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豐滿工業「羽翼」 彎道超車的中國機遇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工業互聯網成了繼物聯網和智能製造以後最“火”的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特別強調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這樣講,只充分“互聯網化”,工業才能羽翼豐滿。

那麼工業互聯網對於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具有哪些意義?我國在製造業領域雖然門類齊全、設備數量龐大,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也積累了眾多經驗,但縱觀全球,我國又處於何種位置?我國能否抓住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

智能製造的“網絡基礎”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其實都可以為工業互聯網提供技術支撐,並最終為“新制造”帶來紅利。目前,在算法領域和數據領域,通過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已有許多公司正將新技術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並帶來了巨大變化。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跨界融合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屬性,當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融合之後就產生了工業互聯網。”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軟件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都是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支撐,只有上述技術得到充分發展,工業互聯網才能具備技術基礎。

就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關係而言,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技術能力則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智能製造的目標是創造差異化產品、實現增值服務,將工藝和材料的潛能徹底發揮出來,要實現上述目標,工業互聯網就是“網絡基礎”。

“工業互聯網的主要作用是,在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有效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前述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負責人分析認為,一方面,工業互聯網能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讓各種資源更加優化配置,提升工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催生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製的諸多新產業。

國際製造業的制高點

縱觀全球,工業互聯網不僅受到中國青睞,德國、美國等也正在加快實施佈局,各國紛紛把製造業升級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了一場新的競爭,而工業互聯網則被認為是致勝的關鍵因素。我國多年前就已認識到互聯網的出現將極大改變工業生產原有的面貌。近幾年,隨著工業機器人和數字化機床的迅速普及,以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以促進工業、製造業生態向著“互聯網化”的方向轉變。

美國最先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發佈報告《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首提“工業互聯網”概念,並將其定義為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化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

在美國,不僅GE,思科、IBM、AT&T英特爾等80多家傳統制造業廠商攜手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準備重新定義製造業的未來。GE和德國的西門子也已開始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出了“先進製造夥伴戰略”,並推出了Predix、MindSphere平臺。

德國一直是製造業大國,其提出了“工業4.0”,並希望用“信息物理系統”使生產設備獲得智能化,使工廠成為一個實現自律分散型系統的“智能工廠”,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座獨立的互聯工廠體系。而英國則提出了旨在提高製造領域能力的“高價值戰略”。

可見,全球主要製造業大國均在積極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搶佔國際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尋求經濟新增長點的共同選擇。

我國也充分認識到,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及關鍵基礎設施。鄭丹丹說,從宏觀上到具體可落地的一系列政策,我國已經出臺《中國製造2025》和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7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推薦的通知》等措施。在細分領域,還出臺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對工業互聯網的普及最為關鍵的安全方面,提出了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

彎道超車的中國機遇

我國發展工業互聯網具有製造業綜合實力強、互聯網基礎和應用範圍廣,以及相關人才隊伍龐大等多重優勢,已形成我國在製造領域實現趕超的契機。

首先,我國製造業綜合實力強。早在201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就已達到19.8%,躍居世界第一。其次,我國有一批世界先進的通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實現了從底層網絡協議到上層應用的全面覆蓋,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有深入的研究,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最後,我國每年大學畢業生總數高達700多萬,這個知識群體未來都可能成為新的“人口質量紅利”。

數據積累對於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整個工業互聯網就是依靠數據積累,並通過對數據進行梳理和分析而創造價值。我國在製造業領域門類齊全、設備數量龐大、工業數據積累量已然頗豐。假設,一個廠家某臺機器設備上的一顆螺絲溫度出現了異常變化,通過分析其變化規律就能實現節約能源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或者避免安全事故。

通用電氣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我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擁有巨大的發展優勢。過去20年,我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力度非常大,這對我國至關重要。基礎設施投資一旦完成,就可通過服務提升各個行業的生產率,給企業帶來更多機會,培養更多人才。

在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看來,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實踐有別於德國和美國,核心競爭力在於“瞭解”。他認為,各跨國企業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都是基於自身特點和工業基礎研發出來的,並不統一。而我國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不僅瞭解工藝、瞭解流程、瞭解管理,最關鍵的是瞭解對手。我國互聯網企業普遍瞭解國外巨頭的優勢,如果再結合自身的後發優勢,極可能迅速帶來我國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