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運營,到底是大羣好,還是小羣好?

如果你是某個領域裡的專業經驗,又是剛開始做社群,那麼從運營好100個粉絲開始,是上策。

凱文凱利有個經典的“1000粉絲定律”:

任何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也就是無論你創造出什麼作品,他都願意付費購買的粉絲,便能餬口。

在一碗梁粉看來,上面的“餬口”這兩個字翻譯得過於保守,1000個鐵桿粉絲的潛力很大。

就拿週三晚上分享嘉賓的案例來說,他僅僅創建了幾個核心用戶群,就為他帶來了幾十萬的月度純利潤。

那麼,1000粉絲理論在什麼情況下更適用呢? 一碗梁粉覺得人群至少應該有這麼3個特點:

1. 高客單價產品或者服務,低頻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如果你的產品和服務,客單價很高,那麼完全可以先試試從運營好100個粉絲開始。

雖然消費很低頻,但保證利潤足夠高,你的運營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2.客戶具有終身價值,高頻,反覆消費

跟上面不同的是,如果我賣的是低客單價的產品,但是會高頻反覆消費的,你也值得花時間和精力維護和運營好這1000個粉絲。

隨便舉個例子,母嬰人群,奶粉尿布童車,媽媽的知識付費產品,旅遊相關,基本上你都可以想象得到。

3. 有平臺潛力的人群

平臺再小,也是個平臺。只要是個平臺,就能鏈接上下游,就能賺取利潤。

比方說分享嘉賓鏈接到的上下游:原材料廠家,家裝公司、防水公司、建材批發、瓷磚批發渠道等。一起來看看他的心得:

通過找到原材料廠家找到行業人脈王:找到這個行業的人脈王,可以通過阿里巴巴,經銷商等,收集到很多精準客戶名單。只要把這個人脈王抓住,進行一個價值輸出,因為下游的品牌廠家,都是從這個原材料廠家拿的材料,再加工。然後代理商,施工團隊,一步一步的從上面往下壓,就都會順其自然而成交。

開始整合了客戶的上游資源,家裝公司、防水公司、建材批發、瓷磚批發渠道,這些都是原材料廠家需要的資源,貢獻給原材料廠家,然後進行一個資源的對接,原材料廠家回饋他們的客戶給我。當然,在這裡我也是要貢獻價值給裝修公司,防水公司和瓷磚店。

社群運營,到底是大群好,還是小群好?

先做小群,別一口氣吃成胖子,慢慢來,比較快。

不然,可能也會落得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結果。

社群管理,靠人工還是機器人?

不管是裂變也好,還是日常的運營,談到社群管理,不可避免地會談論到工具。

內容工具,可以幫你採集各個自媒體平臺的爆文,幫你分析關鍵詞,做內容入口。

裂變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你銷售轉化模型中的那個漏斗口子,在基數上提高轉化的可能性。

群管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你的管理效率,無論是群發,還是直播,還是多群管理。

但是,無論AI多麼智能,工具多麼人性化的關鍵詞回覆,至少現階段都無法替代人工:

1. 智能回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況,基本只能做到第一道程序篩選。

2. 人工回覆帶來的親和感遠遠勝過機器回覆。

什麼?你接到的很多電話,智能電話銷售系統,分辨不出來這是個機器人?

社群運營,到底是大群好,還是小群好?

有時間的話,還是親自跟你的社群成員多聊聊吧。

社群運營團隊的情商更重要

以下一碗梁粉寫的幾點,可以作為你面試社群運營人員的附加題 :-)

來看幾個社群裡最常見的場景:

1. 冷場了怎麼辦?

無論是社群組織者,還是社群成員,拋出話題,尷尬到沒有人回應怎麼辦?

“回應,是我大天朝的傳統美德,更是展示個人自律的表現” (@吳朝清)

2. 誤搶了紅包怎麼辦?

某位社群成員分享地很棒,想群裡發個紅包給他,結果被人誤搶了,而且默不作聲?

作為社群組織者,你該如何處理?

題外話,一碗梁粉以前提到的群贊小程序,你可以試試。

3. 發生爭執了怎麼辦?

很多事情,並沒有完全的對錯可言,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完全得從發言者所處的環境而言。

你能看到的很多中藥和西藥之爭,地域城市之爭,吃香菜不吃香菜吃榴蓮不吃榴蓮之爭,毫無意義,無非是一些口水戰。

不過這些,如果發生在你的群裡,進而發生到人身攻擊,你如何處理?

噴子,懟人的技巧很高,你又如何處理?

4. 有一個人不停嘮叨怎麼辦?

話嘮,連續發很多條不帶喘氣的,還不停刷屏,根本不給別人發言的機會,在你群裡你怎麼處理?

5.群裡有人發廣告,怎麼辦?

群規有言在先,但是還是有人發廣告,你怎麼處理?

社群運營,到底是大群好,還是小群好?

大道至簡,社群運營跟別的用戶運營,邏輯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