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投资可以粗略的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投资绩优股,赚企业增长的钱;

一种是投资具有想象空间的概念股,赚估值提升的钱。

我们不比较两种策略的优劣,只说策略本身。

投资绩优股的难度在于屁股要坐得住,要不被市场短期波动干扰,能守到云开见月明的那天,当然投资标的也要足够争气。

投资概念股的难度在于,虽然市场热捧,但是捧得越高,摔的越惨。

概念一来,泥沙俱下,要辨别真金不容易。而且市场最追捧的概念向来都是高大上,换句话说就是不赚钱。

以前的云计算、VR、AR,如今的区块链、AI、工业互联网,前景都很美好,但仔细研究起来,我却只想吟诗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不过,再怎么鄙视概念,也不得不承认,时移世易,经过近几年的普及,云计算已经脱离了概念,落到实处,业绩可以拿出来炫耀了。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1

云计算本身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数据多了,计算机处理不过来,就产生了云的需求。

云是把单独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充分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一方面比单个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很多,另一方面降低了计算成本,毕竟是闲置资源利用嘛。

既好用,成本又低,可想而知,云计算的发展会有多快。

根据Gartner的数据,全球公有云的市场规模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8%。

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云计算大致分为了三种服务类型: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

举个栗子来说明这三种服务类型。

小明是个木匠,他想做一个沙发。

做沙发呢,需要锯子、木材、布料、钉子、油漆等材料,小明就去村口王老汉家找他帮忙。

王老汉说,我家里开林场的,材料多的是,尽管用。

王老汉提供的服务就是IAAS,即基础设施服务,小明不用去管木料怎么来,有没有破坏森林,只需要专心做沙发就好。

可是这么做太慢了,因为王老汉提供的木料没切割,费时费力。

于是小明又去找李老汉,李老汉是做建材生意的,沙发要的木板、架子都是现成的,小明直接搭沙发就成。

李老汉提供的服务即PAAS,平台即服务,小明用现成的材料搭建沙发,不止不用管材料怎么来,也不用自己锯木头了。

做了一会,小明累的不行,心想这么麻烦干嘛,买一个算了。于是就去做家具生意的张老汉家买了一个沙发,回家去躺着看电视了。

张老汉提供的服务就是SAAS,软件即服务,直达需求,毕竟做沙发是为了用沙发嘛。

综合对比以上三种服务,可以看出,IAAS提供的服务最初级、最基本,客户的自由度最大,可以在基础设施上自行开发需要的系统、工具。

目前国内外的大厂基本都是发力于这个领域,比如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等,这些巨头投入了大量资本搭建服务器、建立数据中心。

发展也非常快,过去几年整个IAAS行业的增速在41%,阿里云更是连续多个季度业绩翻番。

SAAS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客户的定制化程度最低,主要是选择厂商的成型产品。这一块市场的增速为23%,虽然增速低于IAAS,但是有两个优点:

一是进入成本低,IAAS需要大量资本投资,竞争惨烈(阿里云日常降价),不是巨头压根玩不起,这从如今的行业竞争态势就可以看出来。

而SAAS进入难度则要小得多,而且细分市场很多,销售、财务、ERP、CRM等等,只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可以做。

二是前景广阔,SAAS的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就可以复制,这是每个软件厂商的终极梦想。

如果真的做到了某一细分行业的老大,那就相当于在云上制造又一个甲骨文或者Adobe

美股做CRM(客户关系管理)起家的SAAS龙头Salesforce,目前市值900亿美元。而且,目前全球只有11%的SAAS化率,我们相信国内未来也一定会诞生如Salesforce一样的巨头。

最后讲讲PAAS,平台即服务。

平台的生意谁都想做,可惜这个领域只能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

优秀的SAAS供应商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然后通过并购重组或者开发,集成了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SAAS服务,最后形成平台,这就是Salesforce的发展路径。

阿里云聚集了大量的客户,搭建了大量的SAAS,然后去整合成平台,这是由下而上。

试想,你都没做过沙发,你怎么知道做沙发要什么规格的板材,所以直接做是行不通的。

最后看行业规模。

根据工信部去年的发展规划,2017年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产值大约为1500亿,到2019年要达到4300亿元,3年要增长2倍,风还是挺大的。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2

