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綠茶有點花香就能賣那麼貴?

春意闌珊,一年一度的春茶季接近尾聲。

春茶為貴,在綠茶這個類別表現得尤為突出。比如今年西湖龍井普遍提價,一位龍井炒制大師的手工制群體種龍井,價位是這樣的:

為什麼綠茶有點花香就能賣那麼貴?

換算一下,一斤是66000元。

為什麼這麼貴?獅峰是一級產區,群體種現在很少,手工製茶更少,鬥茶級是高等級。

歸根到底是茶味與眾不同

去年我也買過這位大師的茶,不是明前的,是穀雨時的手工制群體種,也要5000一斤。

喝過後,感覺和市面上的龍井大相徑庭。於是打電話給大師,他很耐心的解釋手工制與機器制的區別,為什麼他的龍井能用100度水來沖泡,到現在還記得他說過這樣一段話:

市面上龍井的豆香、板栗香很容易做出來,高火就行。我的茶是幽幽的蘭花香,所以很多人第一次喝時都會詫異,以為不是龍井。

頂級綠茶之所以這麼貴,滋味是最重要的考量標準。具有“花香”的綠茶是很難得的。幽幽的蘭花香,更是難得。

這原則在其他茶類也許不成立

月初去閩北、閩東、閩南尋茶,遇到另一位製作鐵觀音的大師。90年代末,他製作的鐵觀音秋茶,以1.98萬元的天價賣給一位香港人。

幾天後,香港人打來電話說,茶很不錯,以後到香港可以找他玩,他叫李澤楷

我從他的店裡拿回不同種類的鐵觀音做比較,最便宜的恰恰是“蘭花香”,價格換算一下,一斤不到400元。

同樣是蘭花香,龍井要66000元,鐵觀音不到400元,差異如此巨大,為什麼?

我常常向習慣於喝綠茶的朋友推薦其他茶類,因為綠茶那一點花香太難得了,而其他茶類做出這樣的香氣是容易的,比如白茶、烏龍茶和紅茶。

綠茶和這三大茶類的最大區別是沒有萎凋。

萎凋,《中國茶學詞典》是這樣定義的:

鮮葉脫去部分水分及促使葉內化學成分變化的作業。是製作白茶、紅茶和烏龍茶的第一道工序。

鮮葉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後,葉質變得萎軟,呼吸作用加速,產生熱量,葉細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強,發生以下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

蛋白質水解,氨基酸增加;澱粉、雙糖減少,單糖增加;原果酸減少,水溶性果膠增加;茶多酚有少量與蛋白質相結合,有少量被氧化,水溶性茶多酚有所減少;葉綠素受到破壞;維生素C在抗壞血酸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而減少;有機酸中的水溶性草酸、琥珀酸、檸檬酸及無機酸中的磷酸增加,葉細胞汁酸度提高;芳香物質有所增加,特別是具有花果香氣的橙花醇、沉香醇氧化物、反—2—乙烯酸、苯乙醛增量較多、羰基化合物大量增加,使萎凋葉具有香氣。

猜你肯定沒看完上面這段話,概括為三點就是:

1、萎凋後,茶多酚少了,茶湯不容易像綠茶那樣苦澀。

2、果膠多了,茶湯醇厚。單糖增加,茶湯清甜。

3、氨基酸以及芳香物質增加,茶湯更鮮爽,香氣更高,滋味更多變。

將萎凋發揮到極致的茶類是白茶

烏龍茶和紅茶還有做青、揉捻、氧化等工藝,而白茶的工藝步驟很簡單,只有萎凋和乾燥兩步。萎凋決定了白茶的香氣。

這次去閩北實地看了各種萎凋工藝。

一般低等級的茶,比如壽眉會用萎凋槽:

▲▲拍攝於福鼎管陽某茶廠的萎凋室,茶葉靜靜躺在萎凋槽裡,慢慢釋放出花香。

為什麼綠茶有點花香就能賣那麼貴?

▲▲高等級的茶用傳統的日光萎凋,茶湯滋味溫潤甘甜,沒有青草的腥味。

為什麼綠茶有點花香就能賣那麼貴?

▲▲白茶壓餅後,用日光來曬,也會增加茶葉香氣和茶湯醇厚,但這種工藝比較麻煩,照片拍攝於我們的供應商,福鼎管陽鎮溪頭村陳氏茶廠。不為白牡丹餅與無相壽眉餅,就是這麼曬出的。照片中更遠的地方是高等級的白牡丹日光萎凋。

講到這裡,大家會說:“萎凋就是把茶葉晾晾曬曬,讓它自己脫水就可以了是嗎?”

並不是那麼簡單。影響白茶萎凋質量的因子有:“溫、溼、風”以及萎凋時間、攤葉厚度等因子。

比如萎凋時間。

時間過短,氧化不夠,多酚類含量高,苦澀味重;

時間過長,主要生化成分消耗多,滋味淡薄,不利於品質的形成。

萎凋時間影響製茶效率,所以一般廠商會選擇萎凋時間較短,但這樣香氣不夠,青草氣重。

我們選擇的白茶主要來自於福鼎高海拔地區的管陽鎮,即使是餅茶也經歷了72小時的萎凋。

喝過白茶以後,今年就沒有再買5000一斤的手工龍井。想要花香,喝一下“萎凋”茶類的平價茶就好了。

關注後,閱讀我們今年的尋茶記:

尋茶紀實01:線下到線上的交易鏈

尋茶紀實02:潮起潮落,美麗的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