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這個夏天好像格外熱哎……不知道寫啥就尬聊一下天氣(。)

好的!今天依然為大家盤點史上最棒的夢幻流行專輯,這次是前十名喔~

(知道你們懶得看,惆悵。)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10

The Sundays

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插歌:Here's Where the Story Ends】

當第一首《Skin & Bones》響起,長達數秒的噪音彷彿外星飛船的降落,然而緊接著歌曲進入某種田園詩般的氛圍,吉他敏捷而謹慎,鼓點輕柔如顫慄,彷彿那是一艘身負和平使命、專程來使地球變得更美好的飛船——毫無疑問,The Sundays 的首專是一張不朽的佳作,但與其說它將在時間中永久流傳,不如說,它永遠不會隨著歲月老去。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9

Spiritualized

Lazer Guided Melodies

【插歌:Shine a Light】

在淨化樂隊開始轉向福音唱詩班與太空軍團般的管絃樂伴奏之前,主創傑森·皮爾斯(Jason Pierce)在一種更加私人化的領域裡尋找靈感的閃光。除了延續他早期組合 Spacemen 3 時期的氛圍催眠與聲音實驗外,Lazer Guided Melodies 散發著溫暖浪漫的光芒,這點在淨化樂隊之後更“炫”更誇耀的作品裡也找不到了。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8

Julee Cruise

Floating Into the Night

【插歌:Falling】

夢幻流行向來意味著大量 fuzz 帶來的毛茸茸質感,但 Floating Into the Night 卻具有如漆般光滑的色澤,融合了茱莉·克魯斯甜美朦朧的哼唱,粗糙的薩克斯風,柔和的吉他撥絃,以及凝落半空的合成器旋律。

結合了大衛·林奇的經典劇集《雙峰》主題,“floating through this darkness all alone(獨自在這黑暗中漂浮)”所講述的究竟是一次分手,還是一場謀殺的後續?茱莉·克魯斯是天堂送往人間、擁有著純淨呢喃的天使,還是帶著面具的兇手惡魔?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7

Beach House

Bloom

【插歌:Wishes】

如果沙灘小屋的上一張專輯 Teen Dream 像是揚起遮光簾、讓光線照入佈滿灰塵的陽臺,那麼兩年後的 Bloom 則是在暮色中重返,依舊華美、渾沌而難以捉摸,視界卻又是全新的。無論是音符閃爍的《Lazuli》,嗚咽聲不絕的《Other People》,還是彷彿有來自大洋的泡沫環繞在腳踝的《Wild》,都令這張專輯成為樂隊最令人難忘的作品。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6

This Mortal Coil

It'll End in Tears

【插歌:Song to the Siren】

當蒂姆·巴克利在1970年寫下《Song to the Siren(獻給塞壬的歌謠)》時,一定是有繆斯女神在他耳邊歌唱,但這首歌如奧德賽傳說中海妖般的蠱惑力,直到1983年才被極地雙子星的伊麗莎白·弗雷澤(Elizabeth Fraser)發揮出來,並收錄在4AD旗下藝術家超級組合 This Mortal Coil 的首張專輯裡。

一同獻聲的還有雜誌樂隊的 Howard Devoto、死者能舞的 Lisa Gerrard 等人,這張專輯也標誌著4AD此後風格從生硬的哥特詩朗誦向輕紗般超凡意境的轉變。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5

Grouper

Dragging a Dead Deer Up a Hill

【插歌:When We Fall】

Grouper 的早期作品是黑暗而扭曲的,然而在 Dragging a Dead Deer Up a Hill 中,莉茲·哈里斯(Liz Harris)彷彿從廢墟中爬出,轉而沐浴在太陽之下。在一座古老大教堂中迴響穿蕩的英式民謠、哥特安眠曲與祈禱樂。專輯中的大部分歌曲運用了極為簡單的元素,一把吉他一支人聲,就足以將聽者從記憶埋葬的深處喚醒。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4

Yo La Tengo

And Then Nothing Turned Itself Inside-Out

【插歌:You Can Have it All】

在這張全長77分鐘的專輯中,團積著棉花糖般的60年代閃回畫面,從開場曲《Everyday》中曳光徐徐的滑棒,到失重般的收尾曲《Night Falls on Hoboken》中長達18分鐘的環連夢囈,使這張專輯成為 Yo La Tengo 超過三十年樂隊生涯中最靜謐、卻也是美妙的作品。

就像他們在專輯中所唱道的那樣,你當然可以擁有一切;但與之相比,你難道不會更想只擁有這最完美的時刻?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3

Mazzy Star

So Tonight That I Might See

【插歌:Fade Into You】

多虧了單曲《Fade Into You》的傳唱度,你不需要是個多酷的樂迷,就能欣賞到迷星的第二張專輯。雖然歌詞中不乏陰瘮奇詭的時刻(“I wanna hold the hand inside you(我想握住你內裡的手)”),但這支林奇式圓舞曲依然打入了主流大眾的心。

然而,這首歌並不一定是專輯中最高亮的時刻——伴隨著管風琴的嗡鳴與無奈的擊鈸聲,桑多瓦爾在《Mary of Silence》中彷彿吉姆·莫里森靈魂穿越;或者是翻唱自亞瑟·李的《Five String Serenade》,在柔軟悲慼的小提琴音加入下,無比簡樸,卻有著令人傾倒的美麗。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2

Galaxie 500

On Fire

【插歌:Strange】

On Fire 聽起來像色調更暖、也更為活潑的地下絲絨:比起波普藝術黃香蕉,Galaxie 500 寫的則是排隊時打發時間的零嘴兒浪味仙;比起安迪·沃霍爾,他們也有一位腦回路清奇的製作人大佬 Kramer;而婁·裡德的海洛因到了他們那兒,則變成遺失在小樹林裡的快樂搖頭丸。

由於歌曲中失焦的氛圍與輕怯的人聲,一切夢泡音樂都是邊緣人的音樂;而彷彿不屬於任何時間地點的 Galaxie 500,更是將這點坐定到無可置疑。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1

Cocteau Twins

Heaven or Las Vegas

【插歌:Cherry-Coloured Funk】

“天堂,或者拉斯維加斯”——好地方,或者拙劣的人造景觀?甜蜜的釋放之地,或者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極地雙子星的這張專輯,名字聽起來就像一個陷阱,卻幾乎奠定了夢幻流行的整個藍圖。我們從不缺乏獨立樂隊進行商業化融合的嘗試,但能做到如此成功、也並不減損其內在品格的,這支來自蘇格蘭的三人組合無疑是個中翹楚。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專輯中,伊麗莎白·弗雷澤印象主義的女高音再次顯現,同時注入了來自於一位新任母親的自信與愛意;在那個年代,夢幻流行是少數幾個允許有如此明顯的女性特質音樂流派之一。加之吉他手 Robin Guthrie 製造出的極樂般的噪音浪潮、鼓手 Simon Raymonde 威脅意味十足的低音底色,這張短短37分鐘的專輯將你引向一場超現實的離奇夢境。

你當然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只注意到抵達時沖刷去身心所有疲憊的暖意——畢竟,天堂是主觀的,不是麼?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做夢時吹泡泡,這些專輯吹得最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