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養殖:烏雞精品養殖方法

烏雞又名烏骨雞、武山雞,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肉白骨烏之分。烏雞全粉水解後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有10種比普通肉雞的含量高,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也均高於普通肉雞,可做藥用。

農業養殖:烏雞精品養殖方法

1、保溫控溼

因為雛雞的絨毛稀短,所以不能自己調溫,也不能保暖,如果溫度太低,會阻礙雛雞的生長,容易拉稀感冒扎堆擠壓,容易誘白痢病的爆發。如果溫度太高,小雞會張嘴並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慾不振,大量飲水。如果溼度太大,就會導致球蟲病的發生,因此,在雛雞的管理階段,要做好保溫控溼措施,在育雛室配備溫度計,可以知道育雛室的溫度。育雛室的溫度和溼度:對於1周齡的雛雞,溫度在34-32度的範圍內,溼度在65%-60%的範圍內;對於1-2周齡的雛雞,溫度在32-28度範圍內,溼度為65%-60%的範圍內;對於2-3周齡雛雞,溫度在27-25度範圍內,溼度在65%-60%範圍內;對於3-4周齡的雛雞,溫度在25-23度範圍內,溼度為60%;對於4周齡以後的雛雞,溫度在20度的範圍內,溼度為60%。除了控制溫度和溼度,還應學會“看雞施溫”,通過雛雞的運動,食物攝入,睡眠,養殖技術盡在掌握中。

農業養殖:烏雞精品養殖方法

2、飲水開食

將雛雞從殼中取出20小時後,就可以進入育雛室。進入育雛室時,遵循先飲水的原則,在飲水的時候,可以飲用半天的5%-10%的白糖水,這有助於提高生存率。在雛雞10日齡之前,要飲用跟育雛室溫度相近的開水,最好是採用雛雞飲水器,隨時保持雛雞飲水器隨時有水。飲水2-4小時後,則可以開食。在開食之前,先把餵養飼料用水浸泡,直到一抓即散為宜,均勻的撒在在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

3、烏雞的繁殖

用於繁殖的公雞應選擇15周齡,性成熟早的,母性則選擇25周齡的性成熟並開始產蛋的,並在33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交配方式是將公雞與母雞交配,搭配比例為1:10,在進行組籠養殖時,每籠7只,公母搭配比例為1:6。收集種蛋後立即進行消毒。消毒後,將其儲存在溫度10-15度和溼度65%-70%的地方。在保持一週後,每天進行一次轉蛋運動,可有效防止蛋黃和殼膜粘連,貯存時需要注意的是,存放時種蛋的小頭向上豎放,孵化期為21天。種蛋孵化條件總共有六個:溫度,溼度,通風,翻蛋,晾蛋與照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