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知道的張國立:傳承文化的「匠心」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這是一個玩“流量”的時代,無論明星大腕還是普通平民,都使盡渾身解數,爭奪“流量”。而張國立,則是真正的“流量老生”,舉手投足間都能贏得無數關注。喝酒喝出微博TOP 3話題,暢談斯特林堡自然主義創作,帶著“張家班”嚼影視作品,主持央視節目不疾不徐,揮著大錘在火花四濺中鑄鐵劍,開懷大笑的瞬間均有一份靈性。這就是張國立踏過的60年人生——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在多重身份中,張國立始終懷抱著對歷史與文化的熱忱和對人生的精益求精,不斷地推陳出新。

不是演,而是在生活

張國立曾說,表演一定要融入人生體驗,或親身體驗,或對別人如身邊親人的一種設身處地的帶入體驗,這樣的表演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才具有“移情性”。“因為你已不是在演,你已是在生活,在經歷人生。”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不能讓人笑完了,出去就罵

張國立是個懂生活的人,從他導演的戲就能看得出來。其奠基之作是《我這一輩子》。“太陽已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老舍原著中的這句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而張國立導演出來的這部同名劇,則將那個動盪年代的生活完全藝術化地呈現出來。對各類人的諷刺、對小人物的詮釋、老北京的市井氣,全都在張國立掌鏡的流暢劇情中被表現出來,沒有華麗的場景,沒有誇張的道具,只有爐火純青的演技和樸實真切的情感。有人曾經評價他,在沒導演《我這一輩子》之前,張國立只是一名好演員,但導演了這部劇之後,張國立就成了藝術家。

進入2010年,張國立也踏進了投資電影的行列。但奇怪的是,他投資的電影全是講故事的戲,像《我愛桃花》《在清朝》,都是鄒靜之、賈樟柯這類老電影人的口味。張國立自己很淡然地解釋:“影視圈有一種風氣,一窩蜂迎合市場,好像不迎合市場,就會被市場所拋棄,我時常覺得自己落伍了,但我甘心落伍。電影不能讓人笑完了,出去就罵。”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傳承,就是一種匠心

主持了《見字如面》《國家寶藏》《非凡匠心》這幾檔節目之後,優秀的東西終於再次恢復到人們的視野中,撲面而來的是厚重的文化氣息,而張國立的形象也從一個熒幕前的演員變成了舞臺上控場能力極強、談吐清晰溫和的主持人,雖“半路出家”卻盡顯“老道”。

《國家寶藏》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夜流淌卻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節目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努力地尋找嚴肅化、年輕化與輕鬆化的平衡點。而張國立作為001號講解員,則讓國寶級文物從冰冷的櫥窗裡真正“走”出來,讓人感知其澎湃的生命力。《非凡匠心》也是一個通過尋找大國工匠技藝、弘揚匠人精神的節目。張國立作為體驗主持人,貫穿於整季節目之中,將每一位匠人和每一項技藝進行了完整的串聯。整個過程對張國立而言,更像是一次文化與技藝相結合的修行,像他這樣的影視人所承載的,不僅是滿足娛樂需求的責任,更是文化傳承中血濃於水的本能,能選擇承擔並完成好這樣任務的影視人,也是一位匠人,他的創作過程,是續接歷史、讓古代與現代生動對話的過程,是把歷史輝煌與當代文明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裡的每個時刻,也是我觸摸到張國立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受人敬仰的時刻。

而這一刻,我離張國立確實很近。

備註: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您不知道的张国立:传承文化的“匠心”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