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頭號昏君,殘暴程度令人髮指,被俘後竟敢當面嘲諷司馬炎

三國時期頭號昏君,殘暴程度令人髮指,被俘後竟敢當面嘲諷司馬炎

公元264年七月,東吳景帝孫休病危,臨終前急召丞相濮陽興進宮見駕,囑託後事。待濮陽興老淚縱橫的握著景帝的手時,孫休已然說不出話來,只是無力的用眼神示意他,擁戴尚在襁褓中的太子孫宛繼承皇位,末了頭一歪,駕鶴西去。

就在舉國欲為孫休送葬時,邊境突然傳來急報,魏軍吞併西蜀,並由北向西形成與東吳對峙態勢,另外南面交趾郡(今越南北部)郡守呂興趁機造反作亂,吳國立顯危機態勢。消息傳出,舉國震驚。朝野上下無不希望選一位如當年孫權一般的英明君主,來坐鎮中樞,主持危局,可太子年幼,顯然不堪國難。

經諸大臣商議數日,丞相濮陽興與左將軍張布不顧先皇遺命,以國事為重,決意立23歲、年輕氣盛的孫皓為吳主。

三國時期頭號昏君,殘暴程度令人髮指,被俘後竟敢當面嘲諷司馬炎

孫皓,字元宗,孫權的孫子,孫和之子,官拜烏程侯,最是適合為東吳之主的年齡。

孫皓無意間榮登大寶,一時樂得嘴巴都歪了。繼位初,為了收買人心,他先假意做一些好事,如開倉賑濟災民、安撫守城將士,放歸宮女,停歇大興土木等等,可沒多久,骨子裡那種惡劣的品性便暴露無遺,當年九月,貶太后為景皇后,追諡父和為文皇帝,尊母為太后,封休太子為豫章王……

這些旨意一下,諸多朝臣頓時大失所望,丞相濮陽興與將軍張布更是跺腳痛悔,每每與人論及,常搖頭嘆息選錯了吳主。後有宦官將這話告發到孫皓耳中,皓大怒,立斬興、布二人,誅三族!同時封岳父,孃舅何洪等親眷為侯爵,一些過去與自家不和的皇族統統流放,至此,孫皓算是鞏固了皇權帝位。

此時魏國剛剛平定蜀地,也是元氣大傷,正欲恢復,因此權臣司馬昭想與東吳暫時和好,以待時機。故派使者赴吳地向孫皓修書通和,書中大意講:魏軍本欲借乘勝之勢,一統天下,奈吾主聖明,不忍南北黎民再遭兵禍,盼與東吳結歡彌兵,海內一家等等。孫皓覽書大喜,深信不疑,於是兩相和好。

三國時期頭號昏君,殘暴程度令人髮指,被俘後竟敢當面嘲諷司馬炎

公元265年,孫皓突然下旨遷都武昌,建業臣民一時驚愕不解。原來,孫皓自恃長江之險,足以與魏國分庭抗禮,開始有些驕橫。這時恰有大將步闡上書說,西方荊州一帶“王氣”較重,壞了東方好風水,吳都建業“皇氣”遭連累,請吳主趕快避一避。孫皓深信不疑,立時傳令遷都武昌,臨行前命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

武昌原名鄂縣,孫權曾於公元221年遷都至此,取“因武而昌”之意,改名武昌。孫皓再次遷都到此,求取先帝蔭福,國祚永昌之意。到達武昌後,孫皓依舊先大赦天下,收買人心,然後派士兵趕赴荊州,盜掘當地歷代公侯將相、豪門大族的祖墳,以壞荊州“王氣”。

接下來,孫皓開始一步步顯露他的虎狼之心。為求豪奢,他下令朝廷錢財用度都要從揚州一帶沂流供應,老百姓一時叫苦不迭。他生性偏又嗜酒,每每大宴群臣,一定讓大家喝個爛醉,不醉就算抗旨,並派宦官、侍衛在一旁監督,目的讓這些臣子“酒後吐真言”,同時收集起臣子的“醉話”,看誰與他有二心,以此定罪,嚴重者剝人皮、鋸人頭、挖眼、斷手足,酷刑無所不用其極。一次,大臣王藩酒後伏在桌上,孫皓懷疑他是裝醉,便讓人架他出去涼快涼快,王藩是個正人君子,稍稍酒醒便正了正衣冠,被人發現後立即轉告孫皓,孫皓更加確認他是裝醉,因此命刀斧手立斬王藩,還將其人頭扔入獸籠,讓猛獸撕咬。

