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起始於童年

好的人生起始於童年——深本教育

前些日,一好友為幫助我帶著她的朋友到我辦公室,好友的這位朋友四十六七歲(暫且稱呼老兄吧),曾有鮮亮的工作經歷。席間我們很快聊到了教育,聊到了孩子,這位老兄有個十二三的兒子,在北京某名校初一實驗班。老兄特別為兒子驕傲,說,初一基本就學完了高中大部分的課程。

問:“為什麼這麼做呢?孩子這麼做不累嗎?”

答:“不累啊,別人都這麼學,別人學得更狠,不僅明著學,還偷偷學很多東西。”

問:“那孩子有時間玩嗎?孩子想玩嗎?”

答:“估計一開始想,現在孩子都不想玩了,就想著學習。”

問:“孩子的童年天天活在這麼高競爭,高壓力的環境中,哪還有快樂的童年呢?您到底想通過孩子要什麼呢?”

答:“我覺得我的孩子能進政治局(愕然,當時我不知我該不該笑?),孩子以後有的是機會玩,有的是機會出去看世界,我給兒子說好了,等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大局定了,休學半年,爸陪你周遊世界。”

問:“那時候,孩子的童年感覺還有嗎?我們能再現童年嗎?”

……

好的人生起始於童年

沒有童年的經歷,我一定沒有今天的一切

直至現在,已年過不惑的我還是無法擺脫童年經歷對我的影響。以前的感覺不是很明顯,現在越來越強烈感觸到,如果沒有童年的那些非凡經歷,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也一定不會有我現在的事業。

直至現在,童年的那些“不羈”夢想和“非凡”經歷還時常彙映在我的記憶中。

不到10歲,我就從小學五年級畢業禮了。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的書本好像只有語文和算術,到了高年級才有自然(沒有科學)。所以,課餘的時間特別多,這時候不是爬樹、打滾、下河摸魚、狩獵,就是和一幫小夥伴們“打瘋狗(瘋玩)”……藍天、白雲、密樹叢林、清清的河水、新鮮空氣……搭建樹屋、製作釣具、圍堰捕魚、雪地陷阱、火攻聯營,我的童年有太多的精彩發明和美好記憶,這些,幾乎充滿了我的全部童年。

當然,我的童年也還有上學、做作業,也還有“好”與“壞”的老師,還有令我生厭和喜歡的不得了的學校。

我還清晰記得小學一年級楊德珍老師(語文老師)教我們唱《王二小放牛》淚流滿面的情形,還清晰記得趙振民老校長帶領我們全校師生(其實也就幾十人)升旗時唱國歌的樣子——臉部青筋繃起,眼含熱淚。我更記得每天都帶我們下河摸魚捉蝦的四年級班主任寧廣民老師(我認識的第一位從城裡下到農村去教書的老師)。當然,我也清晰記得那些對我“不好”的老師,一位是公開誣陷並私下對我暴力的滿姓老師,另一位是拿著我的數學作業本當眾羞辱我的任姓老師。尤其是這位數學老師,我始終認為,被羞辱的那段經歷直接導致了直至現在我對數學的厭惡和恐懼。

童年,更重要的是我的父親、母親給我的心裡種下的種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我的影響。從冬天裡溫暖被窩裡的故事中走到雪地裡去追野兔,從古文書法的品習中走到密林去撲殺野雞等野生動物(那時還沒有保護);“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早春時節,父親在地鋪的被窩裡開始了我的啟蒙,我始終認為,這是父親對我最原始最樸素的美學啟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言必行,行必果” ……我的父母不僅說到,更是做到,這些都是他們在我童年的心裡種下的種子,直到現在,都還在成長,都還影響和庇護著我和我的孩子。

在我的記憶中,玩幾乎充斥著全部。即使是到寒暑假,學校留下的作業我幾乎也是可以不到一天就全部完成的。

好的人生起始於童年

遊戲即童年,對於孩子,玩是最重要的學習

教育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只要放手把孩子放入大自然和社會中,所謂的諸多教育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大自然自有教育孩子的一套,這些寶貴的經驗孩子在書上是學不到的。不是有“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社會是最好的書本”這種說法嗎?我極度認同。

為什麼在大自然中,在玩樂中孩子就能完成學習呢?

