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釋放資金7000億,雖不針對房地產,但對樓市利好

突如其來但又在意料之中: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靴子”落地。中國人民銀行24日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

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是自2018年1月25日央行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4月25日定向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以來,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下調存準率。此次定向降準可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

央行降準釋放資金7000億,雖不針對房地產,但對樓市利好

說實在,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央行降準對我們的影響並沒有多少,我們之所以會關注降準,最大的問題就是降準在某種程度上會和我們最關心的房子和工資密切相關。

降准將會推房高價?

很多人擔心降準從而引發了通貨膨脹,從而又有通貨膨脹引發了房地產市場的上漲。曾經確實發生過降準導致房地產市場的上漲。

但是這次降準幾乎也不太可能。

首先,從中國經濟的體量來說,7000億人民幣的降準對於通貨膨脹的影響不會太大,我們幾乎不用過分擔心降準會引發通脹從而推動房價。

其次,此次降準所在的範圍又是比較明確的“債轉股”以及小微企業領域,由於投放的領域非常具體,所以很難在全體經濟領域中引發通貨膨脹。

央行降準釋放資金7000億,雖不針對房地產,但對樓市利好

對於這次降準對中國樓市或者房價來說,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範若瀅表示:定向降準並非新政,從以往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雖然政策意圖明顯,但資金容易流向房地產市場等領域。

央行降準釋放資金7000億,雖不針對房地產,但對樓市利好

而經濟學家馬光遠則認為,降準是對的,企業流動性非常緊張,去槓桿是為了降低風險,但如果把企業都去槓桿去到資金鍊出問題,那比槓桿本身的風險都要大。

而這次降準也是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會不會受益房地產?說不會是不可能的,但目的肯定不是為了房地產。

然而,我們對此其實不用過分擔心,因為這次的降準是一次非常精準的市場調控,不僅目標明確,執行者具體,方向非常突出,所以只要政策能夠真正執行到位,那麼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國家核心理念幾乎不會是問題。

央行降準釋放資金7000億,雖不針對房地產,但對樓市利好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警惕,嚴防有企業藉助此次降準的時機,套出銀行資金用於房地產,或者是有些不法分子變造項目讓其湧入房地產,這樣的風險還是需要嚴防的。正如之前新聞報道的,有互金資金變相流入房地產的現象,所以核心關鍵是要防止降準的政策被人變相利用使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

樓市會迎來利好嗎?對買房者意味著什麼?

“歷史看,只要降準,對於房地產來說肯定是利好,能緩解資金面壓。”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樓市將有所獲益,也能一定程度緩解房地產資金收緊壓力。

專家點評: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

落實國務院會議精神,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戰開打、股市破位下跌,傳統貨幣工具中,只有存準率還有放鬆空間。對樓市形成小幅利好。但並未改變貨幣穩健中性的總態勢。

經濟學家:馬光遠

降準是對的,企業流動性非常緊張,去槓桿是為了降低風險,但如果把企業都去槓桿去到資金鍊出問題,那比槓桿本身的風險都要大。去槓桿要有長期打算,要實事求是,不要為去槓桿而去槓桿。當然,降準也是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很大。會不會受益房地產?說不會是不可能的,但目的肯定不是為了房地產。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

本次降準主要是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要求,定向降準,重點支持債轉股,穩妥推進去槓桿。客觀上釋放了流動性,緩解了資金壓力,有利於改善市場情緒。針對一些不達預期的降準言論,管清友表示,“這是降準,不是降息。這是對沖微調,不是大水漫灌。”

財經評論員:劉曉博

這是一次較大的政策利好。此次降準可以釋放7000億的基礎貨幣,在當前貨幣乘數5.4倍左右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衍生出3.78萬億的廣義貨幣M2。釋放出來的資金也是長期資金,比央行平時使用的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釋放出的資金成本更低、時間更長。這有利於降低市場的利率,對於股市、樓市、實體經濟都是利好。

此外,表面上看,“定向降準”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的,跟樓市無關。事實上,銀行資金總是以各種方式流入樓市,因為樓市回報率高,所以此次降準對樓市也是較大利好。此前我在專欄裡已經提醒大家,A股裡的房地產股已經開始走強了。

我們可以認為此次降準是國家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推動“債轉股”發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所進行的比較精準的宏觀調控,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必過分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