還有一次,孫皓召史官韋昭,叫他在《吳書》上為父親孫和列本紀,韋昭認為孫和沒當過皇帝,只能放列傳中,孫皓聽罷氣憤,不便當場發作,後便以韋昭飲酒不醉抗旨而殺掉。孫皓還有個怪毛病,除大將軍陸凱外,從不許別人正眼看他,否則便定忤逆之罪,因此事被殺者亦有之。

孫皓吃膩了武昌魚,加上殘暴寡恩,鬧得武昌人心惶惶,他也自覺無趣,便又念起昔日建業京城的好處來。此時就有聰明的讀書人暗地傳唱一首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孫皓聞聽,果然定下遷都回建業的想法。

正這時,吳、會地區又發生一件大事,永安有個叫施但的人,聚集萬人造反,一路金戈鐵馬殺到烏程,並劫持了孫皓的三弟孫謙,逼他做吳主,一直攻到建業三十里外,還以孫謙名義下令守城丁固與諸葛靚開城投降,被丁固與諸葛靚出兵擊潰。

孫皓在武昌聽說後,著人下令處死孫謙,誅施但妻子,同時認為邪氣已滅,正是遷回建業的好兆頭,於是借童謠之讖,返回闊別一年零三個月的故都建業。

三國時期頭號昏君,殘暴程度令人髮指,被俘後竟敢當面嘲諷司馬炎

重返建業後,孫皓更加胡作非為起來,不顧國貧民弱,大興土木,造了一座方五百丈昭明宮,其中富麗堂皇自不必說,宮外拆除軍營擴建園林苑囿,內蓄美女多達上萬人,平日裡,召集臣子飲酒作樂,吟古誦今,偏偏孫皓妒忌心極強,臣僚稍有比他文采強的,必欲除之而後快,中書令張尚口齒伶俐,知識淵博,常說得孫皓無言以答,皓便尋個藉口將其殺了。在殺戮忠良的同時,孫皓又寵信諂媚小人,內侍何空知孫皓喜吃兔肉,便令守城將士捕獲大量兔子送進宮內,此舉博得孫皓歡心,於是給何空賜爵封侯。後期又開始寵信佞臣岑昏,整日與他廝混,片刻不能離身。

公元280年,取代魏國的西晉終於發六路大兵伐吳,孫皓急下令將士誓死守城,可胸中憤懣的將領們卻振臂朝宮門喊道:“我們在外流血賣命,憑什麼岑昏仗著溜鬚拍馬,盡享榮華富貴,人心不服,誰能用命?”沒辦法,孫皓只好下令將岑昏推出宮門,可剛一端起案上酒杯,忽又念起岑昏的好處,忙派人追回,但岑昏已然被吳兵們“千刀萬剮”矣!

當年三月,晉軍兵臨建業城下,東吳將領們或戰死,或投降,最後全無領軍護城之將,兵士四散奔逃,全作鳥獸散,孫皓見大勢已去,只好效仿蜀主劉禪,領著剩餘諸大臣,帶上東吳戶籍圖冊、印綏開關投降,至此東吳滅亡,三國歸晉。

孫皓被晉軍押至洛陽後,晉武帝司馬炎擺酒接見,笑著對他說:“朕為你設此座位久矣!”

孫皓拱手答言:“臣在吳地亦設此座恭候陛下。”司馬炎聽罷不禁仰天大笑。這時,殺害魏主的權臣賈充上前問孫皓:“聽說你常剝人皮、挖人眼,何以如此殘酷?”孫皓白他一眼說:“對弒主不忠或奸詐小人,就該處此刑罰。”賈充聽了,羞得面紅耳赤。過後,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侯,三年後孫皓病死在洛陽,享年四十二歲,終於結束他罪惡殘忍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