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教育,是機遇還是挑戰?

小程序從誕生之初,就以其便利性著稱。它可以看做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App,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這就意味著小程序改變了原有的流量入口。

開放了入口之後,可以看到數據表現喜人——相對於2017年11月,2018年6月小程序用戶次日留存率從13.2%上升到了25.5%,7日留存率也從3.1%上升到了13.5 %。

另一方面資本的持續投入,使得小程序的發展日益加速,目前包括金沙江、紅杉中國、險峰長青、IDG、真格基金等80%的一線基金已經進入小程序賽道,上半年進場投資資金超過30億人民幣。

可以預見在未來,小程序生態將更趨於成熟,將給各行各業都帶來全新的機會。

小程序+教育將是怎樣一種嘗試?

對於教育領域來說,獲客成本高、完課率低、復購率低,同時學習數據獲取難、留存難、活躍度低,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小程序+教育,是機遇還是挑戰?

內容層面,傳統形式上的教育服務是比較“重”的。教育機構的用戶主要增長方式都是靠續費和口碑轉介紹,因此紮實做好教育教學服務才是內源性增長的關鍵,但仍規避不了教學週期長和封閉的特點,無法行之有效地推廣和宣傳。

用戶通過小程序,對於教育機構的教師資源、課程安排、推薦課程等相關內容一目瞭然。

對於教育機構來說,小程序在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減少了開發的經費和推廣費用。

總的來說,小程序+教育的結合,將帶來以下的改變:

● 重建學習入口

● 重構師生關係

● 激活教學場景

● 鏈接師生、線上與線下、教學與練習,形成教育全鏈條

小程序+教育=打卡?/平臺?

小程序+教育,是機遇還是挑戰?

以上四家,除了小鵝通是從知識付費領域切入,主打“知識店鋪”;鯨打卡和知識圈是在幾乎同時由“工具”入局,後知識圈轉而做“平臺”;而小打卡專注於做“興趣平臺”。

工具和平臺實際上是一個分水嶺,兩個不同的戰場。工具是提供給老師做服務的,只需要提供技術支持。平臺涉及到流量、業務支撐,要幫助老師開課、招生、梳理教學管理邏輯等。

小程序+教育模式在前期做工具,可以快速幫助和收集大量老師來開課,劣勢是對課程類型和課程質量不具備控制力。而做平臺,後者的優勢就表現了出來,可以專注做幾個品類的課程,優質並且更適合打卡,更適合平臺用戶粘性。這是一個業務成長。

在線教育從業者該如何利用這個新機會

長遠來講,在線教育才剛剛開始。據艾瑞最新報告,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為1941.2億元,同比增長22.9%。加之最近兩年線下教育成本飆升,以及國家政策收緊,預計到2019年,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727.1億元。

那麼在線教育的從業者該如何抓住新機會,幫助自己更好的打造課程以及獲客呢?

1.作為教學管理工具

作為新的教學承載工具,承載課程內容,可進行直播教學、課程展示、課程報名、財務管理等教學端的行為。

2.作為營銷工具

C.作為練習工具

可以說,歷經相對沉寂的初期發展階段,不斷豐富疆域的小程序在2018年已經從慢熱逐步走向風口,此時的在線教育從業者如何乘上紅利風口這趟車,可能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