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逸,你什麼都沒有...

“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25 歲之後,很多人就停止了進步,尋求人生的穩定不變。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世界正在懲罰那些原地不動的人。

前陣子和閨蜜聊天,聊到一到25歲就死去的話題。當然,所謂死並不是指生命的終結,而是指精神的死去,青春時期的理想、自由、不計代價的嘗試漸行漸遠,生命活力瞬間枯萎。

話題的產生是因為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朋友A,90後,今年恰好25歲。A從畢業開始,就踏上了他父親的老路,作為一名編外人員在國企上班,每天喝喝茶水看看報紙玩玩遊戲,領著低薄的薪資,卻樂得安穩清閒。

身邊的很多朋友多次規勸,希望A能儘快地從這種無意識的麻木狀態脫離,但A說,不想自己的人生被無休止的加班與剝削裹挾,像現在這樣安穩一輩子也挺好。

除了安逸,你什麼都沒有...

最近,閨蜜私下找我聊天,說A和長跑多年的女友B分手了。原因是B意外懷孕,A滿心歡喜地想要和她成婚,期待小生命的到來,卻發現B瞞著自己墮胎了。她問我:你說B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沉思了許久,說:她大概怕極了那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吧。和A結婚,幾乎可以預見未來50年的生活。比起未知更可怕的是預知,比起漂泊不定,一眼望穿到盡頭的日子更令人惶恐。

富蘭克林曾說: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是要75歲才被埋葬。25歲時,大多數人都會面臨著許多重要節點,比如結婚、跳槽等足以撼動人生的抉擇幾乎都在這個階段。但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死”在了這裡。

現在的追求穩定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缺乏勇氣去打破陳規、逃離舒適區。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世界是會懲罰那些原地不動的人的。你得到了多少安逸,就必須接受有朝一日安逸被打破隨之而來的代價。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幾乎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穩定反而成為最大的不穩定。

年輕人的字典裡,不該有 " 穩定 " 的字眼,因為你不知道困境什麼時候就會突然來襲,進而打破眼前這一切,要使自己隨時能應付生活的刁難,最好的方法,是讓你的人生不斷往高處走。

前段時間河北唐山停止各個城市路橋所有收費站收費,這就意味著收費站裡所有工作人員正式地失業了。未來即使仍保留收費站,但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收費工作完全可以由機器代替。

取消路橋收費站,交通順暢了,老百姓不用交那麼多過路費了,這事可謂大快人心,但是有些人卻不滿意了,他們就是收費站的工作人員。

一位大姐在已經拿了經濟補償的前提下,還是要求政府幫她解決工作,她說:" 我今年 36 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這樣的言辭聽起來令人瞠目結舌!這位大姐毫不猶豫地給自己 36 歲的人生判了刑,她認為 36 歲的自己,已經無法作出改變,並且學不會什麼東西了。然而 36 歲,不是正值壯年嗎?

除了安逸,你什麼都沒有...

曾看過一篇演講叫《聽說,絕大部分人死於36歲》,說12年忙著生長;24歲,忙著喜歡異性;36歲,家庭、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絕大部分人清楚了自己是誰,開始倦怠,每天做同樣的事、吃同樣的飯、走同樣的路。

36歲後,截然分成兩種人:一種是重複著36歲;另一種就是開始尋找新的人生,追求精神的生長。

所以,有些人,36歲就已經“死”了;有些人,36歲才剛剛出發。

35-40歲之間,確實是一個很尷尬的年齡。

2017上半年,關於華為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34歲以上)員工的信息,被炒的很熱,最後任正非回應此事時說:“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前一陣網絡沸騰了,阿里拋出 40 萬年薪招聘60歲以上老人做淘寶調研員。

" 什麼?!我媽薪水要比我高了?"網友紛紛坐不住了。

招聘一經發布,一瞬間3000名大爺大媽投了簡歷,最後阿里選出了10位進行初選,而這10位初選者的簡歷非常亮眼。

81歲的薛奶奶,65歲開始自學備考,通過不懈努力,在13年後終於拿到天津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目前薛奶奶精通五門語言(中文、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還能夠熟練製作Excel表格、運用Photoshop。再對比一下我們自己,符合以上幾條?

為什麼大爺大媽如此努力,因為這個時代變得太快。就像張泉靈說的一樣:這個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再見都不會跟你說一聲。

比爾·蓋茨曾說:在21世紀,人們比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學習速度。在現今企業環境裡,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明天這個職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以前看到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個牧羊人在寒冷的北方養了一群羊,由於那裡的氣候很適合羊群生長,於是慢慢地,羊群便養成了不愛動的習慣。冬天一來,很多羊便被凍死了。

牧羊人很痛心,為了使羊生存下去,他想出了一個可怕的方法,在附近放進了幾隻狼。羊感到了生存的威脅,只能不斷奔跑逃命。這樣一來,奔跑使羊群產生了對待寒潮的能量,於是羊群得以存活。

你必須不斷學習的道理,就類似動物世界的優勝劣汰,最後贏得勝利的,往往都是適應能力強的人。

溫度適宜的夏天當然是好的,但你總要面對人生的寒冬,這個時候你必須學會奔跑。

就像《愛麗絲鏡中奇緣》中紅皇后對愛麗絲說的:" 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不惑之年才開始奔跑的人也有很多:日本有一位老奶奶,60 歲那年,她從工作了 43 年的銀行退休了。這一年,她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臺電腦,學起編程來。靠著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簡易編程工具,這位閒不住的老太太開始了她的碼農生涯。

最後她通過自學,開發了一款遊戲 " 雛壇 ",還在蘋果商店上架了!現在,她運營著一個 Excel 相關的藝術設計的教程,以及其他和電腦相關的內容。

除了安逸,你什麼都沒有...

我們總是覺得人生最好的學習階段是在童年、少年、青年甚至中年,卻很少人知道,老年也是一個可以創造知識和財富的年紀,學習應該成為貫穿我們一生的技能。你看,一個找準方向、學習成長的中年人有多大能量,誰都無法預測。

對於人的一生來說,奔跑應該是持續性的運動,止步不前才是最可怕的事。呆在舒適區沒有什麼不對,實際上,所有人都樂於呆在舒適區,但是,可怕的是,我們處在有史以來變動最快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沒有人可以說自己學不會了,可以不學習,不學習的唯一結果就是被其他人拋棄。

記得很火的一部臺劇《荼蘼》裡,女主角的人生分成了 planA 和 planB ,不論是發展事業的PlanA還是選擇愛情的PlanB 都有得有失。所以我在想,我們在追逐 planA 的同時,為何不為自己準備一個 planB 的人生呢?

正因為變化總是不請自來,沒有人會在變化之外,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給自己留條後路,要學會積累人生的抗風險能力。

可以在本職工作之外,為自己發展一項愛好,它可以是一門外語,一項技術,一個執照等等,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變化來臨的時候,你會不經意中開啟屬於你人生的 planB。

其實,無論25歲也好,36歲也罷,失去掌握生活的意識和勇氣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你從此踏進了生活的墳墓,生命的張力從此消失,發自內心的快樂也自此中止。

只有使自己的能力可以適應任何即時的變化,你才能擁有隨時跳槽的本事,才不會害怕被時代淘汰。所以你要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前行。這樣,當變化來臨的時候,你才能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