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难再拍出《焦裕禄》这样的电影了?

《焦裕禄》这部电影,总是给我一种纪录片的错觉。因为,我们曾经确实拥有过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

当焦裕禄到达兰考县的那一天,他的灵魂,便再也没有和这片土地分开。

为什么我们很难再拍出《焦裕禄》这样的电影了?

1962年冬,焦裕禄被派往灾荒严重的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风沙、水涝、盐碱等"三害"困扰兰考地区,为了根治"三害",尽快帮助群众脱贫,焦裕禄到兰考后马上深入调查,制订治理方案。

当救灾物资运到兰考,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对本应完成的工作坐视不管,还对焦裕禄带头工作感到不满。

为什么我们很难再拍出《焦裕禄》这样的电影了?

县园艺场老场长被活活累死,焦裕禄很受震动,决定为基层干部增加口粮配给,但有人却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向地委告状。

上级前来了解情况,几百名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裕禄鸣冤叫屈。不久,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但因长期操劳过度,焦裕禄的肝病持续恶化,于1964年5月14日晨病逝。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了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近十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葬,以表达对这位好书记的敬爱、怀念之情。

为什么我们很难再拍出《焦裕禄》这样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无论我看多少次,我都会热泪盈眶。他不需要故意煽情,也不需要故作可怜,因为他是焦裕禄,所以足以让我们悲伤。

《焦裕禄》感人之处就是他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每每看到这部电影,我们的心中就会想到,在1964年,真的有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这种痛苦是真实的、普世的。尽管我没有机会接触过焦裕禄,但是我依然为他的离开而难过。

为什么我们很难再拍出《焦裕禄》这样的电影了?

反观今天,我们再也拍不出来这样的主旋律电影,难道是因为我们拍电影的水平下降了吗?

不! 是因为我们再也没有焦裕禄这样的领导了!

我们有的只是一些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损害百姓利益的贪官污吏,他们不会说出"坐在破椅子上也能革命,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这样的话,因为在他们心里,自己有没有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国,而是现在的同类题材的电影很难让人接受,没有代入感,因为这样的电影,并不能够感动人。你强迫着大家去相信,去鼓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再也没有焦裕禄一样的人民公仆了!试问,我们如何去拍出《焦裕禄》一样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