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自从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各式各样的火器相继在战场上出现了,有一种轻机枪叫ZB-26式,当时是由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兵工厂研发生产的,一听这名字就很绕嘴,大家就能猜到这是国外的一款轻武器,然而自从他引进到中国后,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在影视剧里经常被提到,那么你肯定要问,它叫啥?它的中文名字叫“捷克式”机枪。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这款轻机枪凭借优秀的性能,深受军队欢迎,尤为重要的是子弹打到一定的程度,枪管会发热它可以快速更换,而且20发弹匣在枪身的上方,换弹匣方便,甚至枪身上还有一个手提把,部队行进的时候可以手拎的快带冲锋,这款轻机枪性能在战场上得到充分检验,除了捷克军队装备外,还大量的外销,其中运往中国的就高达30249挺,有人会说这点数量算个啥?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国的逆向思维、仿制能力都是超强的,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购买和仿制的数量就超过了10万多挺,仅重庆的21家兵工厂就生了1万多挺,这还不包括阎锡山的西北兵工厂以及八路军的兵工厂,足可见得它在战争年代的是多么的受到欢迎。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因为没有正规的生产图纸,每个兵工厂生产的零件参差不齐,导致了不同兵工厂生产的机枪零件不能通用。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这种轻机枪首先被国民党军队大量采购,当时的国军甲种作战师中,就配有600-700挺捷克式机枪,即使是国民党的杂牌师中,每个排也几乎配上了一挺,而八路军配置要更少一些。在抗日战争中,它可以完胜日军的“歪把子”机枪在双方对射中,捷克式要占尽上风,所以日本鬼子在冲锋时对它要格外的提防,防止中弹身亡。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捷克式式轻机枪在中国的班排级的作战单位里,可以说是压制敌军碉堡火力点的最重要轻武器,凭借着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它瞄上,那敌人就没个跑了。由于枪重9.60千克,进攻时,机枪手可以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甚至可以依托固定支架对敌军实行火力压制,掩护步兵冲锋。

曾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一款武器,在中国大量仿制,最后发现致命缺点

而且该枪适合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作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也方便,易于维护保养,堪称二战中最完美的一款轻武器,甚至在解放后,我国把它的枪管口径从7.92毫米改为7.62毫米,甚至将弹匣容量改装为56式冲锋枪的30发弯弹匣,继续在部队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