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各時期名稱,哪個最美,哪個最差?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有河流才有文明。像南京這種靠近大河流域的地方,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出現了古人類活動的蹤跡。等到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七八千年前,這片土地已經有了原始村落,文明的曙光,已經出現。

冶城與越城

到春秋時期,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派遣工匠,在今天南京朝天宮冶煉、鑄造兵器。於是南京有了第一個稱呼“冶城”。但這個時候,南京還算不得正兒八經的城市。

公元前472年,勾踐滅吳後,在今天南京雨花路西,中華門南一帶,也就是“長幹裡”地方,修建了“越城”。因為是范蠡住持修建,所以也叫“范蠡城”。至此,南京正式成為城池。

金陵與秣陵

140年後,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王,佔了這塊原本屬於吳國的地方。他覺得,這塊地方,有王氣,所以“

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這就是南京古稱“金陵”的來歷。

這個王氣,後來惹毛了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當他到金陵時,讓幾個術士看了一下金陵。術士說,金陵這個地方,500年後會有王氣。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秦始皇動畫形象

以前有王氣,以後還有王氣。你有王氣是吧,我把你王氣打散,看你怎麼出來王氣。秦始皇一怒之下,鑿開鐘山,打破金陵城的外隴,引入淮水,這就是今天的秦淮河。此舉,他認為衝散了王氣,於是改金陵為秣陵

秣馬厲兵,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就是餵飽馬,磨好刀,準備上戰場的意思。秣,指的是草料,此處名詞動用,意為喂草料。在秦始皇眼裡,這算什麼王氣之地,就是個養馬的地方。

從金陵到秣陵,一字之差,卻是王氣到馬氣的區別,也是南京最美古稱和最差古稱的區別。

建業、建鄴和建康

東漢末年,公元211年,孫權把他的辦公地方搬到了秣陵,並在石頭山上建城,改秣陵為建業。所以說承父兄之業的小權權就是厲害,人家都是剃髮明志,從“頭”開始,他非要從改名字開始。

建業者,建功立業也。至於這功業是將相之志,還是帝王之志,聯繫小權權稱帝之後,以建業為都城,大家就知道了。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孫權遊戲形象

當然,南京也從此開啟都城之旅。從三國到民國,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朝代和城市名字也有改變,但是其地位不變。

280年,司馬炎建立晉朝,改建業為秣陵,並把秣陵西南部分,改名臨江縣。

建業那麼好的名字,愣是改回養馬場秣陵。這下好了,從第二代皇帝開始,晉朝就走下坡路,終於導致了五胡亂華,無數百姓真的成了胡人的馬場。此後,衣冠南渡,南北並列,300年來,戰爭不斷,司馬家族簡直造了巨孽。我嚴重懷疑,這是司馬炎改名導致的。

第二年,他把臨江改為江寧,把秦淮河以北改為建業縣。江寧後來也有幾次成為南京的名稱,今天南京的簡稱“寧”,也是源於此。

第三年,司馬炎又把建業改為建鄴。

鄴城是曹操封魏公時,定下的都城。曹操對都城的規劃很用心,他參考漢代長安城和洛陽城,把鄴城設計的很高大上:以東西大街為中軸線,城垣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共有七座城門,城內各類建築均衡對稱,分佈合理,而且內外溝渠縱橫,水系發達,還有不少大型園囿,植被遍地,樹木參天,環境那是相當好。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曹魏鄴城復原圖

簡單來說,鄴城很厲害,建鄴的意思是重新建立鄴城。另外,鄴城還是司馬氏發跡的起源地,改為建鄴也代表司馬炎不忘故土。

313年,由於西晉最後一任皇帝叫司馬鄴建鄴就改名建康,避諱皇帝名字。

蔣州、白下、升州和上元

589年,隋朝時,隋文帝楊堅幹出了喪心病狂的事。他不僅一把火把北邊的鄴城給燒了,還把南京這座城市夷為平地,甭管什麼城邑、宮殿,統統推倒,全部改成耕地。我看你還有沒有王氣?

不好意思,這王氣你還真燒不掉。300多年後,937年,李昪就在南京建立了南唐政權。

話說回來,南京的鐘山,因為孫權祖上名字裡有個“鍾”字,所以東吳時期,鐘山改名蔣山。楊堅也因此把

南京改成蔣州

李淵父子建立唐朝後第九年,即626年,李淵把南京更名為白下

南京鼓樓區有一座山,叫幕府山。幕府山盛產白雲石,所以也叫白雲山。南朝宋時,曾於此設城隍,因位於白石山下,故名白下城,李淵據此把南京改成白下。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幕府山

758年,因為剛經歷過安史之亂,唐朝開始重視南京城市的地位,認為“

金陵自古雄據之地,時遭艱難”,於是“昇州,仍加節制,實資鎮撫。時人艱弊,力難興造,因舊縣宇以為州城。

就是說,金陵的地位重要,老百姓活的也苦,所以開始提生其地位,本來是縣,現在升為州,故名“升州”。(昇是生古代寫法)

760年,唐肅宗李亨改年號“上元”,並把江寧縣改為上元縣。直到944年,才把南京城依秦淮河分為上元和江寧兩個縣,二縣並治的歷史,由此開始。一直到1912年,二縣才合併為江寧縣。

集慶、應天、南京和天京

南宋高宗皇帝趙構,原本苟安於杭州,後來迫於形勢,搬到江寧,改江寧為建康,把國家臨時都城定在了這裡,所以也叫“行都”。

元朝1329年,由於圖帖睦爾先是封王,後來成為皇帝,聚集著喜慶,所以把

建康路改為集慶路。(此處,路是行政單位,相當於省)

1356年,朱元璋把集慶路改為應天府,應天意思是“順應天意”。12年後,即1367年,朱元璋稱帝,終於“順應天意”。第二年,他改應天府為“南京”,南京正式出現,到今天仍在使用。

南京各时期名称,哪个最美,哪个最差?

應天立交橋

由於是首都,所以明初對南京的發展是空前的,直接奠定了今天南京城的格局。

有意思的是,當時朱元璋把開封定為北京。1378年,朱元璋罷了北京開封,且把南京改為京師。

後來,到1403年,朱棣要為遷都北京做準備,把京師改為南京,而且把北平府改為順天府。3年之後,朱棣正式遷都,形成南京北京二京制。雖說南京還是留都,但政治中心到底在北京,南京機構基本成了形式。

清朝攻克南京後,改為應天府,直到天平天國起義,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洪秀全定都,並改為“天京”。

至於民國之後,大家都知道了,無需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