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以上涉及的关键词都只是丁一老师其中的一面。其实,他是二外英语学院的辅导员,犯罪心理学选修课的授课教师,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的研究生。

他的犯罪心理学选课人数年年高达700余人,这样一个让同学们争着抢着都要去上课的老师,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在人生的跑道上,只要心存梦想,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故事。”丁一老师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定位的人,大一一开学就定下了大学四年的四个目标:当学生干部,拿到奖学金,入党,考上研究生。凭着这股子拼劲,他一入学就成为临时负责人,后来当上了班里的班长。

古人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丁一老师在做好班级内部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很多学生组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班长和学生会是可以兼得的,学习和社团工作也并不冲突。学校组织的书法,体育等各项竞赛中一定有他的身影,而每一年的奖学金也都让他尽收囊中。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就这样,丁一老师一步一步地实现了曾经定下的目标,他的大学经历正好符合了马太效应,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就会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

跨专业考研成功并且之后的学习生活一帆风顺,这两件等级为“超级困难”的事到了丁一老师这里,等级一下降到了“简单”。丁一老师本科学的是教育学,研究生阶段是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的诉讼法学。“研究生和本科的大课堂教学不一样,基本上是小组讨论,模式有转变,但是学习上没什么困难。”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不小,可对于一个热爱法学,经常阅读相关书籍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难事。从教育学跨度到诉讼法学,丁一老师的求学之路走得还算顺利。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他身上看,再合适不过了。考上心仪的大学,学到想学的知识,这一切,都源于心底最深处的热爱。即使现在工作这么忙,稍有空闲时间,他还是会怀念起读研的日子。那里承载着他最初的梦想,时刻提醒着自己勿忘初心,坚定的走下去。

“开这门课是我的兴趣,我想也是大家的兴趣。”谈到开设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的初衷时,丁一老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其一是我们正在逐步建设法治社会,大学生们的法制观念一定是要增强的。再者而言,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还比较单纯,丁一老师希望通过这门课去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其二就是犯罪心理学这门课可以帮助同学们锻炼逻辑思维,侦查思维等等。他也会普及心理学的知识,比如教会大家如何去解决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谈到讲课风格的时候,丁一老师无奈地笑着说, “其实我一直在尝试幽默。可能人长的比较成熟,声音比较低沉,大家觉得我好像在讲鬼故事,每讲一个案例大家都觉得在讲鬼故事。”

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丁一老师更倾向于互动模式,因为同学们都爱看悬疑类的重大案件,所以他特意找了很多经典的案例,比如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等。他会针对犯罪现场给大家讲一些已有的证据,课上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是侦查人员或者心理专家,让他们根据这些证据来推断这个罪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他是哪种障碍人格,如何作案。给出的证据越少,案件就越破朔迷离,同学们的兴趣就越高涨,课堂参与度也就越高。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其中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图推测。犯罪现场还原图出来之后,课堂上的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空气像是凝固了起来,每个人都好像是第一个到达案发现场的破案专家,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案发当时的血迹路线,伤口形状,甚至是不小心跌落在地的水杯都有可能是破案关键。

推理结束之后,丁一老师会叫几个同学讲讲他们的推理过程,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可这也正是值得他们互相学习的地方。他始终强调,犯罪心理学决不只是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悬疑惊悚,最重要是通过这门课所培养出来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讲着自己喜欢的课程,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丁一|福尔摩斯在二外

那年夏天,公安大学里的那个射击训练馆,很大也很空旷,里面放着各种枪支器械,后面是一个土筛,青葱的少年在那里打靶,享受着射击带来的快乐。这些年匆匆走过,成为老师或许是丁一人生路上的一个以前未曾考虑过的选项,但是既然做出了选择,丁一就会尽全力完成。在工作繁忙之余,他也会回忆起曾经的岁月和校园,因为那里承载着他最初的梦想,时刻提醒着自己勿忘初心。幸而初心始终,丁一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到了课堂中,努力教得有趣,活得有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案 | 王晶

图片 | 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