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稱霸,南征北戰,到頭來卻元氣大傷,無法崛起。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今天就來談一下,曾經稱霸一時的戰國七雄之一,魏國。

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春秋落幕,戰國的擂鼓敲響。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遷於端氏,將晉公室剩餘的土地全部瓜分。

曾經稱霸,南征北戰,到頭來卻元氣大傷,無法崛起。

魏國建立

魏國就在公元前403年橫空出世,他的建立者便是魏文侯。.

魏國崛起,稱霸中原。

魏文侯在位期間禮賢下士,重用人才,更是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

魏國的百年霸業便從魏文侯開始了。

當時的魏國,在戰國時代,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易攻難守。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魏文侯變法之後,國富兵強,又開疆擴土,一舉讓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的中原霸主。

當魏文侯去時候,兒子魏武侯即位。

魏武侯以魏國強悍的魏武卒南征北戰,開疆擴土。

曾經稱霸,南征北戰,到頭來卻元氣大傷,無法崛起。

雖然他征戰與他父親不相上下,但用人卻遠遜於他父親,致使魏國人才大量流失。在他統治期間,三晉聯盟瓦解,四面樹敵,而且他的戰略目光並沒有他父親那樣清晰,對局勢的把控也稍遜一籌。魏國衰落的禍因就此埋下。

此時魏國雖然稱霸中原,但卻沒有遠大的戰略目標,方向盲目。

霸權衰落,人才流失,君主能力不夠。

魏惠王即位,魏國已經稱霸中原長達百年。

魏惠王在位,繼續南征北戰,前期依然使魏國保持在霸主地位,但到了他執政後期經常犯錯,時縱時橫,剛愎自用,樹敵太多,錯失人才,魏國國力衰微。此時各國都已經漸漸崛起,魏國處於要害之地,被各國壓制削弱,人才不斷流失,慢慢一蹶不振。

魏惠王時期,魏國曾想要一統三晉,結果遭遇了桂陵之敗,在諸國圍攻之下,依舊保持著霸主地位。

但之後又遭遇了馬陵之敗,使魏國喪失了二十萬的精銳,徹底衰敗。

如果與諸國相安無事十年、二十年,魏國可能重新獲得霸主地位,但魏國的老仇人秦國崛起了。

魏國的領土廣闊,在他強大的時候,領地平安無事,當他衰敗之後就成了定時炸彈,從此讓魏國疲於奔命。

曾經稱霸,南征北戰,到頭來卻元氣大傷,無法崛起。

從魏國離開的人才,最出名的幾個人,吳起、孫臏、商鞅、張儀、范雎,每一個都是治世大才,魏國的君主若能留住,何愁不能一統天下呢。

吳起為魏國效力,幫助魏國稱霸中原,但最後卻被趕走投奔了楚國,變法讓楚國強大了起來。

商鞅想為魏國效力,魏王不視人才,投奔秦國,秦國崛起。

張儀魏國人,投奔了秦國,秦國變為了虎狼之國。

範睢魏國人,為魏國受辱投奔秦國,最後然後秦國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

要不說魏國是人才輸出大國,為自己培養了多少敵人,魏國的統治者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霸主夢中,醒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