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同风车作战,你可能被打入泥淖,但也有可能被甩上群星。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把世界看作斗兽场,一种把世界看作游乐园。前者想要变得更高更快更强,想战胜别人,而后者则只想获得更多快乐。

毫无疑问我是后者。

事实上每个人都曾是后者,都曾天真,曾相信正义,都曾有过骑士公主梦想。(通俗点说也可能表现成“我长大以后想做科学家”或者“我以后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意识到这是假的,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于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便拥抱现实,脚踏实地,在现实规则里活下去。而另一些人则在看清现实以后依然选择幻想世界,试图在虚拟中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乐趣。

前者被我们称为现实主义者。后者则被我们称为理想主义者,其中因为某些特别原因拒绝看清现实,幻想得特别严重的则被我们称为:

中二病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和现实主义者不同,在中二病或是理想主义者眼中,如果这个世界同自己理想中的不同,那么应该改变的是这个世界而不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被硬邦邦的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比如说我自己就是个逗逼满满的中二病患者,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堕落凡间的天使,时而觉得自己是个剑斩恶徒的骑士。

在知乎的一道题中,我这样回答道:

天使

初一的时候刚学德语,老师叫我们给自己查一个德语名字。

第二天别的小伙伴都叫“Paul”,"Vanessa","Tim","Daniel"之类的,就我叫做

“dekadenter Engel mit sechs Fluegeln”,

翻译成中文叫做“六翼堕落天使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快60岁的老奶奶教师看到这个时眼中闪过的深深不理解。

妈的,这孩子是不是智障啊?

世界观

再小一点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自己给图形上的∠起名,比如说可以起名叫

角1,角2,或者角a,角b,角甲,角乙...

于是我给角起的名字叫做“天地玄黄轩辕剑”..

当老师责问我为什么这么调皮,知不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

我看了看班上同学那些平庸的,没有梦想的面庞,想都不想就回答说: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骑士梦

学前班那会儿作为班长,组织全班同学与总是欺负我们的一个学长约架。

当时我们这20多个人,对面只有他一个,虽然他比我们每个人都要大上一圈,但我们有兄弟啊,我们这么多兄弟,他就一个人,制服他so easy。

“叫你平时欺负我们!”

我恶狠狠地想着就冲出去了。

恩,只有我一个人冲出去了。

然后全班20多个兄弟眼睁睁看着我被比我高一头的学长抓住,对着我打了一整套“降龙十八掌”外加半套“无敌风火轮”。

亏好有个还算有良心的小子带着老师来救我,不然那半套“无敌风火轮”也打到我身上,我大概下半辈子就只能像霍金一样生活了...

后来听说那个总是欺负我们的学长小时候因为特殊原因,光四年级就念了3年....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我的这种中二给别人带来了很大困扰。结果最后发现同学纷纷喜欢和我做朋友,说和我在一起玩特别有意思。

后来我甚至发现有一本写中二病的小说,因为写得足够好成为了世界名著。大家不但不讨厌书里的主角,反而非常喜欢他:

《堂吉诃德》

书中的主角本来是个教养极好,通晓事理,颇有见地的绅士,结果在猛读了一阵骑士小说以后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罪恶,做起英雄梦来。从此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好像一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大梦,而在这场梦里他自己就是英雄。

在他的骑士梦里,他是拉曼查的守护者堂吉诃德骑士,风车是张牙舞爪的巨人,旅店是公爵的城堡,苦役犯是被迫害的骑士,而长着麻子的乡村姑娘则举世无双的美人杜尔西内娅小姐。这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罪恶需要他去伸张正义,而他愿意把伸张正义得来的所有荣誉全部献给杜尔西内娅小姐。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关键是无论多少人看他笑话,嘲笑他,甚至当面指责他,他都不为所动。这位幻想着自己是骑士的老爷子总觉得自己肩负着改变这个罪恶浑浊时代的使命:

"天让我生在一个铁的时代,就是要让我召回一个金子的时代,也就是黄金时代。"

通俗点说就是: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然而最终梦还是醒了,和其它爱做梦的幼稚鬼一样,老爷子也无法避免被现实碾过的命运。

切格瓦拉被打死在玻利维亚的丛林里,海子在铁轨上自杀,哪吒在父母面前被逼死,孙悟空最终还是戴上了紧箍,对着唐僧,菩萨,佛祖软了双膝。

自诩正义四处伸张正义的堂吉诃德骑士,最后也不得不接受其实自己不是骑士,只是个中二病患者的事实。从类都没有什么巨人,恶龙,他心中的正义也不过是一团毫无根据的空气。在书的最后,变回平凡人的老爷子愤怒地说:“骑士都是假的,荒谬的”。

而他自己也在接受现实后不久,便草草死去,死前对自己之前的荒唐行为悔恨不已。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自封为骑士堂吉诃德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塞万提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作的小说,他故意让一个疯子来做骑士,引领了一批批判嘲弄骑士小说的潮流。是一本诙谐搞笑的小说。

然而豆瓣上却有很多书评说这本书看着看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我也一样。

事实上塞万提斯自己就是个英雄浪漫精神的信徒。

他曾抛下教堂的安逸职位不做,非要去决斗,去参军,最后失去了左手。曾在可以逃离逃脱海盗魔爪时不独自离开,试图带着所有俘虏一起逃亡最后又被抓了回去。所以这本反骑士精神的书才写得这样传神,因为这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起初踌躇满志,相信世界有荣光与正义,最后回归平凡,在无名与悔恨中草草死去。

堂吉诃德在回到现实世界后很快便草草死去,而塞万提斯也在奋笔疾书十年,写就《堂吉诃德》第二部的结局后,因为全身水肿死在了马德里,坟墓至今没有人找到。

但我不喜欢这个结局。

因为即使他们接受现实,现实也不会改观半分。但他们对自由,浪漫主义以及远方星辰的求索却可能正是改变这个腐朽现实的良药。

而且堂吉诃德虽然一谈起骑士道便陷入盲目,但在此之外,却一直是一位博学多才,彬彬有礼的绅士。

他对当时宗教,社会,风气的评价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在疯癫的表象下藏着高尚正义的情怀。

所以我不想看到堂吉诃德先生在遗憾和悔恨中死去,也不想看到塞万提斯在自己的最后一部著作中完全否认自己信仰了大半辈子的浪漫英雄主义精神。

很多时候我们口口声声说着要过得现实点,却总是没来由地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中二病患者。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总是有趣,总是不缺乐子。而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会飞到看不见的天上,尽管在我们眼里,他还是一样的渺小。

同风车作战,你可能被打入泥淖,但也有可能被甩上群星。

星星和蝼蚁一样小,但我们知道它们不一样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比起来,我可能更喜欢之后百老汇根据堂吉诃德的故事改的那部音乐剧,剧中塞万提斯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精神上得到了大同,然后在所有人热泪盈眶中,伴随着音乐,以水浒传“梦回梁山伯”的形式,梦回了一把堂吉诃德。

对了,配着这音乐。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愿人间,由此不同往昔

纵然我,终将疲倦无力

仍要用伤痕累累的双手,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我始终觉得,在现实中浸淫久了容易麻木,就需要一些讲述理想和群星的东西来让我们心情变好,而艺术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类东西。

推荐你们都可以看看。

更多时候,我们喜欢那些有不切实际妄想的人

-END-

我是雷斯林,我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