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退市股緣何受到資金的熱捧?這絕非好事

李勇:退市股缘何受到资金的热捧?这绝非好事

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先後被強制退市,也成為今年A股市場加快退市步伐的真實寫照。

然而,原本有著巨大投資風險的身處即將退市之際的上市公司,卻在退市之前的最後一刻,遭到了市場資金的熱炒。結合今年5月份退市的*ST吉恩與*ST昆機在退市前一刻股價出現明顯異動的表現來看,值得市場參與者深思。

以*ST吉恩為例,自今年6月25日低點1.02元回升以來,股票價格累計最大漲幅達到60%;再以*ST昆機為例,自今年6月22日股價創出1.18元的低價之後,股價持續回暖,累計最大漲幅達到了20%以上。

如此亮眼的市場表現,卻是建立在近期A股市場持續惡化的背景之下,不僅如此,其股票平均交易量有持續活躍的趨勢,完全不像是即將退市的上市公司股票的表現。

退市股受到市場資金的熱捧,主要原因在於:

首先,即使大部分上市公司退市,但是其殼資源價值依然凸現。不少投資者之所以熱捧甚至豪賭退市股,押的是退市公司會重組。在中國現有的上市制度之下,殼資源是寶貴的資源,就連退市公司也成了寶貴的資源。在一些投資者看來,在退市之後重新上市的公司,理應比從頭開始IPO的企業要順利很多,就如同高考的復讀生,第二次參加高考理所當然要比應屆生考出更好的成績,因而,退市之後重新上市的公司會比起從頭開始IPO的企業駕輕就熟。然而,這不過是投資者一廂情願罷了。

李勇:退市股缘何受到资金的热捧?这绝非好事

其次,退市股雖然在A股市場中摘牌終止交易,但並不等同於企業倒閉。在實際情況下,退市股在完成摘牌交易之後,依舊是可以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的。儘管比起A股市場,三板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極地,且對一些質地較差的企業而言一週僅有一次交易機會,因而,其流動性極大地降低了。但是,退市前一刻的股價,實際上再混跡到三板市場中掛牌交易,其價格並不會太低的。

最後,退市股的低價和超跌更容易引起疲軟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關注。在當下極度疲軟的市場環境下,資金缺乏賺錢效應,對於退市股來說,低價是一個看點,超跌是一個優勢,面對股價只有1元上下的上市公司股票,哪怕是退市股,都會或多或少引發抄底資金的關注。在極度疲軟的市場環境之下,市場中的資金本就無處可逃,因而,更願意到超低價、超跌股之中淘金,趁渾水摸魚。

不妨參照一下國外上市公司退市之後的狀況。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納斯達克7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願退市與規則退市大體各佔一半。

關於上市公司退市,美國有著一條“1美元退市標準”。正是這個“1美元退市標準”的存在,讓美股市場保持著大進大出、大開大合的一個狀態,源源不斷地有企業進入股市,也有企業大量地被自動淘汰,從而讓證券市場保持了充足的活力。美股退市的這種標準是真正市場化的退市標準,將退市決定權交由投資者“用腳投票”,並由投資者直接決定是否將其趕出股市。因而,這才是市場化的力量,更是投資者成熟的標誌。

李勇:退市股缘何受到资金的热捧?这绝非好事

就當下而言,國內退市後重新上市的制度並不成熟和完善,對此,建議投資者多在市場上選擇、尋找有優良發展前景的企業,而不是盲目地熱捧退市股,將賭注壓在退市公司的重新上市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