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如此着急?

无论如何,在目前经济状况并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拼多多也面临着用户增长瓶颈、规模化盈利尚未实现、转型势在必行的挑战,顶着“社交电商第一股”的桂冠,或许能为自己转型赢得喘息和转身的时机,这也许是拼多多选择考虑当下上市的重要原因。

传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如此着急?

继小米、美团、优信之后,号称 3 亿人都在拼的“拼多多”也传出了上市消息。 28 日上午,据多个消息源显示,社交电商“拼多多”将于下周正式提交赴美上市文件。据悉,目前拼多多估值或达到 300 亿美金,不过这一估值并未得到证实。 组建于 2015 年 9 月的拼多多,正迎来了自己的“三年之痒”。资料显示,拼多多最早由黄铮创办的游戏公司孵化,后来与黄铮的另一个项目拼好货合并,组成了目前的拼多多公司。 对于上市传闻,拼多多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选择这个时间点准备上市,尽管有些“突然”,不过也不是无迹可寻。拼多多正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此刻上市,或许不失为一种策略。

流量或见顶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电商领域年 GMV 到达千亿规模,京东用了 10 年时间,唯品会用了 8 年,淘宝用了 5 年,拼多多只用了不足 3 年的时间。

传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如此着急?

目前拼多多的用户量大约在 3 亿左右。剩余的 1.5 亿人群,除去营销号、老人等因素,可以想见的是,即使拼多多吃掉整个剩余市场份额,其增速和增长空间都存在可预见的天花板。此前的增长神话或再难呈现。

融资或难持续,造血尚且不足

不得不说,拼多多的融资能力颇为强悍。

凭借黄铮出身谷歌的背景和拼多多在“后电商时代”的神奇增速,拼多多曾连续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 30 亿美金,王卫、段永平、丁磊、顺为资本、IDG 资本、新天域资本、红杉资本、小米科技、腾讯等著名企业家、投资机构和企业都参与了拼多多了投资。

最近的一次是,2018 年 4 月,拼多多完成了由腾讯、红杉资本投资的 30 亿美金的 C 轮融资。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一级市场单轮募集超过 30 亿美金的并不多见,毕竟,这一体量已经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因而,在目前情况下,拼多多想在一级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并不容易。

传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如此着急?

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依靠自身造血,二是上市,在二级市场寻求资金支持。

不过,从目前来看,拼多多的造血能力并不理想。

尽管其联合创始人达达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拼多多没有任何的进场费,”不过,据商家透露,拼多多已经开始了交易抽成、秒杀等广告位竞价等商业化探索。

抽佣、广告位模式的一个前提是,商家赚到了足够的钱。在拼多多平台,由于前期海量广告和传播中强化了 9 块 9、秒杀等便宜的标签,因而导致平台目前走量最大的还是客单价不高的产品。对于商家而言,盈利依然靠走量、薄利多销来进行。未来,拼多多提高抽佣和广告费用时,势必会引起一波商家更高的反弹。

目前来看,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上市成为目前不多的选择之一。

巨头狙击,上市或为“升级”备足弹药

就在仅仅两周之前,拼多多还曾遭遇过多名商家****总部大厦的负面事件。导火索之一是,拼多多将这些疑似涉嫌“售假”、“商品描述不符合情况”、“虚假发货情况”等商家进行冻结货款、处以高额罚款等决定,数额较大的一位商家涉嫌金额已经超过 30 万。

这只是拼多多遭遇危机的一角。

同样,千亿规模的拼多多早已引起了电商巨头们的注意。今年年初,淘宝、京东商城都成立了“打多办”,专门针对拼多多。此后没多久,淘宝特价版 APP、京东拼购功能上线,同样是拼团、低价逻辑,针对拼多多的意图明显。另外,据 36 氪报道,公关战也是手段之一,淘宝的计划是,如果目前打不掉拼多多,那淘宝在公关策略上至少希望让“低端”成为拼多多甩不掉的标签。

传下周赴美上市,拼多多为什么如此着急?

留给拼多多调整的窗口期已经不多。除了正在爆发的“售假”事件,刷单、与运营人员内外勾结等电商的老问题,同样都可能困扰着襁褓之中的拼多多,任何一个问题处理的不谨慎,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危机。

升级无疑是一种自赎的方式。在用户增长逐渐见顶的时刻,拼多多或许正在“豪赌”其消费者势必会逐渐升级的趋势——对于价格脱敏,更多的愿意为品质付费。这样,客单价提高之后,抽佣和广告费用提高势必会成为趋势。

不过一个问题是,在拼多多教育了三四线城市以下人群之后,消费者流失到淘宝、京东等平台同样是拼多多面临的问题。或许,上市正好是其转型的最好契机。

无论如何,在目前经济状况并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拼多多也面临着自身增长瓶颈、规模化盈利尚未实现、转型势在必行的危机,顶着“社交电商第一股”的桂冠,或许能为自己转型赢得喘息和转身的时机,这也许是拼多多选择考虑当下上市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