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斗」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一毛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故宮博物院建院93年,前五任院長都因故宮出事而未能順利度過任期。好像是一個魔咒,讓每一任院長的命運殊途同歸。單霽翔希望自己可以打破“魔咒”。從接任“院長”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沒有任何退路可走。

﹣⊙ 退休前最後一崗 ﹣

這是單霽翔來故宮的第七年。

過去六年多,他會在每天早上八點以前進入故宮,四處走走看看。腳上的“懶漢鞋”已經陪他走完故宮9000多個房間。

單霽翔做工人時就愛穿布鞋,後來去日本留學期間也一直穿著,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30多年。前段時間,秘書又幫他從網上買了20雙布鞋。

過往的2000多天,他就這樣穿行於北京清晨的陽光裡,走過兩代王朝的宮殿,看著它一點一點發生改變。

原來容易被消防車壓壞的柏油路已經換成磚石地面;1750個凹凸不平的井蓋也已全部磨平;為遊客設置的1400多把椅子近三年來還沒壞過一把;那些抽菸的、發小廣告的、賣小商品的人似乎已經消失不見;保和殿的臺階因為限流不再像從前那樣擁擠;也極少再看到遊客往牆上刻畫、向地上扔垃圾。

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之前,單霽翔曾經居住過許多北京的四合院。對於四合院,他有一種“鄉愁”,常常懷念幾戶人家共用一個空間,一起在大樹底下喝茶聊天的日子。

他沒想到,自己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崗位,竟然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門”,感覺很神奇,也很幸運。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單霽翔是城市規劃專業出身,後來留學日本。他熱衷於做規劃,回國以後在北京市規劃局工作多年,豐富的規劃經驗也為他後來做故宮保護髮展規劃推波助瀾。

過去的故宮,70%的範圍都是非開放區,隨處可見“遊客止步”的牌子;99%的文物被放置在庫房裡面,人們根本看不見;80%的遊客都是目不斜視直奔皇帝的龍椅和寢宮,沒人將這裡視作博物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單霽翔帶領所有故宮人一起尋求改變。

他們公開招標,找最專業的物業公司從事清潔工作,不允許故宮地上再出現一片垃圾。

他們用四年時間實現全網自助購票,設置24個驗票口,每日限流八萬人次,讓遊客不用長時間排隊。

他們禁止機動車穿過午門門洞駛入觀眾開放區,所有國賓都要步行參觀紫禁城。

他們拆除了135棟臨時建築,把300多根燈杆改成300多盞宮燈,希望來故宮的人只看到綠地、藍天、黃瓦、紅牆的美景。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他們設立了512塊標識牌,為遊客指明方位,還準備了自動講解器,包含40種語言,有外語也有方言。

他們用了一年半時間,為過去幾十年都黑漆漆的大殿(木結構建築消防部門不允許通電)配備LED光源,將燈具掛在遠離木結構2.5米以上的獨立燈架上,用測光表反覆測試大殿“敏感部位”,調節各種光線點亮紫禁城。

他們修好冰窖,將其改造成遊客服務中心,設置書吧、茶吧、咖啡吧和餐廳。每天有上千人在冰窖就餐,故宮請到全聚德老師傅親自做烤鴨,冰窖的烤鴨也被媒體稱為“京城最好的烤鴨”。

他們不斷推出文創新品,把太和殿的脊獸做成跳棋,把鄭振鐸先生捐贈的小陶俑做成杯子,把美人圖做成春夏秋冬系列雨傘。還有手機殼、充電寶、U盤、耳機、日曆……每一次故宮舉辦展覽,都會配套一系列文創產品。經過六年研發,故宮到去年年底已經擁有10500種文創產品,營業額早已突破十億。

單霽翔自己也會收集故宮文創產品,“我準備攢100個故宮的鑰匙扣,現在可能有七八十了,我買東西可以打折的,我打八折。”(PS:故宮所有工作人員在文創店購物都可以享受八折優惠)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過去這幾年,故宮公佈了全部文物藏品總目,共1862690件,人們可以在線查閱到任何一件藏品信息。

他們還開放了庫房,將2000件明清傢俱和24萬塊典藏書板進行陳列展示。很快,封閉已久的瓷器倉庫也會被打開。

他們還開放了城牆,遊客可以登故宮城牆看紫禁城風光。還有過去只能遠遠眺望和拍照的角樓,也一個個被打開。角樓裡循環播放著VR短片,告訴人們角樓是如何搭建的。

很多人習慣修好古建築以後,把它鎖起來,認為這樣才最安全。但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單霽翔,古建築只有融入生活,經常得到人們的呵護和保管,才會越來越健康,壽命才會更長久。

文物也一樣。

單霽翔希望自己看到的文化遺產精華,社會公眾也能看到。

“博物館不應該把自己封閉起來,把自己的藏品鎖在庫房裡邊,把自己的古建築關門上鎖。”

