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一、为何农历五月被称为“五毒月”?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1、百毒齐出

古人以天干地支纪时,农历五月又称为“午月”。午是十二地支中火性最旺的一个,因此农历五月天气炎热,火旺至极,而“热之极为火,火之极为毒”。故而,从气候角度来说,农历五月容易滋生蛇虫鼠蚁及各种病菌,百毒齐出。

2、百病丛生

农历五月,伴随自然界的阳气达到顶峰,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极致,容易出现阳气外散、内里虚弱的情况。加上农历五月雨水较多,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而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人体就会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进而出现百病丛生的窘况。

3、遗祸秋冬

“五毒月”之所以“毒”,不仅因为它会给人体带来疾病,还因为在“五毒月”产生的湿寒瘀堵一旦滞留体内,就会直接影响下半年的健康。尤其夏季过后,阴增阳减,如果不在阳气最盛的“五毒月”借助天力把湿寒瘀堵及陈年旧疾调理好,等到了秋冬,体内正气随自然界阳气而衰减,人体就会因为“虚”而被外邪侵袭,继而感染诸多疾病——为什么很多人一入秋就会被流感侵袭?这与“五毒月”积攒下来的病根儿脱不了干系。

一些陈年旧疾,如哮喘、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等,一般不会在夏季发作,因为夏季阳盛,人体的阳气可以暂时压制住体内的病邪。但也因为这样,特别容易让人们麻痹大意,在生活起居上掉以轻心,而一旦吹空调吃冷饮过度,疾病就会进一步恶化。等到了秋冬,陈年旧疾连同“五毒月”种下的病根儿一起发威,人就完全抵挡不住了。

鉴于以上几个原因,农历五月有了“毒月”的恶名。

二、这10天为“毒中之毒”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在整个“五毒月”中,有10天为“毒中之毒”,也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天地交泰九毒日”(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及“天地交泰日”(农历五月十四)。

“天地交泰”就是说天和地交汇,从中国传统位理学角度看,这10天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极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因此,这10天建议人们养生必须有所禁忌: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通过补益真精真阴,让肾阴与心阳交汇融合,有助于三焦气化循行、脏腑阴阳和合、百脉通畅盈润,这样才能保一整年都安康!

三、为何“五毒月”必须艾灸?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在“五毒月”,人体最容易出现两大问题:湿毒邪盛,内里虚弱,再加上“冬病夏治”不可或缺,而艾灸特别适合解决这三类问题,故而,“五毒月”养生必须艾灸。

1、湿毒邪盛

“五毒月”天气炎热,人体的湿热毒邪达到顶点,同时也迎来了祛除毒邪的最佳时期。艾本身就是纯阳之物,加上艾灸以火为用,火为阳,因此艾灸为阳中之至阳。至阳之性活跃、发散、走而不守,与毒聚集之性相反,故能解毒。在这种极端火热的天力,利用艾灸排出体内毒素,效果比一年中的其他任何时候都好!

2、内里虚弱

“五毒月”阳气最旺,人体阳盛于外,就会内里虚弱。夏季人体脾胃普遍虚弱,因此针对内里虚弱,并不适宜食补药补,因为“虚不受补”。而艾灸通治一切虚证,

特别适合此时人体的身体状况。

3、冬病夏治

“五毒月”里,普通人都容易内里虚,就更不用说那些平素就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人了。而这部分人正是“冬病”的主要人群,特别容易患上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导致的冬病,如风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陈年旧疾如果不在“五毒月”借天力灸透灸透根除,就会陷入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为何“年年治,年年病”,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五毒月艾灸,不仅能祛除毒邪、补虚益损,还能冬病夏治,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为一整年的健康奠定基础!

四、艾灸如何解“五毒月”的“毒”?

第一毒津液亏虚,导致梗塞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病因病机

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尤其高血脂、高血压人群,更易在夏季发病。从“五毒月”开始,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高温导致人体水分蒸发,造成津液亏虚,气血瘀滞。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病不在心脑,而在血管,气血瘀滞就会加剧血管不通——这就是夏季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

解毒之道

1、多饮水

首先,有意识地多喝水,尽可能多地给身体补充水分,尤其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

2、补津液

艾灸三阴交、太溪、照海、涌泉,这几个都是滋阴补肾的穴位,可以滋补肾阴,避免人体津液流失。

第二毒脾胃虚弱,导致腹泻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病因病机

夏季阳盛于外,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造成人体内里虚寒。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加上天气炎热,多数人都热衷于吃冷饮,加剧了脾胃虚寒,进而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脾失运化,就会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脾胃虚弱,就不能受纳水谷,化生精微,就会导致积食,让人恶心欲呕;水谷等聚积于小肠,尚未完全消化便排出,就会导致大便不成形。

解毒之道

1、食温热

脾胃喜温怕寒,因此,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不吃凉食,尤其是冰淇淋、冰镇饮料等,绝对禁止!

2、补脾阳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夏季脾虚湿盛,因此要温补脾阳。

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中脘穴: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

关元穴:相当于腹部的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艾灸散发的温阳之气可以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循行全身。

足三里穴: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特别适合因脾阳虚衰以及胃经气血不和导致的胃痛、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病症。

第三毒肠中积热,导致便秘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病因病机

“五毒月”天气炎热,到了晚上,人们喜欢出来溜达、吃宵夜,吃饭过晚,就会影响消化,导致肠中积热。

尤其宵夜中有很多烧烤类食物,这种食物属于热性食物,它们存留于肠道内,人体难以运化,进一步加剧了肠中积热的症状。时间长了,就会耗伤阴津,引起便秘。除了便秘,人还容易起痤疮、口臭、口干、口苦、失眠等。

解毒之道

1、吃水果

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少吃烧烤类食物、辛辣肥甘食物(肉类油炸类)。

2、补津液

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大肠俞穴:大肠之背俞穴,帮助大肠津液传导。

天枢穴:大肠之募穴,能疏通大肠腑气,使津生而便通。

支沟穴:用于行气,可清大肠实热而通便。

第四毒纵欲无度,耗伤精元

为何偏偏是“五毒月”?此时不艾灸,一年病缠身!

病因病机

五月阳气最旺,而“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更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对人体而言,就会“阴阳争,血气散”,引起内虚。加上夏季炎热,人体本身的消耗就很大,此时如果再纵欲无度,就会进一步耗伤精元。

中医将欲望称为“相火”,认为纵欲最耗元精,特别是虚劳等慢性病患者,更应该清心寡欲,不漏真精。

解毒之道

1、节欲望

“五毒月”尽量避免性生活,至少在“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这10日,做到禁欲。

2、补肾阳

肾阳又称为“元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亏就会畏寒怕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若肾阳衰竭就会四肢厥冷、冷汗如油、脉微欲绝,甚至有生命危险——称为“亡阳”。

建议艾灸以下穴位:

大椎穴:“阳中之阳”,最显著的作用是补阳,并且在阴阳博弈时,能调和阴阳,促进阴阳平衡。

命门穴:

“生命之门”,强肾固本,温肾壮阳。

肾俞穴: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

气海穴:人体元气的海洋,大补元气(先天之气)、壮阳固脱、调和营卫。

涌泉穴:“肾出于涌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等也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