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

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

觸碰:20 世紀中國抽象藝術語境

在1978年以來的中國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抽象藝術一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潛流。說其“潛流”是指許多藝術家在這條道路上潛心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時也表明抽象藝術一直沒有成為顯流,在全國性的重要展覽中往往是作為“百花齊放”的一個平衡和補充,因為這些展覽的組織者並不具有系統的抽象藝術的教育與創作背景。更重要的是,20世紀中國藝術始終具有“文以載道”的價值取向而忽視純粹繪畫語言的探索。

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

左:《藝術中的精神》 右:《點線面》

繪畫的形式美和抽象美

如果不討論1930年代以上海、廣州畫家為主要成員的決瀾社、中華獨立美術協會等現代藝術團體所進行的現代藝術活動(主要是後期印象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野獸主義),中國抽象藝術的真正生髮,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中國後的歷史現象。伴隨著19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對傳統的以寫實主義教育為主的學院派藝術的反省與質疑,抽象主義藝術也以一種藝術變革的形態進入中國藝術的行列。

由於20 世紀初期中國的前輩美術家從歐洲引入的寫實教育體系已經成為中國學院美術教育的基本框架,使得人們習慣於將繪畫理解成以具體的形象和圖像表達社會現實生活與價值觀的方式,從而將表達的內容看作繪畫本身,而繪畫藝術語言自身的魅力卻被遮蔽了。由此,發展一種專注於純粹繪畫語言的藝術——抽象藝術,就為中國繪畫的多元化生態提供了另一種新的空間與視覺欣賞的領域。

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

20世紀後期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得益於美術理論的活躍與爭鳴,特別是由於1980年代吳冠中對於“形式美”與“抽象美”的研究與大力提倡。通過對形式美與抽象藝術理論的身體力行,吳冠中接續了由林風眠開創的20世紀中國水墨畫的現代性的歷史,在中國美術1980年代向現代轉型的歷史進程中成為先行者。

吳冠中強調繪畫的形式美和抽象美,實則是讓形式服從內心表達的自由,意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趣在寫形與抒情之際,形態抽象化而格調東方化。吳冠中同時強調了抽象美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儘管西方抽象派派系繁多,無論想表現空間構成或時間速度,不管是半抽象、全抽象或自稱是純理的、絕對的抽象……它們都還是來自客觀物象和客觀生活的……即非常非常之遙遠,也還是脫離不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受的。”


原文:《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殷雙喜

資源出處:《藝術品鑑》2018年6月刊

求索:拓展文化價值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