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爲盯上了

投資可以粗略的分為兩種模式。

一種是投資績優股,賺企業增長的錢;

一種是投資具有想象空間的概念股,賺估值提升的錢。

我們不比較兩種策略的優劣,只說策略本身。

投資績優股的難度在於屁股要坐得住,要不被市場短期波動干擾,能守到雲開見月明的那天,當然投資標的也要足夠爭氣。

投資概念股的難度在於,雖然市場熱捧,但是捧得越高,摔的越慘。

概念一來,泥沙俱下,要辨別真金不容易。而且市場最追捧的概念向來都是高大上,換句話說就是不賺錢。

以前的雲計算、VR、AR,如今的區塊鏈、AI、工業互聯網,前景都很美好,但仔細研究起來,我卻只想吟詩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不過,再怎麼鄙視概念,也不得不承認,時移世易,經過近幾年的普及,雲計算已經脫離了概念,落到實處,業績可以拿出來炫耀了。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1

雲計算本身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數據多了,計算機處理不過來,就產生了雲的需求。

雲是把單獨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充分利用閒置的計算資源,一方面比單個計算機運算能力強很多,另一方面降低了計算成本,畢竟是閒置資源利用嘛。

既好用,成本又低,可想而知,雲計算的發展會有多快。

根據Gartner的數據,全球公有云的市場規模過去五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8%。

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雲計算大致分為了三種服務類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

舉個栗子來說明這三種服務類型。

小明是個木匠,他想做一個沙發。

做沙發呢,需要鋸子、木材、布料、釘子、油漆等材料,小明就去村口王老漢家找他幫忙。

王老漢說,我家裡開林場的,材料多的是,儘管用。

王老漢提供的服務就是IAAS,即基礎設施服務,小明不用去管木料怎麼來,有沒有破壞森林,只需要專心做沙發就好。

可是這麼做太慢了,因為王老漢提供的木料沒切割,費時費力。

於是小明又去找李老漢,李老漢是做建材生意的,沙發要的木板、架子都是現成的,小明直接搭沙發就成。

李老漢提供的服務即PAAS,平臺即服務,小明用現成的材料搭建沙發,不止不用管材料怎麼來,也不用自己鋸木頭了。

做了一會,小明累的不行,心想這麼麻煩幹嘛,買一個算了。於是就去做傢俱生意的張老漢家買了一個沙發,回家去躺著看電視了。

張老漢提供的服務就是SAAS,軟件即服務,直達需求,畢竟做沙發是為了用沙發嘛。

綜合對比以上三種服務,可以看出,IAAS提供的服務最初級、最基本,客戶的自由度最大,可以在基礎設施上自行開發需要的系統、工具。

目前國內外的大廠基本都是發力於這個領域,比如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等,這些巨頭投入了大量資本搭建服務器、建立數據中心。

發展也非常快,過去幾年整個IAAS行業的增速在41%,阿里雲更是連續多個季度業績翻番。

SAAS提供的是標準化的產品,客戶的定製化程度最低,主要是選擇廠商的成型產品。這一塊市場的增速為23%,雖然增速低於IAAS,但是有兩個優點:

一是進入成本低,IAAS需要大量資本投資,競爭慘烈(阿里雲日常降價),不是巨頭壓根玩不起,這從如今的行業競爭態勢就可以看出來。

而SAAS進入難度則要小得多,而且細分市場很多,銷售、財務、ERP、CRM等等,只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就可以做。

二是前景廣闊,SAAS的是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產品就可以複製,這是每個軟件廠商的終極夢想。

如果真的做到了某一細分行業的老大,那就相當於在雲上製造又一個甲骨文或者Adobe

美股做CRM(客戶關係管理)起家的SAAS龍頭Salesforce,目前市值900億美元。而且,目前全球只有11%的SAAS化率,我們相信國內未來也一定會誕生如Salesforce一樣的巨頭。

最後講講PAAS,平臺即服務。

平臺的生意誰都想做,可惜這個領域只能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

優秀的SAAS供應商吸引了大量的客戶,然後通過併購重組或者開發,集成了越來越多的不同領域的SAAS服務,最後形成平臺,這就是Salesforce的發展路徑。

阿里雲聚集了大量的客戶,搭建了大量的SAAS,然後去整合成平臺,這是由下而上。

試想,你都沒做過沙發,你怎麼知道做沙發要什麼規格的板材,所以直接做是行不通的。

最後看行業規模。

根據工信部去年的發展規劃,2017年我國的雲計算產業產值大約為1500億,到2019年要達到4300億元,3年要增長2倍,風還是挺大的。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2

