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一次兒童教育的車禍現場

早上在酒店吃早餐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八九歲的樣子,端牛奶搞灑了,他媽訓他:“灑身上了吧!”小孩說:“沒,撒地上了。”他媽又訓:“灑地上不也是灑了?就不能小心點?這麼點兒事兒都幹不好!”小孩嘟囔了一聲“又說我”,就繼續拿吃的去了。

一會兒回來拿了一盤西瓜,這次他爸訓他:“光拿西瓜啊?不會靈活一點兒?”小孩尷尬地假笑,自言自語“靈活靈活”,再去拿吃的,結果轉了兩圈也不知道該拿啥,他媽又催他:“快點啊!先來吃,吃完再拿。”小孩就回到座位上吃飯,他爸開始上課:“出來玩兒也是學習鍛鍊的機會,你得有規劃,得小心點兒……”他們誤以為這樣是嚴格教育。

可能你也覺得這父母純粹有病,但是不是自己也會嘮叨孩子?尤其看到孩子做自己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小孩有自己的行為模式,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行為習慣,阻止小孩探索世界,他就會變傻。不上綱上線,就說如今是知識時代,教育孩子得靠學習。書上寫得很清楚,小孩該怎麼餵養怎麼教育,為何不學?因為人們沒有學習的習慣。

希望孩子優秀,但自己不優秀,希望孩子學習,但自己不學習,做一些自以為有用的毀孩子的事。這些家長生怕孩子哪裡不對,長大了哪裡不如人,以為時刻盯著靠訓斥就能解決問題,甚至自己製造出很多問題。

早上說懂禮貌的小女孩,三四歲,一個小男孩幫她拿了幾塊蛋糕,她很認真地說謝謝的那個,一家人坐在一個大桌上,輕鬆愉快。對比這個小女孩和剛才這男孩,女孩整個情緒放鬆自然,而男孩很緊張敏感。

我們追求共性,否定個性,一旦孩子行為和別人、和自己預期不一樣,就認為是錯的,就要批評,而且是居高臨下審判式訓斥。最終又回到前頭的話題,教育孩子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還是得看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