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專題報導:活力新永州步入開放快車道

《中国日报》专题报道:活力新永州步入开放快车道

《中國日報》5月10日刊發專題,從開放崛起、全域旅遊等多視角敘述品質活力新永州,聚焦湘南古城,向世界展示新時代永州“新農村、新產業”厚積薄發的新成就。

以下為報道譯文:

四月的一天,記者走進江華九恆工業園,來到九恆集團投資的九恆數碼、恆津包裝等分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在自動化生產線旁緊張有序的操作。

雙手接過自動化流水線下來的包裝盒,套上塑料袋,用腳輕輕推開,快遞包裝盒生產車間內,車間工人李浩南手腳並用,顯得十分嫻熟。

“我一天能套裝四五千個快遞包裝盒,趕上‘雙十一’期間,一天能完成約八千個。”1981年出生的李浩南是沱江鎮本地人,這個勤勞的漢子很慶幸在家門口找到這份工作。

2013年12月,廣州九恆集團與江華瑤族自治縣政府簽約,入駐江華經開區,投資條碼、包裝材料、新能源等項目。如今,江華九恆工業園已是全國知名的物流條碼和包裝材料生產基地。

江華九恆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建平介紹說,九恆數碼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快遞單生產企業,與國內外上千家快遞物流企業合作,可變信息條碼單、快遞票據和電子面單年產量已達70億份,佔全國市場的1/4,今年產值可達16億元。

“從2014年4月動工,到第一批產品下線,只用了120天。”尹建平說,九恆集團最初投資江華,主要看中這裡毗鄰廣東的優勢,隨著項目啟動,當地優越的營商環境讓集團下決心加大投資,如今,集團在江華已形成包括九恆數碼、九恆新能源、恆津包裝在內的產業集群。

九恆工業園只是永州開放型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州主動承接沿海產業,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已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最讓我們感動的一點是,我們的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各個環節的行政審批手續都不需要我們親自去跑,指揮部負責列出清單,然後交辦給各職能部門,實行限時辦結制。”在永州投資光電產業的貴德集團董事長喻貴對政府配套服務豎起大拇指。

開放發展,意識先行,永州市委書記李暉表示,永州是湖南唯一對接兩廣的地級市,一定要把開放的文章做好,做創新開放新高地。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善待所有來永州投資的客商。

永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運行,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暨永州公路口岸封關運營,永州經開區和祁陽、江華、冷水灘、東安、寧遠、道縣、藍山、零陵等9個工業園區建成百億園區……依託大項目、產業集群和開放平臺,永州步入開放快車道。

2017年,永州密集引進了華為集團、中建集團、香港銅鑼灣等一批世界500強和央企,永州粵創、海粵達智能科技、江華貴德光電、湖南博世達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高新產業項目落戶入駐或達成合作意向,“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初顯。當年,永州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171家,較上一年度增加46家。出口實績破零企業62家,倍增企業25家,均創歷史新高。

《中国日报》专题报道:活力新永州步入开放快车道

“漢唐名郡”發力全域旅遊

季春時節,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又一次率團來到永州江永縣勾藍瑤寨,此行,他們將協助當地政府對水龍祠壁畫進行搶救性保護。

“勾藍瑤水龍祠壁畫是目前所見我國南方地區地面建築中遺存年代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盛、題材與內容最豐富的古代壁畫。”從1992年第一次到永州考察傳統村落,這些年,胡彬彬一直密切關注當地傳統村落,先後去永州進行了三十多次田野考察,發現了大量文化價值極高的古建築。

地處湘南邊陲的永州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已有2100多年建制史,有“漢唐名郡”之美譽,這片文化厚土至今保存大量古村落古建築。千年古村上甘棠、零陵周家大院、新田龍家大院、祁陽李家大院、勾藍瑤寨等一批古建築有如熠熠明珠散落其間。

隨著全域旅遊的推進,當地古村落不僅引發傳統文化學者關注,也聚焦了海內外遊客的目光。

《中国日报》专题报道:活力新永州步入开放快车道

古村遊助力鄉村振興

四月的一天,記者來到江永縣勾藍瑤村。

走進勾藍瑤,猶如走進一幅山水田園畫,古村群山疊翠,綠水環抱。穿村而過的石板路,道旁錯落著別緻的古民居。

勾藍瑤村村主任歐陽明俊介紹說,村裡的石板路是瀟賀古道的遺蹟,這條古官道,曾是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之一。鄉村遊的興起,讓勾藍瑤村聲名鵲起,遊客紛至沓來。

“很多遊客希望在村裡住宿,我們準備在附近山谷建設17棟木屋。”歐陽明俊說,遊客日漸增多,村裡已成立旅遊開發公司,將古建築民居作為村民入股的資源,參與公司運營,同時也在設法改善配套設施。

