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辛斯重傷想到預防傷病的一些經驗

從考辛斯重傷想到預防傷病的一些經驗

NBA超級中鋒考辛斯在比賽最後8秒重傷離場,說是跟腱完全撕裂。白天看到這個新聞,感到有些震驚,突然想看他受傷是否跟過度疲勞有關係,但這種推測也是純經驗的。

從傳統經驗上說,跟腱斷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長期不鍛鍊,突然一發力,或者發力角度不對,跟腱就容易斷,還有一個原因是過度疲勞。一直有這兩種說法,不知道科學上是否有確切結論。

今天考辛斯打得時間很多,還經常是控球組織,大中鋒成了後衛,還有很多拼搶籃板,以及背身單打。這麼大體重,這麼勞累,本身就很危險了,何況他平時還有更加辛苦的訓練。休息多了,就影響訓練效果,要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身體就難免積累疲勞,很矛盾。

我已經三天沒有去健身房,就是感覺疲勞,那就不管健身計劃了,休息第一。第一,停止訓練,第二,多睡覺,第三,多喝水,第四,多吃飯,讓肌肉、關節和神經都得到休息。我不懂這樣的休息對身體恢復的醫學原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這種疲勞是前幾天拉肚子影響還是之前練多了,不管了,只管休息。因為我不是備戰奧運,不是職業比賽,安全第一吧。

健身愛好者有一個誤區,認為防止運動傷害就是認真做熱身活動。崴腳、戳手、扭傷、拉傷,不做準備活動容易受傷,但哪次受傷不是做了準備活動呢?

熱身和拉伸是否能夠有效降低運動傷害,有爭論,總體上講是可以降低一些的,尤其是提升身體溫度很重要。我熱身有四步,按書上的來:慢跑熱身、動態拉伸、傷病預防、動作準備。在試舉大重量的時候,要從輕重量開始,用重量熱身。訓練後還要滾軸按摩和靜態拉伸,還要在其他時間針對弱項進行專項訓練,比如糾正體態。

也許我做這麼多努力,可以降低一些受傷的幾率,但也無法完全避免。專業運動員都逃脫不了傷病,何況是業餘。那為什麼還會受傷呢?我認為最大的因素是運氣不好。一個很偶然的因素,就導致嚴重的傷病,甚至退出運動生涯。你再小心,也無法預測到所有的未知。

但我們還是要跟命運抗爭一下,怎麼辦呢?就是儘量減少意外的發生幾率:預估風險。首先,參與一切運動的時候,要精力百分之百集中,一旦精力分散,就容易失誤,只有在精力集中的情況下,才能做好每個動作,主動避免一些可能發生的危險。其次,參與一項運動之前,要充分了解這項運動,瞭解運動需要的裝備、技術、能力,對風險有充分的認識,不要存有誤解,不要心存僥倖。最後,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清晰的把握,狀態不好就不要運動,太疲勞就馬上停止,那些胸悶頭暈還咬牙跑馬拉松的,就是在增加風險。

下面專門說下健身房舉鐵。從小愛運動,足籃排乒羽網,都打過,徒步登山自行車,也玩過,如今喜歡健身房舉鐵,發現很少有運動有舉鐵這麼安全。我第一年不是老扭腰嗎?怎麼能說安全?那是我瞎練,在正確訓練的情況下,健身房訓練是少有的安全運動,更安全的估計就是下棋了。

很多人以為槓鈴深蹲傷膝蓋,槓鈴硬拉傷腰,還有新聞爆出被槓鈴砸死的。走在高速公路上,或者火車道上,很危險,但你不能說走路危險。正確的深蹲硬拉訓練,對膝蓋和腰都是增強的,而不是導致傷病。

球類運動和戶外運動為什麼更危險呢?因為不可預測的東西太多。健身房訓練,只要控制好動作和重量,重複性很大,規律性很強,意外的情況較少。假如要衝擊極限重量,假如要逞能,或者精力不集中,倒有可能受傷。

一般人不要經常衝擊極限重量,不要疲勞訓練,認真學習健身知識,認真做準備活動,練完了認真拉伸,不要心急,循序漸進,就能很大程度降低受傷風險。在愛上舉鐵的我看來,足球籃球那都是玩命,如今真不敢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