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作為中國故事的核心要素和精神結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是當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所面臨的核心命題之一,關乎每個國人的國家認同、文化底氣和精神品質。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力推動下,人類文化形態正在向視聽文化發生著總體性、革命性的轉型。視聽文化在當代人類文化時空中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擴張力,傳統文化也以各種方式向當代視聽匯聚和接軌。

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近年來,我國紀錄片產業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優秀紀錄片對中國傳統進行了多元化和創新性的表達;而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也藉助紀錄片的創作實踐和社會影響得以實現。

文化傳承及其社會功能

把文化看作是“象徵符號體系表達的傳承概念體系”,是當代人類學和民族學流派中一種被廣泛認同的觀點。馬林諾夫斯基較早地研究了口頭文化的傳承對群體心理的作用。不少西方學者循著這條線索出發,描述了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所蘊藏的意義體系和象徵符號,並闡釋了這些象徵符號體系在建構自我身份認同和理解生活世界方面的功能。對於特定文化群體而言,傳統文化或文化遺產可以看作是一種調整手段,處於社會化過程中的個體由此而獲得對本民族歷史和傳統的認同,社會生活也因此得以不斷地前進。

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總體上看,西方學者藉助人類學傳統和文化理論基礎,將傳統文化視作個體社會化和社會生活得以展開的重要途徑,並將個體的文化傳承與社會的基本結構看做一組充滿互動、相互影響的關係。作為當代大眾媒介形態之一的紀錄片,為不同形態的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跨文化傳播提供了土壤。

人類文化的視覺研究和影像表達

在人類學萌芽階段,不同人就圍繞這一學科和它所關注的文化領域展開影像生產與傳播實踐。1900年前後,隨著田野調查逐漸形成,以及人類學的理論興趣轉向,以視覺資料收集為核心目標的影像人類學實踐逐漸被新的呈現方式和傳播方式所替代,併為人類學研究和社會公眾之間提供了連接橋樑。目前,影像人類學的研究和實踐發展出以下四類內容:

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羅伯特·加德納與其拍攝的民族誌紀錄片《死鳥》

第一類以羅伯特•加德納、大衛•麥克多戈等學者為代表,主要關注如何製作傳遞文化洞見、促進文化理解的影像作品;

第二類以瑪格麗特•米德等傳統人類學領域的學者為代表,目的主要是在學術框架下對特定文化現象和文化概念的記錄和分析;

第三類以本尼迪克特、卡爾•海德等為代表,關注和分析特定社會和文化群體所創作的影像,提煉出其中隱含的文化意義;

最後一類則聚焦於探討對於文化的視覺表達和修辭方式。

紀錄片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在既有視覺人類學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當代中國蓬勃發展的紀錄片創作,提供了文化傳承、發展與傳播的一條嶄新路徑;通過紀錄片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已初步展示出了多方面的現實價值。

對於當代中國來說,不僅要解決內部的經濟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也面臨著如何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發展中的中國。目前的若干不協調、甚至斷裂的認知現狀,迫切地需要通過有影響力的紀錄片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融合作用。

影視藝術長久以來發揮了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可以通過藝術想象和敘事的方式,跨越和抹平這種社會與文化之間的斷裂,凝聚社會的共識,促進跨文化的理解。因而,作為當下中國的一種重要文化表現形式,紀錄片為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通道。

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

近年來,不同領域的實踐者在利用影視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方面作了諸多嘗試,但也出現了失真和失質的問題。前者主要體現為影視作品中偽民俗和偽文化的盛行,後者則指對傳統的精神內核的挖掘不足而流於“自我東方化”。如何確保紀錄片中傳統文化的準確性、深度品質並與當代價值的接軌,以及如何用符合視聽修辭規律的創作方式達成更好的傳播效果,是擺在紀錄片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用紀錄片方式探索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針對文化的研究中,視覺媒介是不同於文字的一種特殊手段。在人類學和文化研究歷史上,用視覺探究文化的方式曾在1830年代、1900年前後和1950-60年代形成三次浪潮,所積累下來的思考和方法至今仍然引導著視覺人類學研究和大眾媒介的傳播實踐。紀錄片本身所具有的整體性、逼真性和情境感,都為探究世界各地的傳統文化提供了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而它的介入方式、對於可見的和不可見的文化要素之間的偏好、以及與大眾娛樂工業之間的複雜關係,也引發了對文化題材紀錄片的嚴肅反思。

清華梁君健: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與文化傳承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

從傳播和傳承的效果角度看,只有能夠讓觀眾理解和認可的影片,才能達成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因此,在確保精確性和深度的基礎上,還需要通過研究和實踐來探討人文題材的紀錄片作品相比於其他類型作品的修辭特點及傳播方式。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紀錄片已經證明,當代影視藝術的基本敘事規則和視聽呈現方式與傳統文化的若干要素之間可以通過人物、場景、行動等方式實現有機結合。這樣,相對於直接和直白的單向度說教,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可以通過敘事和蒙太奇方式植入到當代流行的敘事呈現中,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文化傳承、建立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