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王珮瑜對京劇的宣傳方式怎麼樣呢?

過晴茹


不太同意 的觀點,京劇現在已經是很小眾化的藝術了,如果繼續關門造車,沒人宣傳的話,僅僅靠著票友、戲迷的耳濡目染,估計再過些年頭,就沒有多少人願意看了。

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京劇的發展史就知道了,京劇起源於清朝中期,鼎盛於清朝後期以及民國時期,建國後有一個小巔峰,但是從那之後,京劇藝術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再也沒法出現程長庚、譚鑫培、馬連良以及四大名旦那種引領京劇潮流的人物了。

今天的京劇其實相比於十年前,已經復甦一些了,這功勞與王佩瑜、張火丁等這樣的青年演員脫不了關係的,甚至作為票友的郭德綱,都起到了那麼一點作用。因為最近有不少戲迷跟我說,就是聽了郭德綱的京劇,才對京劇感興趣的。

其實不僅是京劇需要王佩瑜這樣的演員,我國現如今任何一個劇種都需要這樣的演員。現在是全民偶像時代,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各個劇種的演員都拉出來,能夠當成明星培養的絕不放過,這樣才能更好的為自己的劇種做宣傳。

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京劇的慢節奏,光靠自身的魅力,已經很難再吸引到新戲迷——尤其是年輕一代,而眾所周知,戲曲最需要的戲迷不是那些老人,是年輕人,只有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我們經常在劇院裡看到,大部分的戲迷都是中老年,且以老年居多,座無虛席在大多數時候,只能成為戲曲的奢望,能夠達到90%的上座率,已經是非常優異的成績了,就這樣票價還是壓的特別低。

而反觀那些十八線的歌手,隨隨便便找個體育館,都能人滿為患,票價還高出京劇好幾倍。是歌手的水平高,戲曲演員的水平普遍都很低嗎?不見得吧,在我的印象裡,演員行業怕是戲曲演員最受苦的吧。

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如果不努力為京劇擴大粉絲資源,不宣傳京劇,那還讓京劇怎麼活?靠國家養著?京劇演員月月只能拿津貼?到時候養活自己都困難,還有多少人願意餓著肚子養活京劇?而且還是一個垂死的京劇。

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王佩瑜的這種行為,而且我還迫切的希望,京劇乃至整個戲曲界,能夠大力打造出這種戲曲明星,要知道名人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京劇的發展。

仔細想想,四大名旦的選出,不也是類似於偶像的效果嗎?


戲曲說


題主應該是意指王珮瑜上《奇葩說》一類的欄目做京劇的宣傳,最近北京衛視開播一檔綜藝欄目叫做《傳承中國》,王珮瑜作為導師/老師出現,這是一檔明星學京劇的綜藝欄目。

但在我看來王珮瑜對於宣傳京劇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最傳統的演出方式。2013年,王珮瑜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做“餘脈相傳—王珮瑜傳統骨子老戲展演”,一共十齣戲,固定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下午演出。這些戲當中有的近些年極少在舞臺上見到,比如開幕戲的《硃砂痣》,還有當年年底演出的《蘆花河》是王珮瑜主張整理復牌的作品,為了這幾個作品,她下了不少功夫,還做了“田野調查”,尋找老藝人等儘量還原當年演出的樣子。復古可能就是最好的創新。

第二,王珮瑜的清音會。經歷了幾場清音會,在北京的市場是挺好的。王珮瑜的清音會不化妝,以《搜孤救孤》《捉放曹》等經典的唱段為主,王珮瑜是邊講邊唱,包括涉及到的劇情、技巧等等都會簡單講一講。

清音會,有一段時間招致了爭議,因為她嘗試用吉他代替京胡。這個改變非常大膽,因為京胡是京劇伴奏最最主要的樂器。有一次在琴臺大劇院演出,現場還有觀眾喝倒彩,甚至當場要求把琴師請回來。不過王珮瑜很大度,表示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其實這種方式,是一種嘗試也是一個噱頭,製造一種聲音,王珮瑜也從來沒說就要吉他+京劇這樣演一齣戲。


如此簡單分析之後發現,王珮瑜從來沒有離開“唱戲”的主要工作,而無論是用創新的方式吸引觀眾,還是藉助大眾欄目的觀眾流量,王珮瑜都是在想辦法推廣京劇,傳統技藝、“四功五法”才是她的核心,戲曲舞臺才是她最主要的陣地。

王珮瑜的各種嘗試是有益的,只是戲曲界應該再多一些“王珮瑜”。

放幾個喜歡的王珮瑜的瞬間:


不止看戲


京劇本身不需要她來做宣傳,她做宣傳的本意是宣傳自己,為自己做廣告而已。王佩瑜本身是位演員,演員的本職工作就是搞好自己的演藝工作,為演出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藝術產品就行——因為她從事的本職工作就是藝術產品的生產。至於藝術產品的消費、也就是藝術市場的培育則是另外一個領域,這方面需要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技能,相信王佩瑜絕對不是這領域裡的內行。所以她對京劇的宣傳雖然可以解讀為對京劇發展前景做出的努力,但因為她是京劇市場擴大後首要的獲利者,當然這樣的行為也可以解讀為為自己打開演出市場。