投資總歸要落到標的上。

對比國內外SAAS巨頭的發展模式,初期鉅額銷售費用搶佔市場是關鍵,這造成了行業難以盈利,而A股兩年不盈利是要st的,所以做這個的真不多。

因此我們的篩選目標是一些老牌軟件廠商的雲端轉型。本來軟件就做的不錯,有銷售渠道,客戶穩定,這樣轉型雲端,順應潮流,獲客成本較低,而且本身所具有的技術在轉型時存在很大優勢。

對比雲業務營收規模,本身行業地位以及最新的財報數據,用友網絡脫穎而出。

作為國內財務軟件和ERP的龍頭供應商,用友的轉型已經初見成效,資本市場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今年以來的股價走勢非常搶眼。

當然,近幾個月A股非理性下跌,用友的股價也被潑了一盤冷水,趁此低迷時刻,正是我們對其進行一番深入剖析的好機會。

用友的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從1988年成立到1998年,用友以財務軟件起家,並且做到了行業老大。彼時市場較小,用友的營收也非常有限。

從1998到2015年,可以看做用友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按照公司戰略講是軟件、互聯網服務、互聯網金融並舉。

主要節點如下:

2001年上市,展開併購重組,完成了單純財務軟件向ERP軟件的轉型。這也是公司後來數十年的業務支柱。

2014年10月,友金所上線,公司深度介入P2P金融領域。

2015年1月,公司由“用友軟件”更名為“用友網絡”。

從2015年至今,是公司的3.0時期。主要標誌是2016年8月發佈的3.0戰略,確定主要業務以軟件、雲服務、金融為核心。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從營收上看,公司的營收增長在2010年達到40億規模後陷入瓶頸,一直持續到2015年,可以看做是國內ERP軟件市場的天花板使然。

2016年重拾增長,一方面是受益於國產軟件替代化浪潮,另一方面是新業務雲計算、金融的貢獻。

參考2017年年報,雲計算+金融營收12億,佔總營收比重達20%。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相比營收,營業利潤也實現了翻轉。

圖為2016年和2017年的同比利潤表,可以看到,2017年, 公司無論是營業成本還是三費,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降幅,營業總成本大概下降了6個百分點,這是營業利潤反轉的基礎。

另外,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還出現了同比降低,這種情況歷史上也只有2006年出現過。

以上的結果就是,淨利率出現了觸底回升,達到8.8%左右,創下近三年的新高

從現金流量表來看,公司2017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14.3億,大於淨利潤,盈利質量沒有問題。

再看資產負債表,公司雖然在17年受讓了前海民太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60%股權,增資了漢唐諮詢、大易雲等,但商譽也只有9.76億。

相比公司140億的總資產、40億的貨幣資金,十幾億的理財資金,仍存在很大併購空間,這對後面雲服務的進一步發展非常重要。

綜合來看,公司的財務指標相比2016年年報,明顯轉好,無論是傳統軟件業務還是佈局的新業務——雲計算和金融都開始發力了。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3

財務反轉沒錯,可這並非我們看中用友最關鍵的因素。

我們在意的,是公司的雲服務商角色轉型。

根據2017年年報,公司的雲業務目前可以總結為三大塊:

第一塊,是U8 cloud為代表的雲ERP產品。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U8 Cloud是拳頭產品,也是公司最具想象力的領域,聚焦於中型企業,對標老對手金蝶的金蝶雲。

雖然發佈時間晚於金蝶雲,但是得益於用友在ERP領域的強大份額(30%)以及銷售渠道,U8 Cloud一發布就和

阿里、華為等巨頭達成了合作。

要知道阿里雲、華為雲可是國內IAAS市場的主要玩家,這種合作頗有點當年微軟聯合主要pc廠商的味道。

第二塊,雲平臺iuap業務,也就是PAAS。

他的產品一發布就被阿里、華為盯上了

用友和金蝶作為老對手,在雲業務上常常針鋒相對。

中型企業市場上U8 cloud對標金蝶雲,小微企業市場有暢捷通雲對標筋斗雲,垂直行業有行業雲對標金蝶的雲之家和管易雲。

但是,在平臺方面,金蝶沒有產品,而用友則有iuap雲平臺。

這就是積澱的問題了,你也許知道用友的ERP獨步國內,但你可能不知道用友在CRM、OA等領域也有多年積澱,市場份額並不低。

這正是用友能很快推出iuap,而別的傳統軟件廠商至今難以效仿的原因。

可以看到,雖然起步較晚,但畢竟是國內ERP市場的老大,研發實力強勁,產品線構建的非常快,全面程度超過了其他對手。

根據公司年報顯示,截至 2017 年年底,用友雲服務企業客戶數量達到 393 萬家,同比增長 47%,付費企業客戶數量大幅增長。

第三塊,工業互聯網平臺。

2017年 8 月,公司正式發佈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簽約了中國鋁業、旗濱玻璃、深圳特發、大亞聖象、江銅集團

等大型集團客戶。

這塊是雲業務最有想象力的地方,畢竟現在都在講萬物互聯,數據交換的概念是越來越深入人心了。

君臨曾經使用過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統,通過藍牙傳輸,把體重秤的數據傳到小米之家app。

想象一下,如果這個數據可以再分享給你的運動app,你的醫療app,那是不是稱一次體重在各個領域你的身體信息就全面更新了?

