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爲什麼如此著急?

無論如何,在目前經濟狀況並不明朗的大環境下,拼多多也面臨著用戶增長瓶頸、規模化盈利尚未實現、轉型勢在必行的挑戰,頂著“社交電商第一股”的桂冠,或許能為自己轉型贏得喘息和轉身的時機,這也許是拼多多選擇考慮當下上市的重要原因。

傳下週赴美上市,拼多多為什麼如此著急?

繼小米、美團、優信之後,號稱 3 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也傳出了上市消息。 28 日上午,據多個消息源顯示,社交電商“拼多多”將於下週正式提交赴美上市文件。據悉,目前拼多多估值或達到 300 億美金,不過這一估值並未得到證實。 組建於 2015 年 9 月的拼多多,正迎來了自己的“三年之癢”。資料顯示,拼多多最早由黃錚創辦的遊戲公司孵化,後來與黃錚的另一個項目拼好貨合併,組成了目前的拼多多公司。 對於上市傳聞,拼多多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從筆者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選擇這個時間點準備上市,儘管有些“突然”,不過也不是無跡可尋。拼多多正在面臨著諸多的挑戰,此刻上市,或許不失為一種策略。

流量或見頂

一個有趣的對比是,電商領域年 GMV 到達千億規模,京東用了 10 年時間,唯品會用了 8 年,淘寶用了 5 年,拼多多隻用了不足 3 年的時間。

傳下週赴美上市,拼多多為什麼如此著急?

目前拼多多的用戶量大約在 3 億左右。剩餘的 1.5 億人群,除去營銷號、老人等因素,可以想見的是,即使拼多多吃掉整個剩餘市場份額,其增速和增長空間都存在可預見的天花板。此前的增長神話或再難呈現。

融資或難持續,造血尚且不足

不得不說,拼多多的融資能力頗為強悍。

憑藉黃錚出身谷歌的背景和拼多多在“後電商時代”的神奇增速,拼多多曾連續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 30 億美金,王衛、段永平、丁磊、順為資本、IDG 資本、新天域資本、紅杉資本、小米科技、騰訊等著名企業家、投資機構和企業都參與了拼多多了投資。

最近的一次是,2018 年 4 月,拼多多完成了由騰訊、紅杉資本投資的 30 億美金的 C 輪融資。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史上,一級市場單輪募集超過 30 億美金的並不多見,畢竟,這一體量已經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因而,在目前情況下,拼多多想在一級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並不容易。

傳下週赴美上市,拼多多為什麼如此著急?

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依靠自身造血,二是上市,在二級市場尋求資金支持。

不過,從目前來看,拼多多的造血能力並不理想。

儘管其聯合創始人達達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拼多多沒有任何的進場費,”不過,據商家透露,拼多多已經開始了交易抽成、秒殺等廣告位競價等商業化探索。

抽傭、廣告位模式的一個前提是,商家賺到了足夠的錢。在拼多多平臺,由於前期海量廣告和傳播中強化了 9 塊 9、秒殺等便宜的標籤,因而導致平臺目前走量最大的還是客單價不高的產品。對於商家而言,盈利依然靠走量、薄利多銷來進行。未來,拼多多提高抽傭和廣告費用時,勢必會引起一波商家更高的反彈。

目前來看,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上市成為目前不多的選擇之一。

巨頭狙擊,上市或為“升級”備足彈藥

就在僅僅兩週之前,拼多多還曾遭遇過多名商家****總部大廈的負面事件。導火索之一是,拼多多將這些疑似涉嫌“售假”、“商品描述不符合情況”、“虛假髮貨情況”等商家進行凍結貨款、處以高額罰款等決定,數額較大的一位商家涉嫌金額已經超過 30 萬。

這只是拼多多遭遇危機的一角。

同樣,千億規模的拼多多早已引起了電商巨頭們的注意。今年年初,淘寶、京東商城都成立了“打多辦”,專門針對拼多多。此後沒多久,淘寶特價版 APP、京東拼購功能上線,同樣是拼團、低價邏輯,針對拼多多的意圖明顯。另外,據 36 氪報道,公關戰也是手段之一,淘寶的計劃是,如果目前打不掉拼多多,那淘寶在公關策略上至少希望讓“低端”成為拼多多甩不掉的標籤。

傳下週赴美上市,拼多多為什麼如此著急?

留給拼多多調整的窗口期已經不多。除了正在爆發的“售假”事件,刷單、與運營人員內外勾結等電商的老問題,同樣都可能困擾著襁褓之中的拼多多,任何一個問題處理的不謹慎,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危機。

升級無疑是一種自贖的方式。在用戶增長逐漸見頂的時刻,拼多多或許正在“豪賭”其消費者勢必會逐漸升級的趨勢——對於價格脫敏,更多的願意為品質付費。這樣,客單價提高之後,抽傭和廣告費用提高勢必會成為趨勢。

不過一個問題是,在拼多多教育了三四線城市以下人群之後,消費者流失到淘寶、京東等平臺同樣是拼多多面臨的問題。或許,上市正好是其轉型的最好契機。

無論如何,在目前經濟狀況並不明朗的大環境下,拼多多也面臨著自身增長瓶頸、規模化盈利尚未實現、轉型勢在必行的危機,頂著“社交電商第一股”的桂冠,或許能為自己轉型贏得喘息和轉身的時機,這也許是拼多多選擇考慮當下上市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