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能讓喝國產啤酒的人多起來麼?

世界盃能讓喝國產啤酒的人多起來麼?

世界盃正熱火朝天,頻出的冷門讓許多押注的用戶哀嚎不斷,半夜一點的街道有了熱鬧的理由,大堆人因為這個球類競技聚集在一起,街道上方湧動著躁動的空氣,真正是一個喝啤酒的好時機。

世界盃確然是足球屆的盛會,也是各大啤酒品牌營銷的戰場,連續4年的產銷下滑後,啤酒行業似乎恢復了生機,京東618時一分鐘內就賣出了50萬聽啤酒。

世界盃能讓喝國產啤酒的人多起來麼?

遺憾的是,進口啤酒居多,國產啤酒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啤酒市場完成產量4401萬千升,同比下降0.7%。這是自2014年以來,國內啤酒市場產銷量連續第四年下滑,因為行業內持續擴產的策略已經不再好使,2015年開始各大啤酒企業就開始控制產能,大量啤酒工廠被關閉。

但即便如此,447家規模以上啤酒企業中,依舊有132家虧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世界盃能讓喝國產啤酒的人多起來麼?

老齡化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問題,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我國20歲~50歲的主力啤酒消費群體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48.57%,換言之,啤酒的主要消費群體總人口比例正在不斷下滑。

此外,作為啤酒消費主力軍的藍領階層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對許多工人而言,工作後來一瓶啤酒既能撫慰一日的辛勞,又能促進工友之間的感情,是以啤酒常常是許多藍領的心頭好,但現在藍領的數量正在變少,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少了,啤酒廠的生意又怎麼好得起來?

而若從產品本身進行反思,國產啤酒銷量不佳也離不開此前整個行業的價格戰,此前由於用戶群體對價格相對敏感,物美價廉是獲取用戶的核心手段,但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物美價廉的吸引力變弱,隨著消費者經濟能力的提高和消費觀的改變,對有啤酒消費習慣的成熟用戶而言,高端啤酒譬如精釀啤酒等開始變得更受歡迎。

更年輕的用戶群體則轉身投入了低度酒精品類的懷抱當中,RIO就是其中典型,瘋狂轟炸的廣告和調性相應的代言人徹底為它打開了知名度,在許多場合,RIO都是年輕人小酌的最佳選擇。

換言之,國產啤酒一天不摘掉廉價劣質的標籤,銷量和業績也就很難重返春天。

身處其中的一眾國產啤酒品牌們則更為深刻的意思到了這一點,所以啤酒行業出現了漲價潮,今年年初,中國啤酒市場市場份額排名前四的公司——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和燕京啤酒紛紛宣佈漲價,其中燕京460ml本生啤酒單瓶零售價格順漲1元/瓶;華潤雪花純生、勇闖天涯等產品單件提價2元~10元;青島啤酒也向經銷商發佈提價函。總體來看,這次集體漲價幅度為5%~15%。

這與成本的上漲有關,但確實行業也到了應該漲價的時候,只是,漲價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品牌老化、吸引力弱、忠誠度低、這一系列問題才是最應該被放在首要位置去積極解決。

只是把價格賣貴一點就能贏回年輕人的心嘛?

可能還要在新品開發商多費點功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