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這段視頻,讓你看到他的真

這篇文章, 讓你看到他的路

這是一個誦經人的故事

更是一段有血有肉的心之經歷

特殊的‘心經’,回味無窮的啟迪

你,準備好了嗎?

誦經人訪談錄——胡克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出品

帥氣+朝氣,是胡克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

也正因為這一印象, 起初,我很難把他與“誦經人”三個字相連。

直到,聽到了那些出自他口的,被道友讚不絕口的佛經、有聲書……

我訝異於他可以遊刃有餘地演繹完全不同文體、風格的經典……要知道誦唸如寫文, 寫慣官樣文章的人未必能寫通俗小說, 反之亦然。

我想探究這“遊刃有餘”背後的秘訣, 那或許藏著讓我們每人都能從容面對不同境遇的心法。

我更想知道,這個在多年前身價就達到了每15秒鐘1000元的前央視主播, 是如何心甘情願成為收入“一落千丈”的誦經人的?

而他,從走近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到離開,再到迴歸,又經歷了怎樣的心路?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胡克

著名誦經人

大藏經精品語音團隊主播

歸途

“您是怎麼走上學佛的道路的?”

當知道他學佛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後,我很好奇,要知道,那時候他還是一個音聲傳遍大街小巷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那幾乎中國人都知道的某某方便麵的廣告配音,正是出自於他),順境問道難,本是普遍規律。

“我其實是特別難度的人,擅於詭辯,腦子裡總有十萬個為什麼,原以為,我是無論如何不會被任何‘宗教’說服的……” 即使在越洋電話中,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真誠。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記得一次和學佛的朋友們聚會,他們一邊吃飯,一邊放著法師講經的音頻……”

“人是沒有覺悟的佛,佛是覺悟的人”

“佛教是對九法界的教育

……

這些,和他想象中的以佛為神的“迷信”,有天壤之別。

後來,他去了趟北京八大處靈光寺。

“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走進寺廟……到了那裡我就想哭。沒有什麼虛無縹緲的暗示,就是因為看到了佛像的莊嚴、寺廟的清淨,我感受到自己的骯髒汙濁,想起自己對不起人的地方……哭,是因為真真實實升起了懺悔心, 和慚愧心。”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如果說,飯桌上的隻言片語和古寺中的淚流滿面是在他心中種下了佛法的種子,那麼讀《印祖文鈔》便是讓種子萌了芽。

“那天去朋友家做客,他書架上有很多書, 我一眼掃過去,卻只關注了兩本——《金剛經》和《印祖文鈔》,猶豫了下,我選擇了後者……”

那時的他,情感、事業、健康上都狀況頻出, 這讓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思索一切“不順”的起源……《印祖文鈔》猛烈地撞擊著他的心, 他開始嚮往,那擺脫生死糾結的淨土。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背下了《無量壽經》,此後的十幾年,我幾乎只讀這一本經……”

從只讀一本經,到誦唸浩如煙海的大藏經, 從一個聲音飄蕩在大街小巷的知名播音員(那個年代,不少家喻戶曉的廣告都是由他配音的)到只為佛學經典、傳統文化經典發聲的“誦經人”,雖然我知道這其中的溝溝坎坎是“必須有”, 但當他說出了下邊故事時,還是不免感慨,人, 找到真正棲息的港灣前,是要經過“九曲十八彎”的。有時,不是你離“家”太遠, 而是一顆漂泊的心,讓你有“家”難歸。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圖片截自胡克行

“認識李哥,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那時, “工程”初起,幾乎完全靠著創始人李罕老師自掏腰包來運轉,團隊算上他只有五個人,要做的,卻是‘再造’經典,以傳後世“,艱難可想而知。

他,並不是走進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團隊後,就“落地生根”的, 他猶疑過,甚至,離開過。

“在‘大藏經’ 做了半年後,我便死活要走, 我想去寺廟,體味真正的修行生活……李哥,勸過,沒用;生氣過,沒用。最後,他說了一句讓我難以忘懷的話, ‘你走吧,不管是三年五載還是更長,’大藏經‘永遠有你的位置。

就這樣,他對家裡說自己去參加傳統文化培訓班,選擇了一家管束最嚴的寺廟,交了手機,過起了“苦行僧”的生活。

在廟裡半年,他發現想用“清規戒律”壓住煩惱,是徒勞的。 他試圖勸自己留下,一遍遍地對內心深處的自己說:“你來多不容易啊,斷了萬緣,連待遇優厚的學校裡的工作都辭了……”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也許是天意,就在他拼命說服自己的過程中,一場大病悄然而至。

就這樣,在每天重複地迴歸“紅塵”中, 他終於決定回到來處, 回到起點, 去擁抱那個他還“放不下”的世界,去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使命。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就這樣,他回到了“大藏經”團隊, 看到的是創始人李罕老師在“獨木撐天”。在他離去的這段時間,團隊請過很多誦經人,付出了巨大成本,錄出的作品卻不能達到“經典之作”的水準, 誦經的擔子,全部壓在了每天還要處理龐雜管理事務的李罕老師身上……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大藏經語音工程負責人李罕老師

