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活該楊志命途多舛

青面獸—楊志二龍山落草之前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失陷花石綱,一個是失了生辰綱。楊志生的七尺五六身材,麵皮上老大一塊青記,腮邊微露些許赤須,乃是三代將門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年紀小的時候,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從一個侯爵之孫輾轉流落到關西,這沒落速度也夠快的。

《水滸傳》活該楊志命途多舛

楊志

失陷花石綱:道君皇帝因蓋萬歲山(即有名的艮嶽),差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來到黃河遇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所以說楊志是在遇到事情之後沒有選擇承擔責任,反而是逃跑了,現在朝廷赦免了罪犯,才擔了一擔子財物回東京打點關係。且看高俅對楊志的態度,大怒道:“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了,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了,又不來自首,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到,雖經赦宥,所犯罪名,難以委用。”將楊志趕出殿司府來。高俅對楊志的態度嚴格來說是正確的,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是不值得託付事情,不值得被重用的,批評的沒有毛病。且說楊志把錢使盡了,便想到把祖上留下的寶刀三千貫賣掉。與牛二起爭執後,望牛二嗓根搠個正著,那牛二撲倒地,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在這能看出楊志脾性暴躁,手段殘忍,沒錢了沒想去討個營生,第一想到的是把祖上陪伴自己多時的寶刀賣掉,從侯爵之孫淪落至此,也是有原因的。

《水滸傳》活該楊志命途多舛

楊志賣刀

失陷生辰綱:卻說楊志殺死潑皮牛二被刺配北京大名府,梁中書看中楊志,要重用他,差他去運輸十萬貫生辰綱給他丈人蔡京祝壽。離京五七日後,楊志卻要辰牌起身,申牌便歇。也就是上午7-9點起身,下午3-5點休息,正式炎天暑月,士兵都熱得不行,楊志催促前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痛打,眾人也是怨聲載道。楊志自己的解釋是:“前幾日是好地面,趁涼早走,現在不安全,不敢五更半夜走。”眾人走到黃泥崗實在走不動了,眾人一齊叫嚷:“提轄我們挑著百十斤的擔子,不比你空手走,你端的不把人當人!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也容我們說一句,你好不知痛癢,只顧逞辦!”從這個士兵的話中,基本反映了大家的一致意願,楊志只顧自己,不顧士兵辛苦,只知道打罵,楊志自己嗔怪兩個虞侯時也說:“你兩個好不曉事,這干係(責任)須是俺的………”,所以楊志完全為了自己忽視了底下人,是一個不得民心的領導。所以楊志在失陷了生辰綱之後又一次選擇了逃避,最後大家把責任都推到楊志身上,也是楊志不得人心的最終結果。

後來楊志遇到林沖的徒弟曹正時,曹正勸楊志去二龍山落草,楊志的第一反應就是:“既有這個去處,何不去奪來安身立命。”在自己自身難保的時候,去投靠別人,第一反應卻是奪了人家的地盤自己做老大,你說是楊志想法太單純了,還是太“公子哥”了,凡事都想搶來,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在我看來這就是薄情寡義,不知感恩。

《水滸傳》活該楊志命途多舛

列位看官,你覺得這樣一個不敢承擔責任,薄情寡義的楊志值得大家同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