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字術學習內容簡介

一:測字起源和名人出處

二:測字方法

·裝頭測法

·旺衰測法

·接腳測法

·地理測法

·穿心測法

·時間測法

·太極點測法

·包籠測法

·字跡測法

·破解測法

·八卦測法

·添筆測法

·外應測法

·減筆測法

·對關測法

·摘字測法

·觀梅測字

·三才測字

·八卦圖測字

·左中右測字

·象形測法

·會意測法

·假借測法

·諧聲測法

·指事測法

·轉註測法

測字術學習內容簡介

三:案例賞析

(古)案例1:從前,洛河南岸有個生意人張貴,家有一顆夜明珠,花生米大小,玲瓏剔透,閃閃發光,家藏異寶,張貴特別珍愛。這一天,張貴正在屋裡賞玩夜明珠,忽聽有人喊他,便把夜明珠放桌上,趕忙出去。好一會兒回來,不見了夜明珠。張貴一驚,急忙到處找,急得滿頭大汗也沒找到。從屋找到院,見兒子低著頭在院裡轉,忙拉住兒子問,兒子也說不上來,只知在桌上拿個小小珠子在院裡玩,又不知丟到哪裡啦。張貴把屋裡院裡角角窩窩都找遍了也沒找到。老婆叫他吃飯也沒了心思,老婆看他急的那樣,就說:“你去安樂窩叫邵先生給算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張貴一聽,馬上風風火火跑到安樂窩,對先生講了來龍去脈。先生讓他抽個紙卷,接過一看,是個“酉”字,先生說“‘酉’為雞,你家喂有雞嗎?”張貴說:“只有一隻老母雞。”先生又說“你回家把雞殺了夜明珠就能找到了。”張貴將信將疑:“咋會殺雞才能找到夜明珠?難道是雞吃了嗎?要是殺了雞再找不到,豈不是連僅有的一隻雞也白搭進去啦?”可是不殺雞又沒處可找,張貴到家狠狠心把母雞捉住殺了,剛割開雞嗉子,只聽“咕碌”一聲,夜明珠掉在地上,張貴一見,那股高興勁就別提啦,大聲說:“夜明珠找到了,邵先生不愧為當代諸葛。”

(古)案例2:宋英宗三試邵康節。一天,一個書生和兩個莊稼漢模樣的人,走過天津橋打聽邵雍下落,按照指點找到邵雍,三人在一起一商量,書生說:“咱們按計而行。”邵雍正在鋤地,見一人來到面前,深施一禮:“請問你可是堯夫先生?”“正是,不知客官有何見教。”邵雍抬頭見來人舉止文雅大方,忙還一禮。來人說:“聽聞先生通曉數理,想請教先生,我最近的吉凶如何?有無官運?”邵雍說:“請寫字一試!”來人彎腰在地上寫個‘土’字,“請先生明查!”邵雍看了一眼“土”字,又看了看來人說:“以此字看,你的官運亨通,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以見得?”“你看,這‘土’字上邊是什麼?”邵雍指著田埂說。來人答:“是道田埂。”“對,‘土’字上邊加一橫是什麼?你定是十大朝臣之首宰相之職!”來人聽了吃驚非輕,心想:此人不凡,果然名不虛傳,口中說:“謝謝先生指教!”說罷施禮告辭。邵雍正要繼續鋤地,又來一人向他請教吉凶。邵雍讓寫個字,來人隨手在地上畫了個“合”字。邵雍說:“你一生榮華富貴,不過……”請先生直講不妨:“按此字看,你是個不平常的僕人,受人指使。”來人一聽滿臉不高興,頭也不回地走啦。邵雍目送來人去遠,只見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來到面前說:“聞聽先生精通易理,遇事先知,我是進京赴試,路經此地,想請教先生,不知能否得中?望先生指點!”邵雍見年輕人深通禮義,言談不俗,忙說:“相公過獎,談不上精通,不過略知一二,請相公寫字一觀。”書生蹲下,手到字成:“請先生賜教!”書生站起說。邵雍見寫個“問”字,可仔細一看,不僅大吃一驚,心想:看這個“問”字筆劃流暢,飄飄欲飛,左看象君右看象君,莫不是新主到啦?想到此又打量書生一番,急忙下拜:“我主在上,受草民一拜。”書生見狀慌忙攔住說:“先生莫高言。”接著與邵雍談起治國之道,邵雍談及古之三皇五帝、三王五霸的興廢治亂之道,聽的書生頻頻點頭,嘖嘖稱奇。臨走時對邵雍說:“先生再會。”原來這個書生就是剛繼位的宋英宗,聽說洛陽有個邵雍,學術才華很高,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中知人事。歷史演進,社會興廢,陰陽消長,萬物盛衰,無不盡知。特意與宰相和一個太監下來暗訪,結果被邵雍一一識破。又談起治國之道,英宗非常滿意,回京後,英宗下詔讓邵雍進京做官,邵雍卻稱疾不赴。

