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戰敗後,諸葛亮為何感嘆法正若在也許能阻止劉備伐吳?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第一,法正最初在長安做事,那個時候好歹也是國家公務員。

拿著基本工資也能過日子,可是老闆漢獻帝成為了李傕郭汜的傀儡,這長安的日子也不好過了。法正只能去其他地方投簡歷碰碰運氣,好在那個時候開公司的諸侯非常多,不缺漢獻帝這一個,法正跟好友孟達合計了一下,還是投靠劉璋比較好,天高皇帝遠嘛。孟達是什麼貨色大家都知道的,兩面三刀的投機分子,跟他是好友,看來法正也好不到哪兒去。

第二,到了益州以後,法正並沒有得到重用,只是做了一個小縣令。

這跟龐統遇到劉備時候的遭遇是一樣的。我們知道,同樣是懷才不遇,龐統做了什麼呢?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劉備,自己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而法正幹了什麼呢?他天天找第一賣國賊張松,跟他一邊喝酒,一邊臭罵劉璋不是個東西。沒錯,這就是你們天天吹捧的牛逼貨色,居然是這麼一個傢伙。人家發工資給他,還給他找了一份不錯的公務員工作,他還天天罵人家,而且還在想各種辦法出賣劉璋。

第三,真的找不出比法正還要厚顏無恥的人了,除了張松。

我們都知道,張松去許昌,其實就是出賣劉璋去了。他帶著西川的地圖,也就是想要把西川獻給曹操。他自己去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為曹操立下功勞,以後可以得到重用。曹操不見他是有原因的,很多人說是醜,我覺得曹操是嫌棄這種賣國求榮的傢伙,認為這種人不可能掌握什麼機密。跟劉備比起來,其實曹操更像大俠一樣。而給張松出這個主意的人,就是法正。為了賣國,他倆也是煞費苦心。

第四,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總之要把劉璋賣個好價錢才行。

所以他們找到了劉備,並且邀請劉備進入益州,奪取了劉璋的地盤。可惜這個時候張松已經被殺了,無福消受這功勞了,那邀請劉備進入西川最重要的人物就只剩下法正了。我甚至懷疑,張松是被法正給出賣了,畢竟張松死了,法正是最獲利的一個。如果張松不死,那法正永遠排在他後面,現在劉備可算是最信任他了。

第五,跟劉備屬於同一類人,所以臭味相投,自然聊的也就多了。

法正一眼就看出了劉備是什麼樣的人,只不過是表現的比較仁義而已,其實跟法正自己是一樣的。所以法正對劉備來說,就像是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這個時候法正的話就能夠被劉備聽進去。諸葛亮之所以嘆息,其實不僅僅是嘆息法正去世的早,而是嘆息劉備跟法正都是一樣的人,不聽忠言逆耳,最終導致了失敗。


江湖小曉生


曹操失去郭嘉也是悲痛萬分,劉備失去法正更是悲痛萬分,那麼法正對劉備有多重要,劉備會聽他的話嗎?


法正,字孝直,出身於三輔的士人家族。東漢末年李傕郭汜帶兵禍亂關中,於是法正跑到益州輔助劉璋,然而法正和張松等人知道亂世中的劉璋並非明主,最終張松出川把益州地圖送給了劉備,而劉備入川在法正等人的幫助下很快把西川拿下。



劉備集團的組成

關於劉備集團的組成主要包括陪他南征北戰的劉關張趙等和他一起的北方派,還有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派,再就是法正為代表的益州派。劉備屬於的派別陣前衝殺可以但是謀略不足,後得徐庶(可以入曹營了)諸葛亮和龐統等荊州派才有了改變,荊州派的諸葛亮比較擅長後勤和戰術但軍事方面恐怕沒小說電視那麼強,這一點劉備應該也是有所察覺的,龐統軍事應該比諸葛亮厲害,劉備入川帶著龐統可惜龐統為成全劉備起兵中了埋伏。所以劉備入川后為了集團內部平衡重用了法正為代表的益州派,和諸葛亮的荊州派平衡。



劉備很欣賞法正的軍事才能

作為世家大族出身劉璋手下重要謀臣,法正本人也很有本事政見和軍事才能都深得劉備欣賞,首先他在劉備入川上出過力,再隨後的漢中大戰中為劉備獻計殺了夏侯淵,在某次劉備和曹軍作戰不力的情況下,劉備嚴令死戰不退沒人敢勸劉備是法正冒著箭雨勸劉備暫且退兵,劉備二話不說聽了法正的話。劉備得西川后重用諸葛亮的同時,也重用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一流的法正,法正也為其立下不少功勞,差不多算是彼此的知己了。可惜45歲的法正在漢中大戰後第二年就去世了,劉備為此痛哭流涕給了。追封法正諡為翼侯,他是劉備時期僅有諡號的大臣。



諸葛亮的嘆息劉備的悲哀

後來關於敗走麥城兵敗被東吳所殺,孫劉聯盟關係暫時破裂,劉備不聽諸葛亮等人勸告執意要討伐東吳。就在準備出兵東吳前期準備工作中,張飛又被部下所殺劉備惱羞成怒動用蜀國絕大部分力量討伐東吳,東吳孫權用陸遜在夷陵之戰中藉助天時地利人和火燒劉備,結果劉備精銳盡失兵敗病危,不得不白帝城託孤結束了輝煌的輝煌的一生。



在諸葛亮知道劉備兵敗後說了句: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翻譯過來大概就是如果法正要是在,就能制止主公不東打東吳了。即使要東打東吳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傾覆的結局。

總而言之,作為劉備軍事行動上主要依仗的人,法正即使勸不住劉備有他在身邊劉備也不至於敗得那麼慘吧?劉備失去法正,如同曹操失去郭嘉,知己的話君王至少會考慮,可見劉備對諸葛亮也並不完全信任,就如同劉備對馬超的態度!





闕魚肥


法正乃蜀中俊傑,與劉皇叔關係非同一般,劉皇叔頗為信任法正,故孔明會發出這一感嘆。在劉皇叔執意要伐吳之情況下,唯法正能阻止他。


納蘭自強


因為劉備知道伐吳違背了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所以諸葛亮阻止是沒有用的,而法正的很多作戰思想一直是跟劉備不謀而合的,而且作戰時會有很多立竿見影的計謀,所以劉備相信他,如果法正阻止的話,劉備就會冷靜下來理智的分析其中利弊,明白現在不是大舉伐吳的時機,會聽從法正的勸阻。


大雅汽車觀察


諸葛亮不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千古軍事第一人嗎?劉備打仗怎麼不聽他的?聽說劉備請諸葛亮到蜀國後,主要讓他管後勤,這不是屈才嗎?為什麼?


笑看江湖1759


諸葛亮恃才傲物,並且於關張關係不好。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經常受到冷落。智商是神,情商堪憂,地位忽高忽低,正常情況下地位不如法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