經過三年整治,故宮開放面積從30%擴大到 80%。很多過去標明“遊客止步”的地方,今天都可以去參觀。很多宮殿已經變成了展區和展館,一百多年沒有演戲的大戲樓修繕以後,也要重新開始演戲了。

故宮西部區域開放後,年輕人特別興奮,常常結伴來故宮,都想看看甄嬛住過的地方什麼樣。

“甄嬛在這住了42年,我們按原樣給它陳列上來了。乾隆皇帝在宮裡的話,每天都會到這兒來給他母親請安。觀眾看的情景跟當年乾隆皇帝看的情景,應該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比那時候少一老太太就是了。”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他們還成立了故宮研究院,包括古建、考古、陶瓷、書畫、藏傳佛教等20個研究所。聘請350名資深高級研究人員進行文物研究,其中許多人為退休返聘,已經是八九十歲的高齡。

單霽翔重新規劃故宮展館的陳列。比如奉先殿,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文革期間因為要辦收租院,就把殿裡2000多件文物抬進了庫房,將奉先殿改造成一個普通的陳列室,後來也沒再改回去,一直做西洋鐘錶的專題陳列。

他覺得不合適,就打算把西洋鐘錶挪到外國文物館,讓原本屬於奉先殿的2000多件文物重新歸位,進行原狀陳列。這兩年,故宮越來越多的宮殿都開始恢復原狀陳列。

故宮不斷引進國外優秀展覽,也經常出國辦展。過去六年,故宮一共有135項展覽走出了紅牆,是全世界博物館出外展覽最多的一個。

對單霽翔來說,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愛祖國傳統文化,並願意參與到保護行列之中,是這個時代裡最讓他欣慰的一件事。

﹣⊙ 故宮變了 ﹣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活潑”、“接地氣”是近幾年公眾對於故宮最直接的印象改觀,這也是年輕一代帶給故宮的改變。

單霽翔喜歡和故宮裡那些年輕人待在一起,感受他們的激情和靈感。他還做過一次心理測驗,測出自己的心理年齡只有28歲。

到故宮博物院工作以前,他不懂什麼是APP,也不懂什麼是VR虛擬現實,但他樂於嘗試這些技術,願意探索和改變。

在他的帶領下,故宮加大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傳播,不僅舉辦線上展覽,還藉助高科技手段打造出一個多層次交互沉浸式體驗空間。

故宮和鳳凰科技聯合打造的《清明上河圖3.0》,採用世界上最大的104寸夏普8K八連屏和4D動感影像進行藝術展演。30多位畫家歷時2年,全手工描線勾勒10萬張畫稿,讓《清明上河圖》中814個角色、上百艘大小客船及無數車馬樹木全部“復活”。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你坐在畫卷中的船上沿河行駛,看兩岸風光。從白天到夜晚,經歷宋朝人的生活,有一瞬間恍若穿越。

故宮還與一些技術團隊合作,研發了九款與故宮有關的APP。他們用三年零四個月時間,建成數字故宮社區,幫助人們瞭解與故宮有關的一切。

在數字博物館裡,人們點擊故宮1200棟古建築,就能清楚知道每棟古建築的信息。現實中看不到的宮殿,也能在數字博物館中走進觀看,還可以坐在龍椅上批閱奏摺,召見大臣,還可以學做御膳。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單霽翔還改善了故宮與媒體的關係。過去故宮博物院極少接待記者,認為故宮已經人滿為患,無須再做宣傳。但單霽翔認為,媒體和公眾有權利知道,故宮這些年都在做什麼,都發生了哪些改變。

“其實我來之前的十年,是故宮做事最實、最多的十年,但因為沒有報道,所以人們不知道。現在,我們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或者兩三次的媒體發佈會,我們的一舉一動,社會公眾都知道。”

在單霽翔看來,時刻向媒體彙報故宮動向,也是對故宮工作的一種推動。

“你做的不是自己的事,不是自己家裡的事,而是國家的事。國家的事要大家關注才能做好,我一直是這麼以為的。”

“正是因為我們不斷地說,幾乎每一件說出去的事都做到了,我們取得了信任。媒體知道,我們每次新聞發佈會說要做的事都會做到,可能有的事情提前一點,有的事情推遲一點。”

單霽翔重視的,就是一件事一件事地推進。他開過最多的會叫“現場會”,有時一天可能要開上七八個。現場會就是通知三五個部門,來解決一件事。有的事情很小,比如有兩塊磚需要換了,或者某塊地面需要修整。他每天在故宮裡面走不是為了鍛鍊身體,而是在觀察什麼地方需要改進。

故宮135棟臨時建築,每一棟都開過現場會,每一棟都列上“三要素”:第一、這件事誰來幹;第二、幹成什麼樣的效果;第三、什麼時候完成。單霽翔會定期檢查。

他說自己的記憶力很好,因為就只記得這點事。那些“不必要的事”他從來不記,直到今天,他也沒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