測字術學習內容簡介

(古)案例3:三個“筷”字,大相徑庭

某年春天的一天,邵雍到洛河橋頭擺了卦攤。臨近中午,一位老農過來問道:早上出門時,總覺著要有事,這不,菜賣完了就急急忙忙往回趕,您給算算是吉是兇?邵雍讓他抽個字,老農彎腰拿了一個遞給邵雍說:我大字不識,還是請先生明示吧。邵雍一看是一個“筷”字,便抬頭對老農說:恭喜恭喜,您今日中午必有口福,塊塊回家吧,晚了就趕不上了。老農聽完,自言自語地說:只求平安無事就行,哪敢奢望什麼好事喲。說完便走了。老農回到家,他的外甥見他就說:我已等兩個時辰了,見你不回準備走了,今日是我爹的六十大壽請你去喝酒。老農換了件乾淨衣服,高興地赴宴去了。自老農離開半個時辰,此時午時已過,邵雍正要收拾卦攤回家休息,走南邊車上跳下一個人來說:請先生留步,早聽說先生神機妙算,有意請您看看命運如何,今日巧遇,望先生垂教。邵雍讓其抽個紙卷,此人撿了一個拆開一看是個“筷”字,望著邵雍心裡七上八下。邵雍慢慢地說:從這個‘筷’字來看,乃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之災,望處處小心。此人看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便連個謝字未說就上車回家了。一路上快馬如飛,直到家門口才長出一口氣,心說:都到家了也沒見著一個水珠,可見邵氏一派胡言。話音剛落,卻被一盆髒水澆了個正著。原來是老婆不知他回家,將一鍋涮鍋水隨意潑出,讓匆忙趕來的丈夫碰巧遇上。當天下午,邵雍剛走到橋頭,就見一人在那兒等候。等邵雍坐穩,那人甕聲甕氣地說:老先生,給我看看今天的運氣。邵雍讓其抽取一個紙卷,那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個遞給邵雍。邵雍一看仍然是一個“筷”字,不禁驚歎:不妙!那人便催他快說,邵雍說:從這個“筷”字上看,你今天將有關籠之災,你性情暴躁,不免要招災惹禍,望謹慎行事。那人說:我呆在家裡不出門,看還會不會招災惹禍。說完,揚長而去。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一會兒便鼻聲如雷。不料,被一位婦女罵醒,原來是他家的豬糟踏了婦女家的菜園子。那人火冒三丈,衝出去與之對罵,因笨嘴拙舌被對方罵急了,伸手就是一拳。那婦女本來就有病,一拳下去,便倒地沒氣了。不到一個時辰,來了幾個衙役便把他抓走關進了大牢。三人問卜,先後抽取了三個“筷”字,為什麼會佔出不同命運呢?因為時間不同。中午那筷子是用來吃飯的,所以第一個人有口福;午時過後,飯已吃完,筷子要放到水裡洗,所以第二個人必遭水淋之災;筷子用完了,就要裝入筷籠,所以第三個人將有入籠之禍。

(古)案例4:找牛。八月的一天中午,邵夫子和長子伯溫在院裡槐樹下乘涼,忽然見一人扒住牆頭向院裡慌慌張張四下一看,又縮回頭不見啦。邵夫子問:“兒啦,你看此人是幹啥哩?”伯溫說:“我看這人鬼頭鬼腦一定是個賊,想偷東西。見院裡有人慌忙走開!”“不對!依我看,此人必定是找牛的。”“您怎知是找牛的?我去問問。”伯溫說罷,起身去追那人,趕上一問,果然是找牛。伯溫說:“家父斷定你是找牛,我不信,以為你是想偷東西哩!”那人說:“我確是找牛的,你父怎知我是找牛的?既然他知我是找牛,一定知道牛在哪裡,不妨去問問他老人家。”遂與伯溫一同轉回。兩人一進院,找牛的忙行個大禮問:“老人家可好?我上午在地裡犁地,中午卸犁。我槓著犁前邊走,牛在後邊跟。可我到家放好犁,卻不見牛回家。往日裡牛總是在後邊跟著回家,今天牛不知道跑到哪裡去啦?牛一丟,往後可咋辦!望先生指點!”邵夫子說:“不必著慌,你順大路往北走,村口路邊一棵大楊樹,你爬上樹就找到牛啦。”“謝謝先生!”那人說罷,慌忙找牛去啦。伯溫問:“父親,您怎知他是找牛的?怎麼讓人家爬到樹上去找?難到牛也會爬上樹嗎?”“看一件事,必須先要明理,要善於思考,你想他在正午時,探出牆頭往裡看,這‘午’字出了頭,不成了‘牛’字嗎?讓他爬上樹,並非牛在樹上,而是那棵楊樹高大,爬到樹上可以看得遠,自然就能找到牛啦。”說罷吟詩一首:“午字出了頭,必定為找牛。要知牛去向,村北蘆花蕩。”一會功夫,那人牽著牛回來啦。一問,果然是在蘆花蕩裡找到的。他便逢人就說:“邵先生真是能掐會算,我的牛找回來啦。”

測字術學習內容簡介

(古)案例5:“串”字兩測。適逢大比之年,有兩個舉子上京應試,路過安樂窩聽聞邵堯夫先生精通義理,妙算神機,不求當官只求學問,二人一同前去拜訪。兩舉子見了堯夫先生一個說:“久仰先生大名,我們是進京舉子,求問先生此去功名如何?望先生賜教!”先生說:“請寫字一觀。”那舉子手拿一串糖胡蘆聽先生說讓寫字,把糖胡蘆一舉:“就依這串糖胡蘆的‘串’字。”先生說:“恭喜你,這次進京定能連中兩元。“那舉子一聽能連中兩元,十分高興。另一個舉子也說:“請先生看我的前程如何?”“你也寫個字!”先生說。這舉子見前一個說了串字能連中兩元,就說:“我也依‘串’字”。先生說:“你這次不但不能得中,須要小心有災。”這舉子一聽自己有災,心裡老大不高興就問:“同是一個字,為啥他能連中兩元,而我卻有災?”先生說:“同是一個‘串’字,但你們心理不同,第一個是隨口說出‘串’字,所以能連中兩元,你是見他說了‘串’字連中兩元,你有心也說了這‘串’字,是上下的兩中字相連,下邊再加個心就成了‘患’字,所以你小心為是。”結果,三場科考已畢,第一個舉子果然連中兩元,而另個舉子因答卷言辭過激而被押進牢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