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知識|區塊鏈技術應用案例

↑ 點擊上方“一見區塊鏈”關注我們。百聞不如一見!

按照行業主流觀點,區塊鏈技術應用將經歷數字貨幣(1.0)、合約(2.0)和社會治理(3.0)階段,當前正逐漸邁入合約階段。

一、區塊鏈1.0:數字貨幣

區塊鏈技術伴隨比特幣應用而生,比特幣也成為區塊鏈技術最早、最典型、最成熟的應用。

1

比特幣簡介

比特幣是一種基於分佈式網絡和數字簽名技術以加密交易單形式存在的虛擬貨幣,其發行和交易驗證基於比特幣系統公認的數學算法和加密技術,並不需要中央機構或第三方機構能與法定貨幣進行雙向兌換。

此外,比特幣的發行速度由程序算法預先設定,存在供給數量上限(2100萬個),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可以開發、下載和運行比特幣客戶端,隨意生成比特幣地址以接收和發送比特幣。

2

比特幣的發行和交易

在當前機制下,比特幣的發行和交易是同時進行的,發行本質上是對網絡節點彙總生成交易區塊行為的獎勵。具體過程如下:

区块链知识|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1)比特幣系統中每筆交易都對應一個交易單,發起交易的節點向網絡廣播該交易單信息,全網節點按照特定算法和技術驗證每個交易單的有效性,驗證完成後將同一時間段內發生的其餘所有交易單歸集到一個新的數據塊中。

(2)首先完成同一時間段內所有交易單驗證和包裝的節點向全網廣播自己的結果,其他節點接收該區塊並檢驗是否符合規則。如符合,則該數據塊有效,其他的節點確認接受該數據塊,並將其附加在已有的區塊鏈條之後。

(3)獲得6個(系統規定約定為6個)確認後,交易被不可逆轉地確認。為了鼓勵各節點參與交易的驗證和區塊塊的包裝,系統對於首先完成的驗證及區塊包裝的節點給予一定數量比特幣的獎勵(初始為50個比特幣,但根據比特幣運行規則,獎勵數量每4年會減半,以此控制比特別發行速率),給予獎勵的過程也即比特幣發行的過程。

二、區塊鏈2.0:合約

區塊鏈技術主要起源於數字貨幣,但已被逐步出開發應用於其他涉及第三方機構信用背書的業務領域。當前主要是涉及合約的商業領域,特別是金融服務領域。

1

證券交易所

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於2015年10月下旬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私人股權市場Linq。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記錄”的核心優勢,私人公司管理者可藉助該平臺直接自行完成股權的發行、登記、交易等功能,平臺永久保留詳細的歷史發行和轉讓記錄數據鏈以供監管和審計,大大簡化了私人股權發行和交易的流程,並且股權交易的清算可在10分鐘內完成。該交易平臺還提供可視化的圖形和數據供發行人進行資產管理和數據分析。

区块链知识|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此外,國內的初創公司小蟻也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資產數字化登記平臺,為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的交易和管理、股權眾籌等服務。

2

審計服務

2015年下旬,德勤宣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審計和諮詢工作,並已推出了一站式區塊鏈軟件平臺Rubix。根據Rubix官網介紹,其主要功能包括貿易合作伙伴關係管理、實時審計、土地確權登記和忠誠度點數等。德勤的客戶可自行通過Rubix平臺建立需要的程序,包括票據系統和註冊表等。

三、區塊鏈3.0:治理

本質上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基於數學算法信任的分佈式協作模式。因此,理論上講,區塊鏈能夠成為減少社會摩擦、提高社會運作效率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能夠運用於公證、投票及相關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等領域。

1

投票

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於今年10月底宣佈將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管理代理投票系統,用於股東大會的投票。

2

公證

美國初創公司Factom率先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了公證領域。運用Factom的解決方案,客戶能夠把文書、文件、數據信息等保存在分佈式區塊鏈上進行公證。該公司最成功的案例是已把洪都拉斯的房產證明資料放置於分佈式區塊鏈上進行保存。

3

“區塊鏈”投融資情況

近年來,作為數字貨幣的基礎技術,區塊鏈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主流機構開始投資各類區塊鏈初創公司或自行創建區塊鏈實驗室、搭建相關區塊鏈技術服務系統,如國外的納斯達克、VISA、Swift、花旗銀行以及國內的萬向集團等。

区块链知识|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区块链知识|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

4

“區塊鏈”投融資情況

雖然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信用機制能夠較好地解決全球範圍內的價值交換問題,受到了各方的積極關注,一定程度上具備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基礎協議的潛質,但從當前實際運作情況來看,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侷限。

一、全網運算能力浪費問題

區塊鏈系統中,所有節點均需要進行大量運算來驗證交易有效,但只有最先完成運算驗證的節點所提供的區塊數據能夠被作為新的、合法的區塊並獲取相應獎勵,而其他同時參與運算的節點所產生的區塊並無任何作用,因此在較大程度上對全網的運算能力造成了浪費。

二、交易處理能力問題

一方面,如前所述,當前單一區塊容量較小,所包含的交易數量也較少,也即區塊鏈模式下的交易處理能力可能相對較弱。

另一方面,當前區塊鏈的實際應用仍相對較少,即使是最為成熟的比特幣應用,其交易規模也較為有限,因此其全網傳輸、存儲的運作方式尚未對現有網絡的傳輸效率和存儲能力造成實質性影響。一旦未來區塊鏈應用進一步普及、交易規模快速增加,或將對全網的傳輸效率、存儲空間等方面造成較大的挑戰。

三、核心算法安全問題

區塊鏈技術的去信任基礎主要建立在數學算法和加密技術上,儘管採用了當前最高等級、最高強度的算法機制,且在推出7年來並未被攻破,但並不能保證永遠安全。目前,已有理論研究表明,未來量子計算機出現後,就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對區塊鏈技術核心算法的破解,對其信任基礎形成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