這帶來的方便和作用難以想象,可惜的是,目前還缺一個這樣的平臺。

但在工業領域,用友做到了。

用友的精智平臺可以適配工業領域常見的通訊協議、多種品牌的數控系統及 PLC 控制器,提取數據,導入雲端

如果你還恰好使用了用友的ERP系統,更可以直接上傳,這簡直就是管理、監控的利器,設備像長了嘴巴一樣,以後坐在辦公室,便可知曉工廠事。

根據工信部“第一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的通知”,目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只有23家,用友是其中不折不扣的龍頭,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對手只有

東軟集團

那外資巨頭們呢,會不會也蜂湧過來搶食?

很可能不會。

一句話總結: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國內傳統軟件廠商的盛宴。

首先,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之一,這塊市場外商想插一腳進來是很難的,畢竟連傳統ERP軟件現在都要國產替代了。

而且在省級工業雲平臺的建立中,政府基本都扮演了牽頭者的角色,現在貿易戰如火如荼,政府會再走受制於人的老路?

截至目前,用友已經與浙江、湖北、江西三個省份簽訂了合作協議,有了這三個合作標杆,再加上政府部門之間的普遍“取經”,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政府訂單上門。

其次,別說是外資巨頭了,即使是目前樹大根深的互聯網巨頭都進不來。

阿里、騰訊作為C端市場的巨無霸,卻在傳統企業級軟件市場長期水土不服,因此阿里才被迫放下身段,尋求與用友的合作機會。

終歸,這是一塊為轉型迅速的傳統軟件廠商量身訂造的蛋糕。

再看2018年一季報,雲業務營收0.64億,同比增長200%多,大超市場預期。

坦白說,這個增速是不可持續的,畢竟剛開始發力,基數比較低。

但用友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受益到了雲業務的增長紅利,假設按行業平均增速計算,那麼到2020年大概也將有19億的收入規模。

取與金蝶相近的10倍PS估值,大概就是190億的規模。要知道金蝶是沒有iuap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精智的,所以用友的雲業務預計將遠高於190億。

4

如前所述,金融業務也是公司的核心方向之一。

為什麼一家傳統的軟件公司會把金融放到支柱的戰略高度?君臨認為,這可能和用友是做財務軟件起家有關。

我們簡單梳理一下公司在金融領域的佈局。

2014年10月,上線P2P平臺友金所

。截止最近數據,公司持股58%,友金所交易額突破140億,在所有P2P平臺中排名32位。

2016年10月22日,公司發佈公告,收購暢捷支付股東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暢捷支付55.82%的股權,至此公司持有暢捷支付85%的股權,實現控股。

2017年7月16日,中關村銀行正式開業,公司持股29.80%,為第一大股東。

可以看出,用友在金融領域的佈局集中在投融資和支付上。

投融資領域參股銀行對應大額市場,P2P平臺對應小額消費市場。暢捷支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為對標的是企業級市場。

結合公司創始人王文京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未來所有的企業都是金融企業”,我們可以看出用友的野心。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

企業用著用友的軟件管理日常運營;

使用用友的支付系統暢捷支付進行日常財務結算;

使用用友的軟件在智能分析財務狀況以後,發現有融資需求;

然後,軟件貼心的為企業推薦了中關村銀行和友金所。

可以說,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來說,融資(資金進來)——運營(資金使用)——支付(資金流出),用友實現了閉環。

這種設想,以前也許還受限於軟件在本地部署而沒法實現,但如今作為一個雲服務平臺,一切迎刃而解。

還有,別忘了用友的雲端和精智物聯網平臺,觸角已經滲透到企業的生產製造零部件,打通了經營的所有環節。

用友這盤棋的格局真夠深遠的。

5

這麼多年來,用友一直在“折騰”。

試圖突破傳統軟件模式的鳥籠,一飛沖天,但這條路的探索並不順遂。

一度,投資金融,金融行業遭遇強監管;發展雲服務,也被老對手金蝶搶了頭彩。到16年底的時候,用友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局。

但用友一直在堅持探索,從研發投入可以看出,其投入佔比始終保持在20%的高位。

但不破不立,看似走錯棋的多元化,經歷了陣痛過後,終於迎來柳暗花明。

畢竟,在A股目前的市場制度下,有能力、有資金、有佈局、體量足夠,能去做雲上生意的企業寥寥無幾。

投資用友,就相當於抱住一顆抽出新芽的老樹和踩到一片A股罕見的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