回過頭看故宮這幾年的變化,也正是這麼一步一步走來的。

﹣⊙ 如履薄冰的每一天 ﹣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單霽翔15歲到農村種菜,挑著竹扁擔晃晃悠悠往菜地裡頭澆水。三伏天給水稻除草,上面太陽曬著,下面水氣蒸著,螞蟥往身體裡鑽,拍出來都是一道一道血印。

他16歲半進工廠,揉了兩年半的饅頭,修了五年半的機器,當了八年工人,就沒有什麼吃不了的苦。但來故宮工作,卻讓單霽翔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給故宮“看門”的每一天,他都如履薄冰。

每一天,單霽翔都會讓秘書傳兩次速報給他,以便於及時瞭解外界對於故宮各方面的評價。他曾在多個場合說過,最歡迎對故宮批評的報道。

七年前,故宮曾發生過盜竊案。事件發生兩週年後,《法制晚報》派出一支小分隊來故宮暗查,看故宮是否提高了防範意識。結果拍到一組照片:一位保衛人員在玩手機,還有兩個人在交頭接耳。

單霽翔看到照片後,第一時間向《法制晚報》發出一封感謝信。

“我說只有你們能看到(這些),我每天都在故宮裡走,但一出門人們馬上就能聽到消息,說院長出來了,正往哪個方向走,他們都站得筆管條直的是吧。如果你們經常來暗查,那對我是最大的幫助,(歡迎)你們經常來暗查。”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前兩年,有四個年輕人在故宮拍攝裸照,引發網絡熱議。媒體質疑,人山人海的故宮怎麼能讓他們有機會拍這種照片?這肯定是故宮配合允許的。單霽翔連夜叫人調出監控圖像,查清事件原委。

結果發現這幾個人一大早就來到故宮買票,是第一批觀眾,進門後一路向前跑,“當時前面一個人都沒有,她穿的衣服是睡衣那種,一脫照一張,一脫照一張,35分鐘從前面照到後面,然後出去了。”

故宮做出解釋後,媒體繼續批評:你們為什麼不報警?“我們報警了,但公安部門認為難以判斷她是不是行為藝術……”

還有一次,太和門廣場兩波人突然打了起來。媒體馬上報道,說故宮有觀眾打架,卻沒看到保安身影。單霽翔趕緊叫人調錄像,發現兩人只打了47秒,保安還沒到就打完了。但因為這件事,故宮建立了一個安全指揮中心,每位保安人員都配備一個監視器。

這樣的事在故宮每年都有發生——想去坐一下龍椅或者越過欄杆磕兩個頭的,每天大有人在。

自從七年前故宮遭遇小偷後,便用一年半時間建立起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控室,一共65面大屏幕,指揮著3300個高清攝像頭。

故宮每天有700人負責清場,並且在所有巷道死角設置“接觸點”,清場的人必須到達死角真正觸碰過“接觸點”才行,否則中控室對應區域的燈會一直亮著。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故宮暢音閣大戲臺

故宮博物院建院93年,前五任院長都因故宮出事而未能順利度過任期。好像是一個魔咒,讓每一任院長的命運殊途同歸。

單霽翔是第六任院長,從接任“院長”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沒有任何退路可走,必須要把所有工作做好,“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責。”

“我們歷任院長都是做了大量工作,非常操心地度過他們的院長生涯。所以我們這崗位是高風險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別人做事說要萬無一失,但我們這個崗位是一失萬無。”

“你做了9999件好事,但有一件事你沒做好,(比如)把文物損壞了,你就必須要下臺。這就是我們必須要擔負起的責任。所以必須時刻警惕,一定要保持高度(危機)狀態,才能完成這個歷史使命。”

單霽翔最怕手機在夜裡響,但慶幸這六年多,手機還沒有怎麼在夜裡響過。他希望自己可以是那個打破“魔咒”的人,安然度過任期。

故宮老院長張忠培先生去世以前,曾跟單霽翔透露自己對於故宮的四點期待:第一、要是一個平安的故宮;第二、要是一個學術的故宮;第三、要是一個完整的故宮;第四、要是一個強大的故宮。

這是老院長的囑託,也是單霽翔最大的心願。

再過兩年,故宮就600歲了。

單霽翔希望自己在任期間,能把故宮變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他希望能在兩年以後,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我64歲了,在中國像我這個年齡早就退休了。”單霽翔看著身邊同一批任職的幹部,一個個都基本退居二線,只有自己還奮戰在一線,歲月靜好的日子看起來似乎還遙遙無期。

他鼓勵自己:奮鬥是幸福的。

他說,使命感會讓人一直在興奮的狀態中運轉。“問題可能發生,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努力之後的變化。”

每天清晨看見太陽又從故宮的古樹枝頭升起,就是他一天最興奮的時刻。

“宮鬥”七年,他在故宮“走鋼絲”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