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到底是大群好,还是小群好?

如果你是某个领域里的专业经验,又是刚开始做社群,那么从运营好100个粉丝开始,是上策。

凯文凯利有个经典的“1000粉丝定律”:

任何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也就是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都愿意付费购买的粉丝,便能糊口。

在一碗梁粉看来,上面的“糊口”这两个字翻译得过于保守,1000个铁杆粉丝的潜力很大。

就拿周三晚上分享嘉宾的案例来说,他仅仅创建了几个核心用户群,就为他带来了几十万的月度纯利润。

那么,1000粉丝理论在什么情况下更适用呢? 一碗梁粉觉得人群至少应该有这么3个特点:

1. 高客单价产品或者服务,低频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客单价很高,那么完全可以先试试从运营好100个粉丝开始。

虽然消费很低频,但保证利润足够高,你的运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客户具有终身价值,高频,反复消费

跟上面不同的是,如果我卖的是低客单价的产品,但是会高频反复消费的,你也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维护和运营好这1000个粉丝。

随便举个例子,母婴人群,奶粉尿布童车,妈妈的知识付费产品,旅游相关,基本上你都可以想象得到。

3. 有平台潜力的人群

平台再小,也是个平台。只要是个平台,就能链接上下游,就能赚取利润。

比方说分享嘉宾链接到的上下游:原材料厂家,家装公司、防水公司、建材批发、瓷砖批发渠道等。一起来看看他的心得:

通过找到原材料厂家找到行业人脉王:找到这个行业的人脉王,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经销商等,收集到很多精准客户名单。只要把这个人脉王抓住,进行一个价值输出,因为下游的品牌厂家,都是从这个原材料厂家拿的材料,再加工。然后代理商,施工团队,一步一步的从上面往下压,就都会顺其自然而成交。

开始整合了客户的上游资源,家装公司、防水公司、建材批发、瓷砖批发渠道,这些都是原材料厂家需要的资源,贡献给原材料厂家,然后进行一个资源的对接,原材料厂家回馈他们的客户给我。当然,在这里我也是要贡献价值给装修公司,防水公司和瓷砖店。

社群运营,到底是大群好,还是小群好?

先做小群,别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比较快。

不然,可能也会落得个“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结果。

社群管理,靠人工还是机器人?

不管是裂变也好,还是日常的运营,谈到社群管理,不可避免地会谈论到工具。

内容工具,可以帮你采集各个自媒体平台的爆文,帮你分析关键词,做内容入口。

裂变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你销售转化模型中的那个漏斗口子,在基数上提高转化的可能性。

群管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你的管理效率,无论是群发,还是直播,还是多群管理。

但是,无论AI多么智能,工具多么人性化的关键词回复,至少现阶段都无法替代人工:

1. 智能回复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基本只能做到第一道程序筛选。

2. 人工回复带来的亲和感远远胜过机器回复。

什么?你接到的很多电话,智能电话销售系统,分辨不出来这是个机器人?

社群运营,到底是大群好,还是小群好?

有时间的话,还是亲自跟你的社群成员多聊聊吧。

社群运营团队的情商更重要

以下一碗梁粉写的几点,可以作为你面试社群运营人员的附加题 :-)

来看几个社群里最常见的场景:

1. 冷场了怎么办?

无论是社群组织者,还是社群成员,抛出话题,尴尬到没有人回应怎么办?

“回应,是我大天朝的传统美德,更是展示个人自律的表现” (@吴朝清)

2. 误抢了红包怎么办?

某位社群成员分享地很棒,想群里发个红包给他,结果被人误抢了,而且默不作声?

作为社群组织者,你该如何处理?

题外话,一碗梁粉以前提到的群赞小程序,你可以试试。

3. 发生争执了怎么办?

很多事情,并没有完全的对错可言,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完全得从发言者所处的环境而言。

你能看到的很多中药和西药之争,地域城市之争,吃香菜不吃香菜吃榴莲不吃榴莲之争,毫无意义,无非是一些口水战。

不过这些,如果发生在你的群里,进而发生到人身攻击,你如何处理?

喷子,怼人的技巧很高,你又如何处理?

4. 有一个人不停唠叨怎么办?

话唠,连续发很多条不带喘气的,还不停刷屏,根本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在你群里你怎么处理?

5.群里有人发广告,怎么办?

群规有言在先,但是还是有人发广告,你怎么处理?

社群运营,到底是大群好,还是小群好?

大道至简,社群运营跟别的用户运营,逻辑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