以我為例,今天就準備到天蟾舞臺去,買12月2號京劇荀派名家熊明霞、和京劇麒派名家陳少雲共同主演的京劇《玉堂春》的演出票。可見,我的行為和王佩瑜一點關係都沒有,有的是我對京劇的深厚感情。所以,我願意為振興京劇,實實在在地投入自己力所能及的經濟力量。

從這些情況可以發現:京劇的宣傳和某個個人絕對沒關係,京劇的發展和振興也絕不會是某個人個人的努力成果和功勞。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皇冠上一顆璀璨的鑽石,它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在世界藝術界地位的一個藝術門類,它不會因現在娛樂形式的豐富多彩而消失,更不會因某個個人的行為而突然成了流行的熱點。

附圖就是我拍攝的北京京劇團的程派演員張青昀,在天蟾舞臺演出《鎖麟囊》全劇後謝幕的場景。我想說:廣大戲迷票友,才是京劇存在的土壤,也是廣大的戲迷票友,構成了京劇藝術的市場,如此龐大的演出市場,絕不是某位演員所能左右和組建的。所以振興京劇不是靠嘴,而是靠全國廣大對京劇懷有感情的人們切切實實地參與和投入



夏夜流螢伴蟲鳴


京劇是一門藝術,雖然頭頂“國粹”的光環,從200年前的的娛樂主流,到如今小眾娛樂,京劇已經處於社會邊緣!王珮瑜就是處於這個現狀下的一名京劇女老生演員,她在京劇圈內早就成名,人稱“瑜老闆”!少年時期,她以一封“立志為京劇事業奉獻終身”的書信,敲開戲曲院校的大門,破格成為建國後戲曲專業院校培養的第一位女老生!25歲出任上海京劇院的一團團長,在全國京劇院團,她是年紀最小的團長幹部!用一句話來概括她:在京劇界所有的獎項和榮譽,她都已經全部獲得!

雖然頭頂各種光環,身處體制內,但瑜老闆積極做推廣和宣傳!近幾年,王珮瑜頻繁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從《奇葩大會》、《天天向上》、《朗讀者》、《跨界歌王》、《喝彩中華》等等,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訪談節目,演唱各種曲調的流行音樂......每年都定期開展全國式巡演,各地舉辦“瑜樂清音會”和“瑜樂京劇課”,錄製音頻供人學習,講解京劇知識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去宣傳和推廣京劇!這些方式都有一個目的:接近京劇與人群的距離!顯然,一份努力一份收穫,通過瑜老闆而吸引來了無數的戲迷,從學齡兒童到九旬老人,從工人到白領...顯然,她是成功的!


大話京劇


我覺得很好啊。

藝術家的私人生活可以遠離觀眾,但是藝術家的藝術應該離觀眾越近越好。

私以為王佩瑜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了。

她並不拿同行炒作,也不拿自己的私人生活去炒作,也不為了博得關注發表些個性的言論,也沒有嚷嚷評過任何黑幕,也沒有把自己塑造成行業第一個的形象。

她只是參加了一些活動,讓更多的人通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她呈現的藝術。

所以,她的宣傳,讓之前對沒有想過了解京劇的人,第一次試著聽一段京劇。讓因為不懂京劇的人,可以有更低更快的入門。讓曾經沒有想過分享傳播京劇的人,開始分享王佩瑜。

我們常說,京劇(其他戲曲曲藝)需要引導更多的觀眾來關注。王佩瑜並沒有太多說過這些話,因為她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試圖引導更多的觀眾。


小黑豆


放不下姿態的劇種早晚要淘汰.王佩瑜勢單力薄。京劇就是養尊處優的落魄小姐,讓她去討飯她守著各種規矩拉不下臉,那不擎等著餓死.

我也聽過幾年戲了,袁慧琴當年推廣京劇年輕化不比王佩瑜差,一部契丹英後製作精良獲了飛天獎,圈了多少粉,還有排演新編京劇與何冀平合作的德齡與慈禧也曾高校巡演過.縱使這樣,不知捱了京劇屆多少冷嘲熱諷。其中還包括袁的丈夫靳學斌說欣賞不了戲曲電視劇,可惜靳先生是優秀的京劇小生,但已經仙去了,想必也帶著京劇式微的遺憾吧。還有當年史依弘跨門派唱個鎖麟囊都引得幾個老孃們撕比,好一場大戲.門派之見可見一斑,何論什麼其他比比皆是的成見,越老的窮毛病越多.

以前喜歡聽京劇,但現在我最喜歡聽的是二人轉(那種看過幾個雜耍,聽過幾句粉詞就diss二人轉的都死一邊去,去了解一下真正的二人轉),人家九腔十八調,捋葉子人家都不怕的,哪那麼多成見。

京劇要推廣靠一個王佩瑜怕是見效不大,雖然我希望大一些.