瞄準鄉村遊的消費潛力,不少村民紛紛開設土特產店。

“去年在村裡賣梭子粑粑賺了一萬多元,希望今年生意能更好些!”年近5旬的村民田多華和妻子正在自家房屋旁搭建竹屋,希望在五一假期前完工。

“每到週末遊客特別多,五一國慶更是人山人海,一天能賣幾百碗涼粉。”離勾藍瑤村不遠的上甘棠古村,賣涼粉的何玉池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假期銷售高峰做準備。為照顧上高中的小女兒,她辭掉廣東的工作,在村裡的步瀛橋邊擺起涼粉攤,上一個黃金週的火爆銷售場面她記憶猶新。

上甘棠村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有1200年曆史,至今保存著200多幢明清時期的古民居。自宋代以前,周姓族人就在此聚族而居,耕讀傳家。該村2017年曾入選中國最美古村落,吸引了大批自駕遊客。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的文化魅力不僅在於古村落,這裡是湖湘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舜文化、柳文化、女書文化、瑤文化等千姿百態。如今,這些瑰麗燦爛的文化資源已成為發展旅遊的強勁動能,不斷激發富民強市的新動力,造福一方百姓。

《中国日报》专题报道:活力新永州步入开放快车道

創意項目帶動產業升級

“我們引進了300多個蓮花品種,還有一個半月,這裡將長滿蓮花。”站在道縣濂溪書院前的廣場上,濂溪金豐農業總經理彭為成描繪著“千畝蓮池”的美景。

一千多年前,彭為成腳下的這片土地,曾孕育了宋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周敦頤,其創立的理學,被認為是孔子、孟子之後儒學最重要的發展,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周敦頤是古代清官的典範,一生志行高潔,名作《愛蓮說》以文載道,其“愛廉守潔”的思想因此傳遍中華、綿延千年。

2017年恢復重建的道縣濂溪書院佔地37.2畝,古香古色、氣勢恢宏,隨著配套景點陸續建成,這裡將打造成集歷史文化、廉政文化、生態文化於一體的特色鄉村遊景點。

彭為成在道縣土生土長,自幼吟誦《愛蓮說》,他一直想將家鄉的“蓮文化”變為有形的文化產品。2015年,事業有成的他返鄉投資,配合當地政府開發“愛蓮小鎮”項目,在濂溪書院前打造千畝蓮池等配套景點,現已初具雛形。

“已經種了四五百畝,以後還會擴大規模,這裡將是世界上品種最齊全的蓮花池。”彭為成對投資的項目充滿信心。

不僅本土企業家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發覺永州旅遊潛質:除了文化底蘊厚重,生態優勢也得天獨厚。

永州山水自成畫廊,全市現有8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溼地公園,森林覆蓋率達64.7%,主要水域95%以上的斷面達到國家地表一、二類標準。

著力旅遊提質和生態保護,當前,永州正籌劃一系列大手筆旅遊項目,廣引戰略投資者。

湖南母親河——湘江的源頭所在地,當地規劃建設湘江源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擬打造成集森林旅遊、文化體驗、獵奇探險、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

零陵區計劃修復沿河約3公里的瀟湘古街道、瀟湘廟、瀟湘閣、貞吉亭、老埠頭湘江兩岸碼頭等景點,擬將項目打造成國家5A級文化旅遊景區

江華縣涔天河旅遊度假區綜合開發項目將依託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開發水上運動中心、水上游樂中心、瑤俗體驗區、千年瑤寨、高山漂流、大型狩獵場等景區。

祁陽湘江百里畫廊旅遊度假區項目規劃建設國內第一個內河遊艇旅遊度假區。

《中国日报》专题报道:活力新永州步入开放快车道

全域旅遊構建發展大格局

火熱的鄉村遊、創意十足的旅遊項目、規劃中的大型旅遊渡假區……永州旅遊蓄勢待發,後勁十足。

永州市旅遊外事僑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永州將推動旅業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大格局轉變,全面構築“一心雙核一帶三板塊”的發展格局。

“一心”即充分發揮永州市中心城區的優勢,打造永州城市綜合遊憩中心、城市旅遊休閒中心與綜合服務中心。

“雙核”即以零陵古城與九嶷山景區為依託,打造永州旅遊業發展兩大核心。

“一帶”即瀟水河旅遊休閒景觀帶,以瀟水為紐帶,連接冷水灘、零陵、雙牌、道縣、江永、江華、藍山等區縣,串聯沿線特色景點。

“三板塊”包括:北部古城文化觀光休閒旅遊板塊;中部集山地觀光、宗教朝拜、尋根問祖、森林旅遊等於一體的文化山水休閒板塊;南部民俗風情休閒旅遊板塊。

立足大格局,謀劃新篇章,永州步入全域旅遊新時代。

2017年,永州市接待國內外遊客4983.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67%、78.24%,旅遊收入增幅排全省第一。

到202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有望達50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0億元以上。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