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痛!同行评议扼杀了中兴创新之源

芯痛!同行评议扼杀了中兴创新之源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发布禁止出口芯片将中美贸易战推向了高潮,2018年4月20日,中兴通讯总裁殷一民悲情陈述:这样的制裁将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将直接影响公司8万员工的工作权利,直接损害8万个家庭的利益;将对公司为全球数百个运营商客户,以及包括数千万美国消费者在内的、数以亿计的终端消费者用户履行长期服务责任带来直接影响;将对公司全球30万股东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将对公司对数以千计的、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履行责任和义务带来直接伤害。

当日美国手机商苹果跌4%,芯片商intel跌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27%。

中兴事件发生后,国内反响强烈,有的指责美国破坏自由贸易,任性妄为,害人害己;有的则训斥中兴不够油,没有曲线迎合,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在此氛围之下,中兴要全员恶补英美法,形如当年德国兵临莫斯科,德语词典被抢光再现;有的则反思中国地产茅台异常繁荣,其市值远超芯片、军工集合体,中国芯痛之路走向何方。

慷慨陈词,义正辞严地驳斥美方顺理成章,但这个世界并不是由道理和道义决定的,而是实力使然,动辄将国内法强加于他国是世界警察的一贯做法,唯有更强的实力才能让其保持沉默。

曲线迎合,服从安排,那么,就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对垃圾进口逆来顺受,如此自轻自贱的民族又如何赢得世人尊重,屹立于世界之林?

芯痛!同行评议扼杀了中兴创新之源

自立自强之路如何走,成为中国下一步思考的核心。

客观地说,中国近年来对科研投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2017年科研投入超过当年GDP的2%,占比居世界第7,绝对值世界第二。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国家坚决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果,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纷沓而至,长江学者、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应接不暇。

巨大的投入带来的是中国已经成为论文大国,专利大国。

期间不时爆出论文抄袭,专利造假的丑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海交大汉芯造假事件。

问题在哪?

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于创新被同行评议的科研机制扼杀了。

中国的科研机制占统治地位的是同行评议,这些权威评委一般是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学部委员、大学校长、知名院长、或者中国经济40人50人等团体,具有天然的学术霸权与行政地位,评委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评审会,明天颁奖会,走马观花,忙的不亦乐乎。

四处开会,遍地报销,这就是庞大科研经费的去处。

汉芯造假,当事人固然难辞其咎,但一干评委们又有哪位出来承担责任呢?

抛去这些不论,关键是同行评议扼杀创新。

更为普遍的是,这些同行们以国外SCI为准绳,引进人才同样以此为标准,中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刘路因为在国外权威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而被迅速破格提拔为研究员,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后,陈年书籍顿时脱销,问题是,天才不是从瞬间出现的,他平日就有闪光点,但周围的老师、教授却并没有发生,而这仅仅需要的是逻辑判断力;莫言的小说在获奖前后并无不同,但读者陡增,显然是国外的认定在其作用,而自身只是国际规则的服从者而已,独立客观的判断匮乏。

芯痛!同行评议扼杀了中兴创新之源

同行评议20世纪初才开始流行,它在国外也饱受指责。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曾呈送法国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柯西退回或遗失。另一数学天才阿贝尔也“栽”在柯西手中。

现实中的创新更多地聚焦于技术范畴,具体表现为技术秘密,它是不会公开发表的,但中国却举全国之力,将科研成果翻译成英语发表,然后再译回汉语,这样就成了他国的义务实验员,免费为他人做衣裳,且乐此不疲,一旦准许发表,则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避免同行评议弊端的一大举措是重视跨学科研究。

中国教育体系深受苏联的过度细分专业的影响,文理分科,文科逻辑思维欠缺,理科没有社科人文,结果是搞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懂金融,不理解货币循环闭合、银行挤兑、股市楼市资产泡沫价格形成,缺乏会计知识,对物权债权体会不足,更不要说物理学的反馈控制了。

跨学科的目的实质是将普遍真理拓展化。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理与经济学中的零和游戏一脉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跨学科可以开阔学术视野,激发灵感,据统计,1976-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已有47.37%来自跨学科,且比例不断提高。

伴随同行评议的是匿名评审,这一制度同样害人匪浅。

中国的博士生学习期间需要发论文,以及毕业论文,它们的前置条件是通过匿名评审,这就非常武断了,一旦被否,一年时间就没了。

匿名评审的原意大概是同行评议的必然衍生物,既然是同行,就不能撕破脸皮,否则怎么再和平相处?

这实际让追求学术真相的原则向利益让步了,同时也对作者造成了伤害,因为他不知道理由,不能声辩,这让毕业答辩成为事实上的空话,而没有争辩与思想碰撞,真理的火花怎么会产生?

芯痛!同行评议扼杀了中兴创新之源

为此,我们不妨重新回顾稷下学宫的辉煌,以汲取强国之经。

中国最为辉煌的时代并非为强汉盛唐,而是春秋战国。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百家争鸣;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孔子、荀子、管子、惠子、晏子、邹子、列子、孙子、鬼谷子,大师荟萃。这是一个思想无比繁荣的时代,创新时刻闪耀的时代。它证明,中华民族并非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而是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伟大民族,只是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又述而不作,只知注释经典,否则就是欺师灭祖,离经叛道,这种尊老的道德绑架了追求真理,由此窒息了思想的进化,导致思想的贫弱。朝代更迭、帝王盛世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而思想影响之远,却如滚滚长江浪淘沙,唯余思想天际流。

东方齐国稷下学宫,容纳诸子百家,荟萃天下人物,成世界学术中心,造就齐国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