瀟瀟細雨不著邊


京劇的宣傳只是一種形式,而真正讓他活起來還真的要打破程式化的套路,為現實生活服務,幾個樣板戲就是鮮明的例子,讓京劇有脫胎換骨的新鮮感,使這門優秀的傳統藝術更接近生話,融入現代人的思想感情。


隨緣194775874



我也來淺談幾句,首先,我認為京劇不應該自己把自己放在殿堂上,甚至是廟堂之上,不是供在那就有人去參拜的。

我們承認京劇確實是殿堂級的藝術,是國粹!我自己就是京劇愛好者。可是京劇是流動的藝術,不是一幅畫,不是你放在盧浮宮,就會有人去看的!

圍成一個圈,自己玩自己的,不開放,不改良,不改革,不宣傳,守株待兔等年輕人往裡掉嗎?那幾率太小了!!

瑜老闆在梨園行,那絕對是個離經叛道的異類,可是,誰還記得,當年老一輩也說過梅蘭芳大師是異類,瞎胡鬧,甚至有說他糟蹋祖宗玩意兒的!可是從古至今,哪一位大師不是因為敢為天下先,敢於創新才把藝術發揚光大的呢?

京劇當年之所以那麼火,就因為有"角兒",一個個"角兒"也就是相當於今天明星一樣的存在,人們崇拜他們,瘋狂去看戲!可現如今"角兒"呢?出了圈子,普通大眾們能叫出幾個呀?更何況現在,藝術別類多麼多,又是歌星,又是電影。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甚至都網絡經濟時代了,還酒香不怕巷子深哪成啊?


京劇那麼偉大,那麼美,那麼好的,老祖宗留下來的魁寶呀!咋就成了小眾了呢?別怪什麼世道變了,什麼人心不古了,什麼孩子們不好之類的,我要說!!!!京劇之所以沒落了!!!就是你們京劇人的責任!!

出了個瑜老闆這樣的,我要說!好樣兒的!京劇太需要明星了!!多出幾個,會越來越多人知道京劇的美!

京劇的美,那是外國人都驚歎的,可為什麼國內不行,原因很簡單,太老套,不夠美了!忽悠外國人還行。我說的不夠美了,不是唱腔,不是京劇的功夫絕活不美了,而是燈光,舞美,化妝,甚至服裝,咱真該改良了!!!


記得看北京臺的跨界歌王,瑜老闆做嘉賓,有幾場都加了京劇元素,尤其於毅那場,高臺之上的京劇演員,簡直太美了!驚豔!為什麼當京劇一上宗藝節目會那麼美,而走進劇院,不是戲迷,忍不下來呢?咱能想想不?咱能改改不?梅葆玖大師,大膽改良新戲,用交響樂伴奏,是不是,不是大師沒人敢改呀?

我覺得除了外在改良,劇目也要改良,開心麻花能成功除了包裝,還是要靠作品,現在話劇市場也不錯呀,劇場時代到了!抓住!

瑜老闆為了改革,已經無奈離開了體制,她就是要紅,怎麼了?不紅誰知道你?不紅誰看戲呀!現在做演員不紅都拿不到好劇,這不就是血淋淋的現實嗎?不能改變環境,唯有改變自己!

一個希望京劇國粹振興的草根兒,用顫抖的手寫下以上的話!!!


巴巴二姐心靈驛站


京劇作為國粹,代表著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國家對京劇一直是大力扶持,不管資金還是宣傳渠道;專業演員也紛紛尋找各種途徑,宣傳推廣京劇,試圖讓大家瞭解京劇,尤其希望今天的年輕人重新認識京劇,欣賞到他的美!

目前京劇宣傳的途徑有很多,不管是上線還是線下,憑心而論,做的較為成功的應該還說是王珮瑜,確實為京劇帶來了很多新的觀眾,這一點必須要首肯!至於推廣的方式怎麼樣?對或不對?誰都不敢妄下結論,因為在她之前還沒有成功的,目前比她做的大的也沒有!只能說,目前大家都在探索階段,努力著~

但可以肯定是,京劇要想再次輝煌,必須迴歸市場,必須出好角兒。只有賣票才是真正檢驗成功的標準,同樣好角兒才能讓觀眾甘願買票。至於賣的好壞是個人能力問題,適者生存

其次,作為一個90後,一個有著20年觀戲齡的戲迷。非常想告誡大家,不要一味吹捧過去角兒,過去角兒好,那是真好!沒得說。但是要想讓京劇復興,要想讓人瞭解京劇,還得是走進劇院裡去看,而不是走到墳地裡去看


古木戲苑


不怎麼樣。京劇不是靠宣傳的,是憑實力、靠演出的。多演戲,多各地巡演,多推出劇目。一個演員要演一百以上的節目。一個劇團要演幾百個劇目,全國一年過頭就那幾出戏,誰還看?宣傳有啥用?無非互相肉麻的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