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郑州不是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城市。在匆匆过客看来,她就是一两个生涩的片段,不连贯地闪过,不分昼夜不明四季。首先是一路春光,然后是夏日里疯狂生长的植物,再然后就是弥漫着绵和香气的秋,最后是蓝色中透出一丝灰霭的清凉的冬。在其他城市人的眼里,郑州的季节,包括郑州本身就是一个混沌的整体。似乎可以在某个天高气爽的下午突然看见轻薄的桃花迎风颤抖,落下一片粉红花瓣,飘着飘着就变成成串的槐花,香气迷人,晴空万里槐花雪,纷纷扬扬地化成干燥的金色梧桐叶,旋转着降落,在触到地面的一瞬间又变成六角或八角的雪,其间巧妙地隐藏着一两片柳絮,飞到枝头,重生成桃花,继续迎着风花枝招展。四季被压缩成一天,落英缤纷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时间秘密。因此郑州是有些晦涩的,空气中充斥着黑色的盲点,这些盲点像一群水塘里的蝌蚪,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巧妙地在人与人之间周旋。

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但在郑州人眼中,四季再分明不过了。一花便是一世界,一岁就是一枯荣,毫不含糊。这里的夏季长得似乎没有尽头,占了一年的二分之一,恍惚中不觉省掉了春秋。然而春秋是不甘心被忽略的,即使是转眼之间,也要来得轰烈,走得隆重。正是如此,郑州人才能看见绯红的花团,有无数拍打着翅膀的小甲虫,在春光下闪亮着;才能看见黄河古道旁相互摩擦的玉米地和麦地,成熟后垂下累累果实。但这毕竟是短暂的,梅雨过后的郑州燥热难耐,一天闷过一天,空气粘滞。走在白色阳光下如同在被泡软的棉絮中挣扎。杂糅着汗臭香水汽油火药气味的风扑到身上,让人昏昏欲睡。身体总是湿的,无论什么姿势都不舒服,且还有蚊子在胳膊大腿上留下几处红痒的包。这时的人是烦躁的,或者慵懒地趴着,没有力气说话,或者因很小的摩擦引发一阵詈骂,四周的空气劈啪作响,碰撞出火花,一个小火星便能燃起冲天大火。傍晚的阵雨把灰尘压了下去,却从地面腾起一些似烟非烟的东西,不安分地乱窜,混着喜光的飞虫在亮处偷偷现身。雨点落到地面,咝的一声化成水气,吸走一丝热,因而雨后是稍许有些凉意的, 而这凉意比起燥热来微不足道。暮色四合,一些黑重的东西渐渐沉下来,带着喧闹嘈杂的气氛,那便是郑州城,并非流光溢彩的上升,而是下沉,下沉,像是起伏的海面般骚动着。霓虹灯的华彩被反射到天空,便是一片殷红,如同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

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在蒸笼般的夏季中生长作息的郑州自然不会那么高深莫测,相反,她是浮躁的。郑州的红男绿女刻意制造了几千几万种声音衬托着浮躁,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狗吠,猫叫春,炒菜声,洗碗声,流水哗啦啦地响,婴儿啼哭,谩骂争吵,尖叫或哄笑,KTV里咿咿呀呀,汽车喇叭嘀嘀嘟嘟……这声音里是一张张不仓皇的脸,郑州人不习惯在黑夜中睁着明亮的眼故作姿态,而是习以为常地生活,却又不是心平气和的,总是抱怨着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不是在怨天尤人,而是出于浮躁的天性。郑州人相信一错再错的故事才精彩,他们满身伤痕地疼痛,但又不刻意表现出来,这不意味着忍气吞声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而是嘻哈地安抚伤口。郑州人把这种特质带入自己的音乐,豫剧花旦在歌舞升平中诉说着一个个悲剧,极少有喜庆收场的,纸醉金迷到了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就在这时,戏曲本身才达到了欢愉的高潮,腾空而起,朝更高处飞,千丝万缕的愁绪随后散开来,围绕在戏子周围,戏子的脸上却是一抹恒永不变的浅笑,眼波流转,烂醉花间。豫剧初听起来是有些聒噪的,而这正是浮躁的表情,一如郑州本身的表情。

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郑州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在郑州是很难找到一个人波澜不惊的。时间在郑州发生一系列位移,往往一觉醒来错以为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这在冬日表现得格外明显。身着冬装的人打着呵欠,嘴里吐出白气,迈着懒散的步子相互问好,然后到街边的小馆子吃早点。郑州的早点有一百种,最常见的是胡辣汤之类,不精雕细琢,直接盛出来便可以吃的。老板手脚麻利地盛汤,往碗里放香油,再颇有架势地用勺子晃下碗边。食客用勺子几下就拌匀了,吸溜一口。这让人神清气爽欲罢不能,于是又冲着老板大喊,老板,再来两个包子——来了——这一呼一应间,多少就掺进了些亦真亦假的人情味。心满意足的食客打着饱嗝走到老板前,付钱,然后讪笑着走开,老板又转身招待下一个人。没有人慢条斯里地品味,都是速战速决的。外地人到了这里不自觉地就改变了原有的习惯,跟着郑州人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看着是北方的豪爽,其实是带着股小家子气。郑州在她一笑一颦中缓慢改造着人的脾气,善良而倔强,说到底是浮躁的,飘在半空,高不成低不就,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绝不鲜活。

郑州,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城市

这些年的郑州终于少了一丝浮躁,开始埋头奔跑。然而无论如何,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几千年的风云过往给郑州打上了浮躁的烙印,人来人往,灯明灯暗,而浮躁,始终穿梭在这个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