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最近《我不是药神》已经在网上刷爆了,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使我欲罢不能地观看了此部影片。虽然剧情不像“大片”那般“深沉”,甚至显得有点“仓促”,却深深触动了每位观众的心弦,这正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我一般不怎么写影评,因为观影的角度不同,评价自然是五花八门,写出来也不过是一隅之见,还伤脑筋。但对于这部“良心之作”,我确实有点按捺不住了。可能是接触国学后的“老毛病”吧,看到“善光点”就激动,不妨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此部神作的影评已经是琳琅满目了,各种角度的剖析都有,也都各有道理。而我所看到的,更多是“人性本善”。剧情我就不废话了,咱直接奔“善点”或“泪点”。

一.因为爱,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我刚病的时候,老婆怀孕才五个月,每天特别想死。”

当儿子出生后,他却激动地说:“第一眼看到他就不想死了,就想听他叫声爸爸。”

有了儿子的那一刻,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吕受益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对儿子的爱有多浓烈,他活下去的欲望就有多强烈。

当吕受益半夜从疼痛中惊醒,在挣扎中看到熟睡中的妻儿,他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因为在那一刻,他“服用”了世界上最强的止痛药,那就是“爱”。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二.因为触动了良知,不忍心追查“假药”案。

“我求求你别在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

“那药才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不挣钱。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你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听到老奶奶拉着曹警官的手说出这一段肺腑之言,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泪奔了,何况是一位正直(虽然有点傲气)的警察呢?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是的,曹警官后来实在不忍心接手这个案子了。但并没有辞职,也不会刻意包庇,毕竟人情归人情,法律归法律。不过从中已经体现出了人性的善良,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三.最让人心疼的黄毛小子彭浩。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头乱蓬蓬的黄发,一副病态的干瘦模样。因身患慢粒白血病,为了不连累家人,离家出走多年,在屠宰场苟且生存着。明明自己也得了白血病,却把拼命抢来的救命药分给了身边的患者。

程勇卖仿制药救人,他义无反顾地为程勇干活,只为能救更多人。甚至为了帮程勇脱身,不顾一切地引开警察的追击,最终不幸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却更加坚定了程勇卖药救人的决心。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四.多年贩卖假药的坏蛋,最终也被“感化”了。

那个害人害己的“正牌”假药贩子张长林,最终被警察捉拿归案,被审问时却没有供出程勇。

并不是他拿了程勇三十万而坚守承诺,会把真相烂在肚子里。像他这种唯利是图,无视他人生命的骗子,信用对他还有触动性吗?真正触动他的是程勇宁可亏本也要救人的壮举。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五.“渣男”如何逆袭为“药神”。

故事的主人公程勇在他还没“良心发现”之前,可谓是标准的“渣男”一枚。干的是卖壮阳药的事业,二话不合就拳打脚踢的暴脾气,老婆被打得离婚了,“三观”上唯利是图,鬼迷心窍。

一开始,程勇贩卖仿制药也纯粹是为了赚钱,或者更好点是为了给老爸治病等。正如在面对印度药厂老板说他是“救世主”的时候,他不屑地回答到:“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在代购药物的过程中,程勇结识了“爱子情深”的吕受益;因女儿患白血病而不得不去夜店跳钢管舞的单亲妈妈刘思慧;因病怕拖累家人而离家出走的黄毛青年彭浩和敦厚善良的刘牧师。五人联手干了一大票贩卖仿制药的生意,同时也挽救了一帮买不起“天价正品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

后来因为假药贩子张长林的威胁,程勇为了躲避牢狱之灾,正式宣布散伙,将仿制药的代购权让给了张长林,其他四位“合伙人”见状皆不欢而散。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因为张长林提高了仿制药的价格,患者购买不起,不少人因耽误病情死去。尤其是朋友吕受益的死,更是激发了程勇那一颗恻隐之心。

程勇遂重操旧业,但这次他大大降低了药价。因为他已经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粹为了救人。甚至把两千元进价的药物,用五百元卖出去。

可这毕竟是没有被国家批准的不法行为,纵使善心真切,程勇最终还是被警方捉拿归案。在宣判前,法官问程勇还有什么要说的?程勇平静地说出了以下这段话:

“我犯了法,该怎么判,我都没有话讲。但是看着这些病人,我心里难过,他们吃不起进口的天价药,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杀。不过,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吧。”

