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可見芒種是個收穫春天的付出,播種秋天希望的重要季節。

明天該高考了,對學子們也是收穫高中的付出,播種大學希望的重要日子,預祝大家有好的收穫。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宋·陸游

芒種初過雨及時,

紗廚睡起角巾欹。

痴雲不散常遮塔,

野水無聲自入池。

綠樹晚涼鳩語鬧,

畫梁晝寂燕歸遲。

閒身自喜渾無事,

衣覆熏籠獨誦詩。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

古代認為‘陽極陰生’,芒種來臨,夏季也愈發炎熱,這時‘陰氣’開始出現。

芒種來了,也是提醒人們注意調整生活習慣。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深秋把卵產在樹皮上,蟲卵感受到陰氣會破殼而出。

二候鵙始鳴|“鵙”是指在農曆五月開始“鵙鵙”鳴叫的“伯勞鳥”。勞燕分飛的成語,便是指伯勞鳥和燕子東西而飛的故事。伯勞鳥也屬陰類,感受到盛陽將沒未沒、一陰欲生未生的勢態,會率先活躍起來。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鳥為陽類鳥兒的代表,當陰氣旺盛,它只好噤聲不鳴。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各地習俗

送花神

早前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提及。著名的黛玉葬花的情節也發生在芒種這天。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穫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時節。而在河北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養生經

芒種期間溫溼度較高,人體排汗不暢,使人感覺煩躁或萎靡不振。此時,愈覺慵懶,愈要讓自己提振意志,切不可疏忽了業務,散漫了精神。

1.飲食需清淡

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夏季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能的食品,食品中可適當提高蔬菜、豆類等的比例,飲食切勿過油、過甜、過鹹。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2.飲茶以解暑祛溼為要

芒種飲茶,以消暑祛溼為要,同時仍需注意與飲茶者自身體質相合。若是體質溫熱,或是較多戶外活動者,優質的新制普洱古樹生茶會是不錯的選擇。

若是體質虛寒,或長期在空調房內生活、工作,那麼在此時節反而應該飲用一些茶性溫和的茶品。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3.勤洗澡換衣,勿赤膊貪涼

人體的散熱主要依靠皮膚汗液蒸發。若光著脊樑,皮膚就會從外界吸收熱量,而不能散熱。

穿點透氣性好的棉絲織衣服,可有防暑降溫功效。每天至少要到戶外活動3-4小時,久待空調房要定時通風換氣。

芒種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溫

芒種芒種,樣樣要種。人生同樣需要樣樣都種,種人品,種能力,種修養……到了收穫時節,才能收善緣,收事業,收穫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