他的迴歸,使得“大藏經”工程終於重上正軌。

“秘訣”

有人說,他的可貴處,不只在於音色本身,更在於他對任何題材的經典都能遊刃有餘地把控。

要知道古文與白話文的誦唸風格是完全不同的,許多藝術家,窮其一生,能把一種風格演繹得出神入化已是不易,這就好像讓寫慣古文的人去寫現代小說, 讓習慣美聲唱法的人去唱通俗歌曲……而他,卻能自在地穿梭於千載時空間,將截然不同文風下的內涵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絲絲入扣, 難怪李罕老師用“一寶”來形容他。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他的“百變無敵” 被許多人解釋成天賦, 只有親近他的人才能看到他的努力。他對每一部要誦讀的經典的反覆推敲,他不斷地推翻自己作品的捲土重來……臺上一分鐘的“天賦”展示, 臺下十年功的“自我折磨”……

然而,這些還不足以解釋他的出色。如果沒有一顆寧靜的心,一個人是很難自如地切換於不同風格的誦唸中, 並把每一種都做到極致的……在朝氣、帥氣的外表下, 他最可貴的,是內心深處的靜氣。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為什麼能靜下來?我問出了最想問的。浮躁的時代, 心靜,於許多人已是可望難求。

或許,這首先要歸功於他所處的環境……

“每當看到李罕老師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必須往前走,因為你沒有他艱難。我經常和他開玩笑,說我特別幸運可以躲在你身後,就感覺是一個可以替你遮風擋雨的大哥一樣……”

而作為大藏經語音工程團隊負責人的李罕老師也常說一句話:“不能把胡克再‘搭’進去。”他寧可自己周旋於各種瑣事間, 難得有機會‘親近’自己摯愛的錄音棚,也要讓胡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經典的誦唸中。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負責人李罕老師

談起目前的清淨生活他非常感恩。“我看不到自己累生累世做過多少罪業, 但今生今世做過多少錯事,負過多少人,是瞞不了自己的。 ‘佛菩薩’對我這樣造了這麼多業的人卻不離不棄,‘提拔’到誦經這條路上,而那麼多道友的支持讓我得以安心誦經…… 我常捫心自問,這等於是眾生出錢讓你學佛, 你,還要怎麼樣?真的是不敢不恭敬,不敢不努力。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能錄誦經典是我的幸運, 聽的人是否受益我不清楚,但讀的人一定是第一個受益者。 無論你在家準備了多少遍,讀誦時一定是恭敬虔誠的, 有雜念就會錄錯, 這是最好的培養自己定力的機會……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胡克老師在備經

一個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做事自然會全力以赴,心, 也自然像孩子般透明純淨……

一個升起恭敬心的人,才可能打造的出,給千萬人帶來信心帶來溫暖的經典之作……

淨土

“二十年前,我想出名。現在,卻完全不想。 我甚至要求在作品中不要提我名,作個默默的誦讀者就好……但團隊出於宣傳、出於尊重每個人的角度,需要署上誦唸者的名字……”

他看過塵世浮華, 經歷過進進退退,如今,他的心,就定在了‘大藏經’團隊, 定在了一部部經典、有聲經文的誦唸上……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最近,胡克老師在錄《印祖文鈔》。十幾年前,他因此書而入佛門,十幾年後,當他捧起書代祖師言時,心中有一種如赤子般的虔誠。

他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但非聲音有一點瑕疵, 心境有一絲不定, 他都會停下來,或重頭再來。

對胡克來說, 誦經就是修行。 雖然他念誦的經典,跨越時空,跨越法門宗派,但他說:

“讀誦的經典越多,越看到‘千經萬論指歸淨土’;

讀誦印祖文鈔越深入,越能感受到那份棒喝後的苦心……

‘富貴之人便被富貴所迷。聰明人以聰明迷。愚痴人以愚痴迷。芸芸眾生,能唸佛者,有幾人哉? 既知此義,當勇猛修持,勿致慾念而不能念,則不負此生 ...’

讀到這些句子時,我真的淚流滿面……”他說。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讀到此,再來回顧一下這個視頻,或許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誦經人訪談錄——胡克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出品

採訪胡克, 如聆聽一本精彩的有聲書。

你能清晰感受到他的謙卑、他的真誠、他赤子情懷;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你更會不由得從內心深處升起一個願望, 希望這樣發心純正、用心做傳統文化傳播的團隊能走得更遠,希望團隊中其他像胡克這樣的誦經人,都可以靜下心來用餘生打造出經典,惠益當代甚至後世的無數人……

6月11日,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傳統文化語音工程”公益項目,在擁有九億用戶的“騰訊公益”,四天後, 便被“騰訊公益”展示在首頁……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靈山基金會秘書長王文及令見等八人為項目證實

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如今只想用餘生做一個低調的誦經人

這意味著, 大藏經語音工程社會化的夢想,正逐步走向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