投资总归要落到标的上。

对比国内外SAAS巨头的发展模式,初期巨额销售费用抢占市场是关键,这造成了行业难以盈利,而A股两年不盈利是要st的,所以做这个的真不多。

因此我们的筛选目标是一些老牌软件厂商的云端转型。本来软件就做的不错,有销售渠道,客户稳定,这样转型云端,顺应潮流,获客成本较低,而且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在转型时存在很大优势。

对比云业务营收规模,本身行业地位以及最新的财报数据,用友网络脱颖而出。

作为国内财务软件和ERP的龙头供应商,用友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资本市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非常抢眼。

当然,近几个月A股非理性下跌,用友的股价也被泼了一盘冷水,趁此低迷时刻,正是我们对其进行一番深入剖析的好机会。

用友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988年成立到1998年,用友以财务软件起家,并且做到了行业老大。彼时市场较小,用友的营收也非常有限。

从1998到2015年,可以看做用友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按照公司战略讲是软件、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并举。

主要节点如下:

2001年上市,展开并购重组,完成了单纯财务软件向ERP软件的转型。这也是公司后来数十年的业务支柱。

2014年10月,友金所上线,公司深度介入P2P金融领域。

2015年1月,公司由“用友软件”更名为“用友网络”。

从2015年至今,是公司的3.0时期。主要标志是2016年8月发布的3.0战略,确定主要业务以软件、云服务、金融为核心。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从营收上看,公司的营收增长在2010年达到40亿规模后陷入瓶颈,一直持续到2015年,可以看做是国内ERP软件市场的天花板使然。

2016年重拾增长,一方面是受益于国产软件替代化浪潮,另一方面是新业务云计算、金融的贡献。

参考2017年年报,云计算+金融营收12亿,占总营收比重达20%。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相比营收,营业利润也实现了翻转。

图为2016年和2017年的同比利润表,可以看到,2017年, 公司无论是营业成本还是三费,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幅,营业总成本大概下降了6个百分点,这是营业利润反转的基础。

另外,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还出现了同比降低,这种情况历史上也只有2006年出现过。

以上的结果就是,净利率出现了触底回升,达到8.8%左右,创下近三年的新高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公司201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3亿,大于净利润,盈利质量没有问题。

再看资产负债表,公司虽然在17年受让了前海民太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60%股权,增资了汉唐咨询、大易云等,但商誉也只有9.76亿。

相比公司140亿的总资产、40亿的货币资金,十几亿的理财资金,仍存在很大并购空间,这对后面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

综合来看,公司的财务指标相比2016年年报,明显转好,无论是传统软件业务还是布局的新业务——云计算和金融都开始发力了。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3

财务反转没错,可这并非我们看中用友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在意的,是公司的云服务商角色转型。

根据2017年年报,公司的云业务目前可以总结为三大块:

第一块,是U8 cloud为代表的云ERP产品。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U8 Cloud是拳头产品,也是公司最具想象力的领域,聚焦于中型企业,对标老对手金蝶的金蝶云。

虽然发布时间晚于金蝶云,但是得益于用友在ERP领域的强大份额(30%)以及销售渠道,U8 Cloud一发布就和

阿里、华为等巨头达成了合作。

要知道阿里云、华为云可是国内IAAS市场的主要玩家,这种合作颇有点当年微软联合主要pc厂商的味道。

第二块,云平台iuap业务,也就是PAAS。

他的产品一发布就被阿里、华为盯上了

用友和金蝶作为老对手,在云业务上常常针锋相对。

中型企业市场上U8 cloud对标金蝶云,小微企业市场有畅捷通云对标筋斗云,垂直行业有行业云对标金蝶的云之家和管易云。

但是,在平台方面,金蝶没有产品,而用友则有iuap云平台。

这就是积淀的问题了,你也许知道用友的ERP独步国内,但你可能不知道用友在CRM、OA等领域也有多年积淀,市场份额并不低。

这正是用友能很快推出iuap,而别的传统软件厂商至今难以效仿的原因。

可以看到,虽然起步较晚,但毕竟是国内ERP市场的老大,研发实力强劲,产品线构建的非常快,全面程度超过了其他对手。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截至 2017 年年底,用友云服务企业客户数量达到 393 万家,同比增长 47%,付费企业客户数量大幅增长。

第三块,工业互联网平台。

2017年 8 月,公司正式发布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签约了中国铝业、旗滨玻璃、深圳特发、大亚圣象、江铜集团

等大型集团客户。

这块是云业务最有想象力的地方,毕竟现在都在讲万物互联,数据交换的概念是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君临曾经使用过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蓝牙传输,把体重秤的数据传到小米之家app。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数据可以再分享给你的运动app,你的医疗app,那是不是称一次体重在各个领域你的身体信息就全面更新了?