程勇被判刑后,从全国各地赶来成百上千的病人沿街看望他。驾车的警察也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特别放慢了车速。看着那些目送他的患者,程勇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最后,此案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程勇因“善心可嘉”获得减刑,并提前释放。政府也由此更加重视医疗体制改革,防止“天价药”继续“耽搁”付不起药费的老百姓。

六.不禁想起《辛德勒名单》

我们知道,《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当然“改编”的成分还是比较大的。看完这部影片后,不禁使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也是由真人真事改变,传达的意境也差不多,不过更符合事实,那就是《辛德勒名单》。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由于《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场面比较血腥,内容也有少许裸露成分(剧情需要,非不健康演绎)。有这方面忌讳的,请慎重观看。不过看看我的文字版简要介绍,兴许也能对其剧情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1945年),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克拉科夫进行登记。

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一下子发现了商机,他在酒店及各种社交场合慷慨地结交大量德国纳粹军官,为的是能从纳粹手中买到廉价的劳动力——犹太人。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辛德勒买下了一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大发战争财。而工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从纳粹手中买下的一批廉价的犹太人,不得不说辛德勒的确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商人。

而在德军疯狂屠杀犹太人的日子里,辛德勒开设的工厂几乎成了众多犹太人的避难所,辛德勒也无意间被犹太人当作“救世主”了。

搪瓷厂的犹太人会计斯泰恩与辛德勒关系处的还不错。在招工时,斯泰恩为了帮助同胞进厂,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本不具备进厂条件的犹太人,以躲避德军突如其来地杀害。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一天,有一个独臂老工人来向辛德勒当面致谢(像这种残疾人是不可能进厂的,都是斯泰恩的“功劳”)。辛德勒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毕竟也算好事一件,便强颜欢笑地应付过去。

而在日后清扫积雪时,独臂老工人还是被德国军人从队伍中拉出去枪毙了。辛德勒找德军交涉,有个纳粹高级军官对他说,让犹太人在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意味着背叛。

辛德勒开始也纯粹为了赚钱,并且和工厂的很多犹太女工发生了性关系,生活非常荒淫奢侈。在走进“避难所”的犹太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他是“好人”时,辛德勒其实不过是借此“廉价劳动力”发家致富而已。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直到1943年的一天,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了眼前这一幕幕悲惨的场景,内心大受触动,良知突然被惊醒了,由此开始了愈来愈真切的“拯救犹太人”行动。

最后,辛德勒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地买下尽可能多得犹太人,这批犹太人在辛德勒的保护下,没有遭到纳粹残忍的杀害,基本存活了下来。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1949年,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而辛德勒作为德国的一名“发战争财”的商人,也可能会被逮捕,所以必须逃走。

临行前,辛德勒吩咐斯泰恩把厂里的东西全部分给工人。工人们为表示感激,把假牙融化后,打铸成一个金戒指,上面用希伯莱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斯泰恩将全体工人的签名信件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这个说明信可能会起到作用。

辛德勒——一个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平常财大气粗,风流成性的精明商人,此刻已经热泪盈眶、难以自持,哽咽得一时说不出话来。面对激动万分的辛德勒,斯泰恩安慰到:“因为您,才使1100名犹太人幸免于难,他们的后代也蒙受了您的恩泽,将永志不忘。”

辛德勒泣不成声地,像个孩子似地伏在斯泰恩肩上说:“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还有那辆车,卖掉他我至少还能救十个人……我太荒唐,太挥霍了……”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这时,工人们纷纷围上前来拥抱住他们的救命恩人辛德勒。随后,辛德勒坐上车离开了,人们久久地尾随着,目送他直到尽头。

无论是程勇,还是辛德勒,看似“拯救别人”的背后,何尝不是自我的一场救赎呢?正如孟子所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爱敬他人,正是把“失去”的那颗良知找回来。而这颗良知是人人都具备的,只不过掩藏的深浅不同罢了。

也许可以这么讲,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化不了的人,只是还没“感化到位”罢了。谁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坏想法,但我们应该相信人的天性都是向善的,就好像看《我不是药神》或《辛德勒名单》一样,我们不也被感动了吗?只有相信“人性本善”,我们才会尽可能在生活中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或许,能够彻底化解仇恨的,惟有慈悲。

从《我不是药神》,我看到了“人性本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