因為,大自然能喚醒人的天性,玩也是孩子的天性。但對於孩子,玩就是學習,玩就是對未知世界好奇心的探究和滿足。孩子天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天體的守護神,不需我們教他們如何玩,如何學,他們自己天生就會。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冰心的小詩是對珍貴童年的最好闡釋。童年是人生不可逾越的起步階段,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童年應該是自由自在,歡聲笑語,勇敢地去抓牛蛙,挖蚯蚓,玩最瘋狂的遊戲,在林間發瘋奔跑——除此之外,不應再有別的。

但現實對今天的孩子卻又是殘酷的,不僅是城市,在農村也一樣。“自然缺失”,“童年缺失”已經成為常態。“電子奴隸”,“網絡蠕蟲”,“宅男、宅女”這些所謂高科技的新型物種充斥著整個社會。我不知道,這樣的社會將如何發展?!我不明白,自然缺失的教育還能稱得上真正的教育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童年還算是幸福的人生嗎?

還好,一些有先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已經悄然開始行動了,縱使頂著無窮壓力。像農大附小,他們把六年級畢業禮開到了3000米海拔的戈壁荒原,用100公里無疆行走的方式送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記憶。這種作為,不是一次,到現在已經堅持了4年,不僅是一個年級,現在全校都有自然體驗課。這種作為和形式,在一個小學,在北京,在中國都是第一個。這是一個有良知,有擔當,有浪漫主義教育理想的人,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在堅守,堅守自己的夢想,堅守孩子們的童年。

心理學家Marcus Richards及同事,對2776名青少年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成年後再測量發現,那些童年時期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少61%,總體幸福感也更高。所以,小時快樂,大了更佳!讓自己開心,為幸福奠基!

好的人生起始於童年

童年不可逆,沒有童年的奠基,生命不會豐盈。

“童年不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獨特的、光彩奪目的、不可再現的生活。”童年是非凡時光,不可逆,不可重現。

“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也要尊重孩子的童年。當孩子無憂無慮玩耍時,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事去打擾他;當孩子編織美麗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如果你執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周國平老師的這段話我特別認同。近10年的專業教育探索,我深刻感受到,如果對孩子童年不尊重的父母,他的童年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尤其是沒有安全感的缺陷。

“童年是人一生的原動力。”我的童年很貧窮,但我相信貧窮和富有各有千秋。貧困的童年,給人帶來的通常是發自內心的責任與良知,但不足是缺乏平常心與安全感;富裕的童年給人帶來的通常是自信與自由度,但缺乏堅韌意志和超越自我的勇氣。對於我本人,正是因為童年的貧窮,才讓我有持續的動力走出農村。

開頭的那位老兄,我無意批評他,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和作為,但絕不接受。孩子是孩子,你是你,誰也不屬於誰。我認為,這位老兄綁架了孩子,用犧牲孩子的童年換取自己所謂的夢想和追求。“孩子雖是借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可給他想法,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執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而且,奪走了就不再回來。

如果孩子的童年沒有自由自在,沒有歡聲笑語,沒有瘋狂打鬧,沒有在大自然的發瘋奔跑,那麼,他一定沒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定沒有冒險和開朗的性格,他一定不會有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之心。

童年是思維開發的關鍵時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童年時期不要把“定規矩”當作教育這種對“教育”的淺薄理解,客觀上嚴重剝奪了兒童的自由意志。童年的首要任務不是學習“規矩”,而是發展自由意志。童年可以在物質生活上貧窮,不可以在精神生活上苦難。物質貧寒在某種程度上能錘鍊人的意志,精神壓抑只能扭曲健全心理。

“天才不過是能自如地恢復自己的童年而已。”童年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超出你的想象。成人必須向兒童學習,只有設法恢復自己的童心,才能保持創造力。科學家在成人看電影時用腦電圖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發現成人大腦中發生的瞬間即逝的還童狀態。

這些年,我之所以和孩子能打成一片,我想一定是我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想怎麼玩,怎麼學。在這個點上,我也在不停地向孩子學習。“不要和孩子換位思考,要成為他。”這些年,我們一直用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

不管你承不承認,當前中國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孩子的童年是缺失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是我們大家的責任。

畢竟,14億中國人中,能進政治局的人就是少數的那幾十人。

童年,需要呵護,更需要捍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