污染事件,34名干部问责,环保事业究竟何时才能推行成功

生态环境部在6月28日上午的通报中称,沙钢集团作为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对于环保督查组所交代的污染问题不够重视,“整改敷衍,一犯再犯”。

对此,沙钢集团表示回应:将会全面、彻底整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问责相关的责任人和干部。全力做好整改工作,做“有担当的企业”,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坚决做到生产服从环保、将本节支服从环保。

解读:环保事业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的责任心和态度。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肆破坏环境,以罚款代替监督,这些都只能让情况持续的恶化,无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关注我们@萧阳环保获取更多热点、新鲜、权威环保资讯

环保头条|环保督察: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形势仍不乐观,治理不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