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昨天朋友小P找阿信哭訴,說自己很累,已經很久沒有“特別幸福”的感覺了。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工作也不順利,自己就像迷了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

忽然發現,雖然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獲取幸福的方法都各有不同,但有很多對“幸福”的誤解卻出奇的相似。

在最近的一本書裡,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的教授拉傑·洛格納汗,根據自身多年來對幸福科學的研究,結合積極心理學的部分內容,指出了破壞人們幸福感的7個元兇。而這七個元兇,恰恰正是我們所誤以為的能夠獲得幸福的途徑和手段: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以為只要得到了XX,

就能得到幸福了

“只要拿到了高薪的offer,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只要得到了升職加薪的機會,我就能幸福了”

“只要花最少的錢買到想買的東西,就能很快樂啊”

“只要得到喜歡的人的青睞,就能得到幸福了”

……

可是,為了拿到高薪的offer或者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你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可能會由此犧牲掉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的時間;

為了花最少的錢買到心儀之物,你可能會花上更多的時間去比價、討價還價,或者是熬到很晚不睡覺等商家打折,然後第二天一天都毫無精神;

在得到喜歡的人青睞之前,你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陷入猜測、糾結、胡思亂想、鬱鬱寡歡、患得患失的情緒裡。

雖然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失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但實際上或中人們又在貶低幸福的重要性。更具體點來說,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為了實現其他目標而犧牲幸福。拉傑·洛格納汗將這種情形稱為“本質上的幸福悖論”。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人們的頭腦中,幸福往往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朦朧的、不確定的,需要靠有形的、實體的證據來支撐。這些有形的、實體的證據,便成為獲得幸福的目標和手段,成為一種媒介。

錯將媒介當成最終目標,是人們殺死幸福的一大通病,即媒介最大化。所謂媒介最大化,是指人的一種忘記自己想要達成和追求的終極目標,只記得實現終極目標的手段的傾向。

幸福不是通過對第三方的苦苦追求就能一勞永逸、永久持有的,如此得到的幸福,都只是短暫的幸福罷了。 拉傑·洛格納汗說,想要獲得持久的幸福體驗,首先就是要將以往對幸福朦朧的印象轉變為具體的形象認知,明確什麼對自己來說是幸福,即幸福的定義是什麼,直接瞄準幸福去行動,不要再去繞彎路。

以為只要“高人一等”,

就能得到幸福了

對優越感的追求,源於人們對自尊水平的需求和對精通的需求,還來自於人們的一個固有觀念——高人一等意味著擁有更高的控制和自主權,這會使人更加幸福。

雖然優越感的確可以提升幸福水平,但事實證明,追求優越感會降低幸福水平。

換句話說,在社會地位不變的前提下,追求優越感的慾望越強烈,幸福水平就越低。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這意味著,無論與他人相比,你有多麼富有、出名、有權有勢、有魅力,越是追求優越感,你就越會感到不幸福。

因為,幾乎在所有的領域,都很難找到客觀的標準來評價某個人與其他人的相對水平。可人們並不會因此而放棄相互評判比較,而是學會用更加明確卻毫不相關的標準來進行評價,比如財富、權力和名聲。

儘管財富、權力、名氣的替代標準具有可量化的優勢,但同時也顯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替代標準讓我們把精力集中在積累外在的或者物質的回報上,而事實證明,關注物質恰恰是最大的幸福殺手。

拉傑·洛格納汗提出,想要持久擁有幸福,就要將對優越感的追求轉化為對心流狀態的追求。

心流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指的是一種全神貫注、忘記時間的體驗。在心流的狀態下,人們會忘記對優越感的執念,將精力專注於當下。

與追求優越感相比,追求心流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幸福來源。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心流能夠給我們帶來當下的快樂,其次是心流能夠幫助我們達到精通,從而提升幸福水平。

此外,心流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幸福水平,還能提升周圍人的幸福水平,因為人們之間的情緒是相互傳染的。當你身邊的人都能幸福洋溢地生活,那麼你自然而然就是每天被幸福所包圍了。

以為只有被愛,才能收穫幸福

被愛的人是幸福的,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但如果過分渴望得到他人的愛,就可能會在慾求不滿和患得患失中失去幸福感。

對愛的渴望源於人們對歸屬感、安全感的需求和對與人聯結的需求。社會是一張強大的關係網,可一旦把自身的幸福感與從外部他人身上攫取愛相關聯,那麼反而容易錯失因愛而得的幸福體驗。

除了以上3種對幸福的錯誤認知,拉傑·洛格納汗的新書《幸福的科學》中還指出,以為只要對別人擁有掌控權就能獲得幸福、以為只有保持充分的警惕和懷疑之心才能安全地獲得幸福、以為只有為達目的全力以赴才能獲得幸福、以為凡事都要思慮周全才能穩妥地獲得幸福,都是對幸福認知的誤區

精通——瞭解自己擅長某件事情;

歸屬感

——與至少一個人建立親密關係或聯結;

自由感——確信是自己決定著自己的判斷和抉擇;

只有當人確信自己能精通掌握某件事時,才更有可能去從心流中獲得快樂,而不是從外在獎勵中獲得快樂;只有當人確信自己與某些人保有長久親密的關係時,才會感覺自己有慷慨愛人的能力;只有當人保持自信時,才能從容面對生活發出的挑戰,放棄對外在的控制慾望,轉而尋求內在控制。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相關書籍推薦

這3個“誤會”,讓你活得像個傻子

《幸福的科學》

拉傑·洛格納汗 著丨201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