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一、為何農曆五月被稱為“五毒月”?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1、百毒齊出

古人以天干地支紀時,農曆五月又稱為“午月”。午是十二地支中火性最旺的一個,因此農曆五月天氣炎熱,火旺至極,而“熱之極為火,火之極為毒”。故而,從氣候角度來說,農曆五月容易滋生蛇蟲鼠蟻及各種病菌,百毒齊出。

2、百病叢生

農曆五月,伴隨自然界的陽氣達到頂峰,人體的陽氣也達到極致,容易出現陽氣外散、內裡虛弱的情況。加上農曆五月雨水較多,空氣潮溼,流通不暢,溼熱之邪較盛,而一旦溼熱阻滯氣血經絡,人體就會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滯,進而出現百病叢生的窘況。

3、遺禍秋冬

“五毒月”之所以“毒”,不僅因為它會給人體帶來疾病,還因為在“五毒月”產生的溼寒瘀堵一旦滯留體內,就會直接影響下半年的健康。尤其夏季過後,陰增陽減,如果不在陽氣最盛的“五毒月”藉助天力把溼寒瘀堵及陳年舊疾調理好,等到了秋冬,體內正氣隨自然界陽氣而衰減,人體就會因為“虛”而被外邪侵襲,繼而感染諸多疾病——為什麼很多人一入秋就會被流感侵襲?這與“五毒月”積攢下來的病根兒脫不了干係。

一些陳年舊疾,如哮喘、風溼、關節炎等慢性病等,一般不會在夏季發作,因為夏季陽盛,人體的陽氣可以暫時壓制住體內的病邪。但也因為這樣,特別容易讓人們麻痺大意,在生活起居上掉以輕心,而一旦吹空調吃冷飲過度,疾病就會進一步惡化。等到了秋冬,陳年舊疾連同“五毒月”種下的病根兒一起發威,人就完全抵擋不住了。

鑑於以上幾個原因,農曆五月有了“毒月”的惡名。

二、這10天為“毒中之毒”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在整個“五毒月”中,有10天為“毒中之毒”,也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天地交泰九毒日”(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及“天地交泰日”(農曆五月十四)。

“天地交泰”就是說天和地交匯,從中國傳統位理學角度看,這10天是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極易導致人們元氣大傷。因此,這10天建議人們養生必須有所禁忌: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通過補益真精真陰,讓腎陰與心陽交匯融合,有助於三焦氣化循行、臟腑陰陽和合、百脈通暢盈潤,這樣才能保一整年都安康!

三、為何“五毒月”必須艾灸?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從上文我們可以得知,在“五毒月”,人體最容易出現兩大問題:溼毒邪盛,內裡虛弱,再加上“冬病夏治”不可或缺,而艾灸特別適合解決這三類問題,故而,“五毒月”養生必須艾灸。

1、溼毒邪盛

“五毒月”天氣炎熱,人體的溼熱毒邪達到頂點,同時也迎來了祛除毒邪的最佳時期。艾本身就是純陽之物,加上艾灸以火為用,火為陽,因此艾灸為陽中之至陽。至陽之性活躍、發散、走而不守,與毒聚集之性相反,故能解毒。在這種極端火熱的天力,利用艾灸排出體內毒素,效果比一年中的其他任何時候都好!

2、內裡虛弱

“五毒月”陽氣最旺,人體陽盛於外,就會內裡虛弱。夏季人體脾胃普遍虛弱,因此針對內裡虛弱,並不適宜食補藥補,因為“虛不受補”。而艾灸通治一切虛證,

特別適合此時人體的身體狀況。

3、冬病夏治

“五毒月”裡,普通人都容易內裡虛,就更不用說那些平素就身體虛弱、陽氣衰微的人了。而這部分人正是“冬病”的主要人群,特別容易患上外感風寒溼邪、素體陽虛等導致的冬病,如風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陳年舊疾如果不在“五毒月”借天力灸透灸透根除,就會陷入反覆發作的惡性循環——為何“年年治,年年病”,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五毒月艾灸,不僅能祛除毒邪、補虛益損,還能冬病夏治,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為一整年的健康奠定基礎!

四、艾灸如何解“五毒月”的“毒”?

