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風光

項目背景 | Background

三亞·六甲酒店(SIXX Hotel)位於海南省三亞海棠區後海村,酒店門前正對的是後海村街道,酒店背後緊鄰沙灘,從酒店建築通往海灘距離10米不到。酒店原是一棟三層的當地漁民的自用住宅樓,建築師通過結構加固、空間改造,將原有民宅改造成以衝浪為主題的度假酒店。

▼ 鳥瞰圖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入口立面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細部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原始空間狀況 | Original condition

原建築為當地人一家四口居住,因其對於居住條件要求不高,室內空間分區隨意且不合理:建築西北面開窗巨大,一來正對後海村街道非常嘈雜,二來下午西曬嚴重;建築東南面正對沙灘,開窗太小,影響室內採光和視線;一層沿海平臺原有通往二層的室外樓梯嚴重影響採光,並造成一層室外空間的流線混亂;建築一層空間擁堵,沒有設置開敞的公共空間;不適合酒店的功能需求。

▼ 改造前狀況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建築空間改造 | Renovation of the space

六甲酒店的空間改造的目的就是:重新劃分合理的空間;重新組織合理的動線。使改造後的建築空間成為一個在功能上和視覺上都能引人注目的海邊度假酒店。

▼ 改造後的酒店外觀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為了將一層空間最大化打通成一個南北通透的公共區域,我們將一部分原始牆體進行了加固,將另一部分牆體進行了拆除。在通透開敞的一層空間裡,建築師分別設置了酒店大堂、公共過道、海景餐廳及無邊泳池,改造後的一層公共空間不僅僅擁有了一條清晰合理的空間、動線,同時被引入了清涼的海風,使得深處亞熱帶的酒店大堂常年不用開啟空調。

▼ 酒店大堂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前臺和休息區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前臺細部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公共過道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吧檯及餐廳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穿過一層開敞的公共區域,是面朝大海的無邊泳池,這個無邊泳池是由原建築的養蝦池改造而來。面朝大海的還有兩層四間客房,建築師通過外部立面上加固的鋼結構,將原有建築狹窄的陽臺改造成了能夠觀賞海上日出日落的露臺。

▼ 酒店背立面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面朝大海的無邊游泳池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夜景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對於面朝繁華後海村街道的建築主立面,我們將原有建築的弧形陽臺進行了拆除,建築外形輪廓被還原成簡潔的方形。另外,建築師將550塊水泥輕質磚用陣列堆棧的方式將建築正立面完整的遮掩起來,這樣既保證了沿街客房陽臺的私密性,又解決了正立面下午西曬的問題,同時提升了整體建築的氣質。

▼ 客房陽臺的輕質磚柵格牆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室內及陳設設計 | Interior design and decoration

室內空間以白色、海洋元素為設計基調,局部結合白色馬賽克、清水泥、水曲柳原木飾面以及黃銅等材料元素。建築師在來營造這樣一個清新、純淨的空間的同時,室內陳設配上了多樣的熱帶綠植、色彩亮麗的衝浪板、以及淺粉色系的傢俱。整體室內空間的設計風格非常契合酒店的年輕、休閒、熱情、以衝浪文化為主的氣質。

▼ 海景客房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臨街客房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 室內細部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項目地點: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後海村

設計公司:上海曼都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總建築師:李宓

建築設計:李宓 劉軒

室內設計:李宓 楊輝林

景觀設計:李宓 劉軒

酒店管理:湖南六甲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材料:馬賽克 灰色輕質磚 水曲柳 灰水泥 白色水磨石 黃銅

結構:混合結構+鋼結構加固

建築面積:740㎡

攝影:汪海波

推動設計行業發展 樹立設計品牌價值觀

聯繫電話0755-36973690

这家民宿,改建成的度假酒店竟有如此风光

關注馬蹄設計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