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領羣雁 走穩致富路 托縣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促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

頭雁領群雁 走穩致富路 託縣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促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

▲古城鎮北崞縣營村駐村第一書記觀察葡萄長勢

頭雁領群雁 走穩致富路 託縣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促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

▲河口管委會格圖營村村民在串辣椒

頭雁領群雁 走穩致富路 託縣全縣上下凝心聚力促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

▲河口管委會河上營村機械化種植水稻

今年,託縣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以全面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為抓手,以扶持脫貧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廣泛動員,協調配合,合力攻堅,不斷加快全縣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力促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在古城鎮南崞縣營村,在新營子鎮合同營村,在記者走訪的村莊裡,總能看到沉下心來,與村民同吃同住,頂烈日,披星辰,逐戶逐人瞭解家庭情況、致貧原因,進行精準再識別的駐村工作人員。他們走村入戶,與貧困戶促膝交談,宣傳國家扶貧政策,瞭解貧困人員的思想動態、生活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及時將黨和國家的脫貧新政策宣傳到戶到人。在助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他們總是樸實地說:“自己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很多個微不足道的力量加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一組數據顯示:為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託縣全面啟動縣處級領導和科級單位包聯鎮村(社區)工作,6名縣委常委、6名政府副縣長帶頭包聯5個鎮及河口管委會,33名縣處級領導、118個科級單位包聯全縣120個行政村,33名縣處級領導在包聯鄉鎮的基礎上,每人包聯3——5個村、幫扶2戶貧困戶,以上率下、定期督導,形成了上下聯動責任體系。全縣有貧困人口的85個村選派了駐村工作隊,選派隊長85名、隊員170名,選派市級幫扶幹部561名、縣級幫扶幹部379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上下聯動、層層分包,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

工作中,整合資金,項目帶動。以扶貧規劃為指導,以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村為平臺,切實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把專項扶貧資金、涉農部門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形成精準扶貧的強大合力。同時,強化監管,注重實效。一是認真推行項目公示制。把扶貧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開發效益和項目投資總量及資金來源等重要事項在項目區內公示,主動接受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二是全面推行了項目資金審核制。定期、有計劃地對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實地檢查,按照工程進度撥付項目資金,保證扶貧資金安全運行和高效使用。

為進一步加強貧困戶信息動態管理,規範貧困戶的信息採集、整理、反饋和發佈等環節,各鎮(管委會)組織所屬貧困村定期核實每個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等內容,並填寫貧困戶手冊,更新明白卡,使貧困戶的動態情況一目瞭然。

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針對貧困人口總體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大的現狀,扶貧幹部多次走訪宣講,但仍有個別貧困群眾對各級扶貧政策和措施瞭解不多、理解不深;部分貧困人口因健康、智力等因素制約,內生動力不足,主動自我脫貧致富能力不強,變“輸血”為“造血”的難度較大,極少數貧困戶在扶貧政策惠顧下養成了坐等資金過日子的不良習慣;現有扶貧專業合作社受市場、技術、信息等諸多因素制約,存在產業鏈條較短、經濟效益不高、自身發展和輻射帶動水平不高、龍頭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為此,託縣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嚴格按照貧困人口識別和退出標準,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原則,加強數據比對和調查,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使貧困戶“建檔立卡”底數清、情況明,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應退則退”,保質保量完成全縣脫貧任務。

同時,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將問題整改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正視存在的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建立防範和整治的長效機制,持續推進,不斷鞏固整改成果,堅決防止問題反彈。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一把手責任制,對各地各部門落實決策部署情況開展督查巡查,嚴格考核問責,倒逼真抓實幹,推動各項扶貧政策措施精準落實。加快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制定出臺《托克托縣產業扶貧實施方案》,使貧困戶與扶貧產業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組織各鎮、河口管委會加快推進2018年全縣的27個產業項目和486戶貧困戶的到戶產業項目,確保年內完成建設任務,以項目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嚴格執行公開公示制度,按照項目申報程序,通過徵求群眾意見,經三級公示無異議後確定項目。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實行扶貧專戶管理、專款專用,規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運行。嚴格執行預決算、驗收、審計制度,項目完成後經第三方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後進行聯合驗收。

加大貧困戶危房改造力度,目前,縣政府正在組織住建部門對疑似危房全部進行評定並出具認定結果,建立危房改造臺賬。確屬危房的進行分類處理,通過入住互助院解決一批,通過租房、投親方式解決一批,通過國家危房改造資金解決一批,對其它無法解決的,通過自籌資金、社會幫扶等途徑予以解決。全縣在建檔立卡信息系統中標註的21戶貧困戶的危房已全部列入今年的危房改造任務,年內全部解決。

增加社會扶貧力度,組織社會各界力量合力攻堅。建立對口幫扶長效機制,推行幫扶責任制,確保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資金到位。同時,充分發揮市、縣兩級幫扶單位和扶貧企業的作用,為貧困村爭取資金和項目,幫助解決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力爭使全縣的社會扶貧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通過“扶智”與“扶志”,讓個別貧困戶由“等、靠、要”向“苦幹、實幹、巧幹”轉變,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自強意識,激活其內生動力,千方百計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充分發揮好脫貧攻堅主體作用。同時,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委員正認真學習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凝心聚力,共同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來自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溫暖。

(呼和浩特日報 記者 宋向華 通訊員 高玉鳳 馬斌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