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可见芒种是个收获春天的付出,播种秋天希望的重要季节。

明天该高考了,对学子们也是收获高中的付出,播种大学希望的重要日子,预祝大家有好的收获。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

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

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

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

衣覆熏笼独诵诗。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三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

古代认为‘阳极阴生’,芒种来临,夏季也愈发炎热,这时‘阴气’开始出现。

芒种来了,也是提醒人们注意调整生活习惯。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深秋把卵产在树皮上,虫卵感受到阴气会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鵙”是指在农历五月开始“鵙鵙”鸣叫的“伯劳鸟”。劳燕分飞的成语,便是指伯劳鸟和燕子东西而飞的故事。伯劳鸟也属阴类,感受到盛阳将没未没、一阴欲生未生的势态,会率先活跃起来。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为阳类鸟儿的代表,当阴气旺盛,它只好噤声不鸣。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各地习俗

送花神

早前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提及。著名的黛玉葬花的情节也发生在芒种这天。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时节。而在河北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养生经

芒种期间温湿度较高,人体排汗不畅,使人感觉烦躁或萎靡不振。此时,愈觉慵懒,愈要让自己提振意志,切不可疏忽了业务,散漫了精神。

1.饮食需清淡

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夏季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食品中可适当提高蔬菜、豆类等的比例,饮食切勿过油、过甜、过咸。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2.饮茶以解暑祛湿为要

芒种饮茶,以消暑祛湿为要,同时仍需注意与饮茶者自身体质相合。若是体质温热,或是较多户外活动者,优质的新制普洱古树生茶会是不错的选择。

若是体质虚寒,或长期在空调房内生活、工作,那么在此时节反而应该饮用一些茶性温和的茶品。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3.勤洗澡换衣,勿赤膊贪凉

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若光着脊梁,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不能散热。

穿点透气性好的棉丝织衣服,可有防暑降温功效。每天至少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久待空调房要定时通风换气。

芒种到,仲夏始,注意防暑降温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人生同样需要样样都种,种人品,种能力,种修养……到了收获时节,才能收善缘,收事业,收获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