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M2增速會創歷史新低?

Ocean_Song


M2一直是我國最重要的貨幣調控目標。自1990年有數據統計以來,我國M2增速一直保持2位數的增長,最高甚至超過30%,2017年,這一趨勢嘎然而止,M2增速返璞歸真,回落到個位數時代,並不斷刷新新低。2018年上半年,更是創造了8%的27年來的新低。




M2不斷創新低,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外匯佔款導致基礎貨幣投放減少。外匯佔款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2017年以來,我國外匯佔款乏力,基本不動。

二是去槓桿導致貨幣派生能力下降。近年來,影子銀行興起,貨幣脫實入虛,貨幣空轉速度加快。2017年以來,強監管背景下,去槓桿不斷深化,影子銀行風光不再,銀行表外、同業業務大幅收縮。“委貸新規、資管新規”等監管尺度不斷嚴格,非標轉標力度加大。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9.1萬億元,同比少增2.03萬億元,亦低於過去5年同期均值,貨幣派生能力減弱,貨幣流通速度放緩。

三是房地產調控收緊抑制信用擴張。我國M2信用擴張主要的發動機就是房地產,房地產槓桿創造信用,變相創造M2。上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收緊,銀行上調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各地房地產成交量不斷萎縮,居民加槓桿借貸創造信用的速度放慢,自然拉低M2。

…………………………………………………………………


史晨昱


我們的M2增速從2017年的11%一路下滑到18年6月份的8%,創了歷史新低,唯一的原因就是基礎貨幣的增速下降了,也就是說央媽印鈔的速度變慢了。

M2又稱為廣義貨幣,它包含了活期,定期,以及各類形式的存款,是一國經濟體總的貨幣存量。

M2的總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

這也就是說,決定M2變量的,只有兩個原因,一種就是總的基礎貨幣變少了,另一種就是信貸活躍性下降,貨幣乘數變小了。

那究竟是那種原因導致了M2增速創歷史新低呢?

我們先來看看貨幣乘數(貨幣乘數就是1塊錢的基礎貨幣產生的最終貨幣量),即央行向市場上投放1元的貨幣,經過抵押再抵押之後,最終產生的總貨幣量:

因為2018年6月份央行基礎貨幣的數據還沒出,再加上信貸活躍性變化是非常平緩的,我們看看4月及5月的數據對比:

2017年4月份基礎貨幣29.95萬億,M2為159.63萬億,則貨幣乘數為5.32;

2017年5月貨幣乘數為5.27倍(央行發行1元,最終市場上產生了5.27元);

(2017年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同比,2018年4月基礎貨幣30.72萬億,M2為173.77萬億,則貨幣乘數為5.65;

2018年5月份貨幣乘數為5.72倍(央行發行1元,最終市場上產生了5.72元);

(2018年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早在2017年的4至5月,貨幣的乘數還僅僅是5.3左右,到了2018年的同期,貨幣乘數上升到了5.7左右。

由此可見,在M2增速下滑的情況下,貨幣乘數不降反增,

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央行的基礎貨幣增速下滑導致。


小白讀財經


M2反映的是貨幣的供應量和潛在的購買力。M2增速創歷史新低,主要是由於金融市場去槓桿。

房地產信貸遭受抑制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我國房地產貸款規模達34.1萬億,佔金融機構貸款的27%左右,房地產行業的產值在M2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銀行上調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個人房貸意願下降,有些銀行甚至停止房貸的供應。樓市的調控和房價的高企導致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投資熱情下降,包括萬科在內的房地產龍頭已經謀求轉型,這也意味著房貸的信貸規模可能會更加萎縮,M2還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

信用債危機

股權質押規模下降

目前A股市場有3400多家公司參加了股權質押,股權質押總參考市值達6萬億元。隨著證監會針對股權質押史上最嚴新規明確表示,股權質押上限不得超過60%,單一券商或銀行接受股票質押不得超其A股總股本30%,股權質押的規模會不斷縮小,資本市場的去槓桿也在進行。


灞波兒奔WOO


真實與虛擬之間必須清醒過來,否則永遠處在半醉半仙之中,而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舉目望去,東洋之精緻,西洋之專業。不可處已虛無縹緲之中,如痴如醉。理想不可安放於夢境裡,行動從現實上作出有力的踏實,這是唯一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