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珍珠、上帝的眼淚,「乳香台」爲何成爲潁州之謎

乳香別名燻陸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主產於北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島。乳香樹屬於矮小灌木,樹幹顯粗壯、樹皮較為光滑,呈淡棕黃色,從紅海沿岸至蘇丹、利比亞、土耳其等國家,在非洲的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最為常見。

沙漠珍珠、上帝的眼淚,“乳香臺”為何成為潁州之謎

乳香春、夏季均可採收,以春季為盛產期。採收時,於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並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人溝中,數日後匯成乾硬的固體,即可採取。落於地面者常粘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

世界上最優質的乳香稱為“銀香”,就產自內格德高原。公元前450年,著名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傳世名作《歷史》中,曾提到過乳香:“舉國上下到處飄蕩、散發著絕妙的甜香。”乳香還有許多別名,如“沙漠的珍珠”、“上帝的淚珠”、“白色黃金”等等。古時乳香的價值曾經等同於黃金,一直是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象徵之一。這種芳香的樹脂在古代需求量很大,被廣泛應用於宗教祭祀、喪葬儀式和人們日常的慶祝活動中。古人相信乳香的煙霧會把他們的祈禱帶入天堂,因此不管舉行什麼宗教儀式,都少不了焚香。

在過去,乳香貴如黃金。傳說耶穌降生那天東方博士給耶穌送的紅包裡就有乳香。那時,人們認為神住在天上。人要想把自己的想法稟告給上天就要通過薰香。當尊貴的乳香燃燒起來,一縷青煙扶搖而上,那神秘的氣息,恰把人心中最深的慾望和想法帶給天帝。乳香又被稱為“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聽聽這充滿了異國風味的名字,就感覺它決非俗物可比。


據有關史料記載,乳香三國時代就已傳入中國,唐朝以後使用較廣,《廣志》一文稱乳香為“波斯松樹脂也”,又名“薰陸香”。明代周嘉胄編的《香乘》有云:“薰陸香出大食國之南數千裡深山窮谷中。”從陸路轉水運,用大船運到廣州和泉州。乳香分十幾種等級,最好的“圓大如指頭”,中國稱之為“滴乳”。

在中國,乳香既是一種名貴香料,同時也是藥材。乳香因其辛溫香潤,能於血中行氣,舒筋活絡,消腫止痛,被廣泛用於跌打損傷,心腹疼痛,痛經,產後瘀血刺痛。宋代的陳自明《外科精要》一書,帶有乳香的方劑竟佔據全書的三分之一,著名妙方如乳香萬全散等等。現代流行的芳香療法也是它的用武之地。

沙漠珍珠、上帝的眼淚,“乳香臺”為何成為潁州之謎

據傳、中國也曾盛產過乳香,說來是阜陽的驕傲。明正德《潁州志•臺館》“乳香臺在州西一百八十里。舊產乳香,故名。”潁州,即今安徽阜陽,乳香臺在明弘治十年(1497)之前屬潁州,設有乳香臺巡檢司。(乳香臺今屬沈丘縣老城)但為什麼這種原產於非洲和西亞地區的乳香樹會出現在中國阜陽,這種樹種後來又因為什麼原因而消失,至今仍一個難解之謎。

難解之謎一

乳香樹是何時被引進中國栽培與種植的。乳香三國時代就已傳入中國,唐朝以後使用較廣,《廣志》一文稱乳香為“波斯松樹脂也”,又名“薰陸香”。明代周嘉胄編的《香乘》有云:“薰陸香出大食國之南數千裡深山窮谷中。”從陸路轉水運,用大船運到廣州和泉州。乳香分十幾種等級,最好的“圓大如指頭”,中國稱之為“滴乳”。而有關乳香樹是何時被引進中國栽培與種植的,史料卻鮮有記載。

最近,筆者偶從網絡上查閱到2005年第04期《中國中藥雜誌》上的一篇題為《重要南藥乳香引種經驗》的文章。這篇文章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國乳香考察組於1983年引入野乳香樹(梅迪乳香)少許不成熟的種子,並育苗200多株,分別試種在氣候條件稍微接近的雲南元謀地區,現僅存元謀7株,並開花結果,從而為我國增添了一新的種質資源。”由此可見,乳香樹是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中國引進栽培的樹種。假設明正德《潁州志》記載的“乳香臺”產乳香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當年潁州種植的乳香樹又怎麼從西亞引進過來的呢。

難解之謎二

乳香樹的生長環境與土壤要求。據有關資料介紹,乳香樹多為野生,它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很苛刻,喜歡灼熱的天氣,土壤必須是粗糙的石灰石土壤。至於水,它生長只需要每天早上的露水就足夠了。

從地理位置來看,乳香的主產地西亞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6度左右,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而阜陽位於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土壤的質地以重壤土為主。再從氣候特點來看,阜陽位於暖溫帶南緣,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這樣的地理位置與氣候環境,對生長條件十分苛刻的乳香樹來說,如何能在阜陽這樣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存活下去呢。

沙漠珍珠、上帝的眼淚,“乳香臺”為何成為潁州之謎

綜合上述,個人認為,明正德《潁州志.臺館》的“乳香臺,…..舊產乳香,”,極有可能是記載有誤,至少明正德《潁州志》中所說的乳香與主產於北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島的乳香不是同一類,也就說此乳香非彼乳香。

那麼,當年潁州“乳香臺”所產乳香到底是什麼樹種分泌出來的呢,希望有關學者與專家能解開這千古之謎。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