这带来的方便和作用难以想象,可惜的是,目前还缺一个这样的平台。

但在工业领域,用友做到了。

用友的精智平台可以适配工业领域常见的通讯协议、多种品牌的数控系统及 PLC 控制器,提取数据,导入云端

如果你还恰好使用了用友的ERP系统,更可以直接上传,这简直就是管理、监控的利器,设备像长了嘴巴一样,以后坐在办公室,便可知晓工厂事。

根据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的通知”,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有23家,用友是其中不折不扣的龙头,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对手只有

东软集团

那外资巨头们呢,会不会也蜂涌过来抢食?

很可能不会。

一句话总结: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国内传统软件厂商的盛宴。

首先,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之一,这块市场外商想插一脚进来是很难的,毕竟连传统ERP软件现在都要国产替代了。

而且在省级工业云平台的建立中,政府基本都扮演了牵头者的角色,现在贸易战如火如荼,政府会再走受制于人的老路?

截至目前,用友已经与浙江、湖北、江西三个省份签订了合作协议,有了这三个合作标杆,再加上政府部门之间的普遍“取经”,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政府订单上门。

其次,别说是外资巨头了,即使是目前树大根深的互联网巨头都进不来。

阿里、腾讯作为C端市场的巨无霸,却在传统企业级软件市场长期水土不服,因此阿里才被迫放下身段,寻求与用友的合作机会。

终归,这是一块为转型迅速的传统软件厂商量身订造的蛋糕。

再看2018年一季报,云业务营收0.64亿,同比增长200%多,大超市场预期。

坦白说,这个增速是不可持续的,毕竟刚开始发力,基数比较低。

但用友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到了云业务的增长红利,假设按行业平均增速计算,那么到2020年大概也将有19亿的收入规模。

取与金蝶相近的10倍PS估值,大概就是190亿的规模。要知道金蝶是没有iuap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精智的,所以用友的云业务预计将远高于190亿。

4

如前所述,金融业务也是公司的核心方向之一。

为什么一家传统的软件公司会把金融放到支柱的战略高度?君临认为,这可能和用友是做财务软件起家有关。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布局。

2014年10月,上线P2P平台友金所

。截止最近数据,公司持股58%,友金所交易额突破140亿,在所有P2P平台中排名32位。

2016年10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收购畅捷支付股东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畅捷支付55.82%的股权,至此公司持有畅捷支付85%的股权,实现控股。

2017年7月16日,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公司持股29.80%,为第一大股东。

可以看出,用友在金融领域的布局集中在投融资和支付上。

投融资领域参股银行对应大额市场,P2P平台对应小额消费市场。畅捷支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对标的是企业级市场。

结合公司创始人王文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金融企业”,我们可以看出用友的野心。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企业用着用友的软件管理日常运营;

使用用友的支付系统畅捷支付进行日常财务结算;

使用用友的软件在智能分析财务状况以后,发现有融资需求;

然后,软件贴心的为企业推荐了中关村银行和友金所。

可以说,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说,融资(资金进来)——运营(资金使用)——支付(资金流出),用友实现了闭环。

这种设想,以前也许还受限于软件在本地部署而没法实现,但如今作为一个云服务平台,一切迎刃而解。

还有,别忘了用友的云端和精智物联网平台,触角已经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制造零部件,打通了经营的所有环节。

用友这盘棋的格局真够深远的。

5

这么多年来,用友一直在“折腾”。

试图突破传统软件模式的鸟笼,一飞冲天,但这条路的探索并不顺遂。

一度,投资金融,金融行业遭遇强监管;发展云服务,也被老对手金蝶抢了头彩。到16年底的时候,用友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局。

但用友一直在坚持探索,从研发投入可以看出,其投入占比始终保持在20%的高位。

但不破不立,看似走错棋的多元化,经历了阵痛过后,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毕竟,在A股目前的市场制度下,有能力、有资金、有布局、体量足够,能去做云上生意的企业寥寥无几。

投资用友,就相当于抱住一颗抽出新芽的老树和踩到一片A股罕见的云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