第一毒津液虧虛,導致梗塞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病因病機

夏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尤其高血脂、高血壓人群,更易在夏季發病。從“五毒月”開始,我們進入一年中最熱的階段,高溫導致人體水分蒸發,造成津液虧虛,氣血瘀滯。我們都知道,心腦血管疾病,病不在心腦,而在血管,氣血瘀滯就會加劇血管不通——這就是夏季腦梗、心梗多發的原因。

解毒之道

1、多飲水

首先,有意識地多喝水,儘可能多地給身體補充水分,尤其晨起和晚上睡覺之前的兩杯溫開水至關重要。

2、補津液

艾灸三陰交、太溪、照海、湧泉,這幾個都是滋陰補腎的穴位,可以滋補腎陰,避免人體津液流失。

第二毒脾胃虛弱,導致腹瀉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病因病機

夏季陽盛於外,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造成人體內裡虛寒。脾胃作為中焦最重要的兩個臟器,受此影響最大。加上天氣炎熱,多數人都熱衷於吃冷飲,加劇了脾胃虛寒,進而影響脾運化水溼的功能。

脾失運化,就會食慾不振、脘腹不舒;脾胃虛弱,就不能受納水谷,化生精微,就會導致積食,讓人噁心欲嘔;水谷等聚積於小腸,尚未完全消化便排出,就會導致大便不成形。

解毒之道

1、食溫熱

脾胃喜溫怕寒,因此,我們要做的第一點就是不吃涼食,尤其是冰淇淋、冰鎮飲料等,絕對禁止!

2、補脾陽

脾的運化功能主要依賴脾氣升清和脾陽溫煦,夏季脾虛溼盛,因此要溫補脾陽。

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中脘穴: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

關元穴:相當於腹部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洩漏,艾灸散發的溫陽之氣可以通過關元穴送入小腹,循行全身。

足三里穴: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特別適合因脾陽虛衰以及胃經氣血不和導致的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病症。

第三毒腸中積熱,導致便秘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病因病機

“五毒月”天氣炎熱,到了晚上,人們喜歡出來溜達、吃宵夜,吃飯過晚,就會影響消化,導致腸中積熱。

尤其宵夜中有很多燒烤類食物,這種食物屬於熱性食物,它們存留於腸道內,人體難以運化,進一步加劇了腸中積熱的症狀。時間長了,就會耗傷陰津,引起便秘。除了便秘,人還容易起痤瘡、口臭、口乾、口苦、失眠等。

解毒之道

1、吃水果

為了減少腸中積熱,要有意識地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喝水,少吃燒烤類食物、辛辣肥甘食物(肉類油炸類)。

2、補津液

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大腸俞穴:大腸之背俞穴,幫助大腸津液傳導。

天樞穴:大腸之募穴,能疏通大腸腑氣,使津生而便通。

支溝穴:用於行氣,可清大腸實熱而通便。

第四毒縱慾無度,耗傷精元

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時不艾灸,一年病纏身!

病因病機

五月陽氣最旺,而“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更是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對人體而言,就會“陰陽爭,血氣散”,引起內虛。加上夏季炎熱,人體本身的消耗就很大,此時如果再縱慾無度,就會進一步耗傷精元。

中醫將慾望稱為“相火”,認為縱慾最耗元精,特別是虛勞等慢性病患者,更應該清心寡慾,不漏真精。

解毒之道

1、節慾望

“五毒月”儘量避免性生活,至少在“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這10日,做到禁慾。

2、補腎陽

腎陽又稱為“元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腎陽虛虧就會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腰膝痠軟等,若腎陽衰竭就會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脈微欲絕,甚至有生命危險——稱為“亡陽”。

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大椎穴:“陽中之陽”,最顯著的作用是補陽,並且在陰陽博弈時,能調和陰陽,促進陰陽平衡。

命門穴:

“生命之門”,強腎固本,溫腎壯陽。

腎俞穴:增加腎臟血流量,改善腎臟功能,促進人體造血和排毒機能,祛除病痛、養生健體、延緩衰老。

氣海穴:人體元氣的海洋,大補元氣(先天之氣)、壯陽固脫、調和營衛。

湧泉穴:“腎出於湧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對腎虛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等也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